李智勇
摘? 要:軍事訓練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們進入大學校園的第一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重要的一課,是高校培養當代大學健康人格的重要載體。該文將結合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理清軍訓中存在的問題,在遵循教育規律基礎上,結合醫學類職業院校特色、專業特色、學生自身特點,從實際出發,創新軍訓內容和模式,做好軍訓成果的鞏固及長效機制的形成,將軍訓打造成為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的平臺。
關鍵詞:大學生軍訓? 現狀?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219-02
1? 高職大學生軍訓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國內研究現狀
主要從理論和實踐對軍訓進行研究。
1.1.1 理論層面
主要有高職院校參加軍訓的必要性研究,如蘇衛東在《高職院校軍訓工作的必要性及創新》一文中指出教育部門倡導健康教學和學生德智體美素質全面發展,所以我國高職院校的軍訓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的軍訓體驗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們的身體素質以及精神風貌,培養健康、健全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
1.1.2 實踐層面
主要的成果是軍訓模式的研究,即軍訓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如張想林在《高職院校“三位一體"國防教育模式探究》中提出了只有將第一課堂軍事理論教學、新生軍事技能訓練和第二課堂的國防教育活動有機結合,才能滿足新形勢下高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需要。
1.2 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也都非常重視高校學生的軍訓工作。例如,美國制定了全民性的《國防教育法》,同時還制定了專門針對青壯年的《普通軍訓與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規定的年齡必須參加軍訓,履行兵役義務,對高校的學生軍訓,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在全國350所高等院校和650多所高級中學設有后備役軍官訓練團,由國防部統一領導。主要集中于對軍訓重要性和軍訓持續效果性的研究上。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高職軍訓研究主要側重于從普遍意義上對軍訓的必要性研究以及軍訓中存在的問題和軍訓模式上進行研究,而對以醫學類高職院校為出發點去研究的沒有,更沒有突出如何探索和研究一種適合醫學類高職院校實際,體現醫學類高職院校特色和符合醫學類高職學生特點的軍訓內容和軍訓模式。該課題的研究將為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軍訓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創新學生軍訓的內容、模式和機制。
2? 高職院校大學生軍訓存在的問題
2.1 依法依規軍訓意識不強
有些院校對于軍訓重視程度不夠,迫于形勢,流于形式,圖完成任務,輕視內容,軍訓內容年年相似,大同小異,形式僵化,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2.2 管理機制不完善
高校的軍訓工作多數是由學工部承擔,但軍訓工作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多個部門協調合作,才能有效管理和激勵工作的開展。有一些高校也存在推諉責任,責任不明確,溝通協調不暢等現象。
2.3 軍訓方式單一
現階段我國高校軍訓方式無外乎就兩種,一種是全封閉式軍訓,就是把入學新生全部集中到某軍營里全封閉式管理及軍訓;另一種是半封閉式軍訓,就是教官到學校,軍隊和學校合作進行軍事訓練。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學生的擴招,高職院校學生人數隨之增多,相應教官也該增加,如果采取傳統模式教官人數將無法滿足需求,從而導致軍訓效果不佳。
2.4 軍訓內容貧乏
縱觀各類學校的軍訓軍訓內容都大同小異,大學生和中學生似乎差別也不大,軍訓科目無外乎就是隊列訓練,站軍姿,踏正步,內務衛生整理,國防軍事理論教育以及唱軍歌,再豐富一點的舉行一些才藝表演、唱歌比賽、權術比賽等。這些內容沒什么創新,很難引起興趣。
2.5 軍訓有效性檢驗標準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缺少軍訓成果衡量的標準,部分高校即使有也不健全。大學生軍訓一般都是在剛進校的前3周進行集中訓練,在教官的帶領下以及老師的監督下,軍訓期間大部分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紀律,集體榮譽感和國防意識也隨之增強。但是這種良好狀態僅在軍訓期間保持,不能把這種良好的效果長期延續下去,如何讓軍訓期間的成果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并長期保持下去,才是我們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這就需要建立建全軍訓有效性檢驗標準。
3? 高職院校大學生軍訓實效性的途徑及策略
3.1 調整軍訓組織方式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校生的擴招,學生人數的增加,導致教官嚴重的不足,針對這一難題,各地區、各高校都在采取相應的措施。一種是軍生共訓,部隊派優秀教官到校訓練,學校再選拔些高年級的經歷過軍訓的優秀學生,選拔的學生在當年的暑假應該由部隊教官到校集中訓練,或者將學生帶去部隊集中訓練,帶去部隊訓練更有“軍味”,效果會更好,集中訓練的學生經過嚴格考核合格后,可以作為新生軍訓教練員。一種是高校自訓,自訓就是組織復原后的學生做教官,復原教官隊伍對高年級軍訓過的學生進行集中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做新生教練員。自訓當然節約成本,但效果會打折扣。
3.2 豐富軍訓內容
(1)四川護理職業院校在2018年進行的軍訓跟蹤調查結果,對軍訓內容不滿意的學生有42%,40%的人認為一般;對軍訓內容和形式是否需要改進有80%的人認為有改進的必要。從這幾組數據不難看出,目前的軍訓內容和形式很難滿足“00后”大學學生的需求。
(2)思政教育和軍事訓練有機結合,發揮教官和輔導員的育人合力,輔導員和教官加強溝通,通力配合,教官負責訓練工作,輔導員深入到軍訓的每一個環節,對軍訓學生進行管理和思想教育,甚至一同吃住,一同訓練,這樣有利于提高軍訓工作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3)結合學生和醫學專業特點進行訓練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新時代的大學生有個性,有創新意識,喜好新鮮事物,因此,軍訓應該注重時代性、實用性及趣味性。在傳統軍訓的基礎上可以結合部隊組織的各類演練,比如抗震救災、防洪搶險、應對突發事件等演練,組織學生現場觀摩,甚至組織實地演練。利用現代校園網絡,設立軍訓和國防教育站點,大學生利用站點發表國防、軍事言論,進行軍事思想交流等。
結合高職院校的醫學專業,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把“00后”最關心的國防教育內容(如國際、國內軍事動向及國際形勢等)以及對新式航空、航海等軍事武器的分享介紹等內容帶進課堂。有針對性地增加安全教育(如:防火、防詐騙、防地震),結合該院衛生護理專業,軍訓增加救人和自救等內容。也可穿插一些野外體驗式拓展訓練以及軍訓比武和射擊等內容。
3.3 建立長效機制
3.3.1 完善組織和管理
在大思政背景下,師生均要牢記“立德樹人”理念,尤其要完善和建立教師立德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教師的“德”“立”起來了,才有利于“樹人”;其次,建立獎勵機制和考核機制,獎勵機制要注重過程,突出典型。過程中做好宣傳和展示,創建宣傳平臺,營造軍訓精神和風貌展示氛圍。
3.3.2 建立課程化體系
結合國防教育理論課程,制定科學的軍訓課程體系,自編校本教材,理論和實踐結合,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演練結合,科學規劃好時間和內容,軍訓精神和軍訓意識滲透于學生整個大學生涯之中。
參考文獻
[1] 劉凌,代莉莎.大學生軍訓工作探討——兼議輔導員在軍訓中的角色與作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5(2):48-50.
[2] 雷志敏,歐陽長安.普通高校學生軍訓“以老帶新”自訓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7):50-51.
[3] 鄭峰,范曉光.新生軍訓中融入拓展訓練的可行性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2,6(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