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茹
摘? 要:國務院于2015年5月頒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站在國家高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高等院校的供給側改革,提高高等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實現國家確立的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堅定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自覺性和定力,該文從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創新創業的關系、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等幾方面進行闡述,從而探究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教育?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245-02
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自此拉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帷幕。而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并且強調了它的重要性,把其作為國家戰略,又賦予了高等院校新的使命。
1? 創新創業內涵
2015 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的涌起,“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在結合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是建設我國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高職院校供給側質量、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
高職院校培養的創新人才就是指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的各專業領域的人才。創業人才,是指具備較全面的社會能力,能較敏銳的識別各種社會機會的能力,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捕捉潛在的機遇 。
作為我國傳統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對于“雙創”政策的提出,對于“創新型國家”的建立,積極響應,但缺乏冒險精神,不敢深入嘗試;政府部門支持不到位,創新創業的后續服務不足。
2?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
根據當前社會的現狀,適應社會的變革,為畢業生提供急需的職業性或專業性技能、技巧,開展創業實踐,使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造就少數學生企業家;通過培養潛在創業者或創業企業家發揮教育的經濟功能,緩解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社會就業壓力,實現教育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功能。
3? 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相比,我國的“雙創”教育起步較晚,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3.1 片面認識,缺乏投入
部分人片面認為雙創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不能有效投入。不能把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有效結合。部分專業教師缺乏熱情;將簡單的實踐技能或技巧培訓等同于創業教育,而沒有把專業教育與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相融合。
3.2 教學目標設定與教育實施過程環節脫節
“創新”是一種開創性的實踐活動?!皠摌I”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人,實現創新的社會價值的實踐過程。“雙創”教育的具體目標其一是培養創新型人才。
基于以上的“雙創”教育,在專業培養中如何設定具體目標,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展開,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是函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3.3 教育實施過程與教學效果評價脫節
由于教育目標的簡單化、教學內容實用化,在教育實施的具體環節中難以有效配置教學資源,突出教學重點;固有的教育思想,傳統的模式、教學方法、手段,與“雙創”教育的要求不能有效適應。在教育實施過程中,難以全面的、深入的、有效的開展教學評價。固有的統一的模塊化教學內容,使得教學評價重形式、缺內涵,徒有其表。
3.4 教學診斷與教學改進相脫節
教學診斷中,對于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羅列而出,教學效果評價診斷清晰、正確,又由于定位的模糊,經驗的缺乏,難以集中有限資源,科學取舍。創新創業教育不能簡單的套用程序化的評估方案,簡單的套用只能使雙創教育成為一種形式化的教育改革,使教師無所適從。
3.5 學生雙創熱情與專業知識儲備相脫節
2018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2017 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指出: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持續高漲,近9成大學生考慮過創業,其中26%的大學生有強烈或較強的創業意愿。而畢業的大學生專業知識儲備嚴重不足,不但影響畢業生的創業,也嚴重的影響創新。大部分大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只沿襲傳統,沒有創新,更缺乏科技含量。即便有少數科技含量較高的創業項目,也會因為創新能力不夠、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實現其社會價值。
3.6 “互聯網+”與專業知識教育脫節
工程類高等教育由于專業課的課時安排不足,學生的負擔沉重等原因,使得專業知識課程處于趕課的狀態,學生無暇顧及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故而使的“互聯網+”與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技術知識教育不能徹底融合,對于“互聯網+”的融合不夠積極、主動。
4? 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模式、教育理念,而非簡單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具有開創性的人。
4.1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的需要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然而我國現行的是不完全的″記憶力教育″模式,其特征是死記硬背、“分分是命根”以單一的分數的高低來評價學生,而經由創新創業教育出來的學生大多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較強、思維敏銳、社會生存能力強。
所以,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首先必須要改革高校現行的教育模式,盡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出大批符合“創新型國家”需要的人才。
4.2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服務地方經濟的需要
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高等院校社會價值的體現。振興東北經濟、盤活東北經濟,是東北地區的政府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水位上漲而平而無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驅動才能引領發展,這給東北老基地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給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帶來活力和新的方向。
4.3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院校自身改革的需要
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雖然是為了找到滿意的工作,安家立業,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服務于社會。所以經由高等教育的學生要能適應社會,滿足于社會需求,與時俱進。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時期,高等院校要承擔起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實用創新型人才重任,培養出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較強的創新能力的人才,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5? 結語
在“雙創”的大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新時期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高校成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陣地,培養創新人才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任務和使命,高等院校應該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 章巧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1-3.
[2] 嚴薇,袁云松.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J].中國大學教學,2012(9):78-80.
[3] 呂宏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1):101-104.
[4] 崔祥民.基于效果推理理論的大學創業教育研究[J].鎮江高專學報,2014(2):12-15.
[5] 蒼中洪.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職業院校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2016(3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