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燕


【摘 要】通過對2016-2018年間山東省各地市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績效數據的分析,分析了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山東省區域創新績效布局的特征,闡釋了其演進態勢,并提出了政策和建議。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innovation input, output and performance of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1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Shando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explains its evolution trend, and puts forward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績效;演進態勢
【Keywords】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olution trend
【中圖分類號】F1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0-0063-02
1 引言
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創新被看作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研發和創新投入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嚴成樑,胡志國,2013),山東省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成為影響山東省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全省科技創新水平逐年提升,各類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創新動力[1]。根據山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度山東省發明專利授權量2.0萬件,比上年增長6.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751件,比上年增長3.0%;專利密度(每萬人專利擁有量)8.24件,比上年增加15.4%。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75家,眾創空間578家,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和創業示范園區194家。新舊動能轉換實施之后,如何評價山東省的區域創新績效,并揭示創新績效布局的演變態勢,成為目前理論界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本文基于新舊動能轉換背景,借鑒《2018全球創新指數(GII)》和《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8》中關于創新績效的算法,選取典型指標分析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山東省區域創新績效的布局和演進態勢,對促進山東省區域創新績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 指標選取和模型構建
2.1 指標選取
由于創新投入要素包括人力資本投入、R&D資金投入和R&D技術水平等,本文選取R&D人員全時當量(R1)代表人力資本投入,選取 R&D經費內部支出數(R2)代替資金投入,用研發人員中博士數量(R3)代替R&D技術水平,采用三者的綜合加權指標構成的創新投入指數來衡量十七地市的創新投入水平。在創新產出方面,采用發明專利授權量(D1)、專利密度(D2)和技術合同登記數量(D3)三個指標來衡量創新產出,并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確定創新產出指標的權重,用權重與創新產出指數的乘積之和表示該區域的創新產出。另外,考慮到創新投入要素的滯后效應,本文在選取創新產出時,采用滯后一期的數據進行對比,即用2017年的創新投入對應2018年的創新產出。
2.2模型構建
參考《2018全球創新指數(GII)》和《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8》中關于創新績效的算法,本文將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按照某一指標實際值與該項指標平均值的比率進行標準化,用各地市的指標值替代原公式中的各國家、省份和地區的該指標值,以測算山東省各地市的創新投入指數及創新產出指數。其中區域創新投入公式為:
其中,Rj表示區域j的創新投入指數,Ri,j表示區域j的創新投入指標i的值,表示創新投入指標i的平均值,n表示指標個數。本文中,用R&D經費內部支出合計、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和R&D人員中博士數量作為創新投入的衡量指標。
同理,用Dj表示區域創新產出指數,Wi 表示創新產出指標i的權重,Di,j分別表示區域j的創新產出指標i的值,可以將區域創新產出表示為:
區域創新效率是指創新產出和創新投入之比,可以表達為:Ej=Dj÷Rj,本文用創新效率和創新產出的平均值表示創新績效,因此,區域創新績效可以表示為:Pj=(Dj+Ej)/2。
3山東省區域創新布局刻畫及演進態勢
本文采用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省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相關數據,對選取的創新指標進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山東省十七地市的創新投入指數和創新產出指數(見圖1)。
本文將2015-2017年三個年度的創新投入數據匯總到柱形圖中進行對比,可見自新舊動能轉換實施以來,各地市的創新投入指數在三年間處于穩定增長態勢,但分布不夠均衡。2017年度創新投入指數最高的為青島、濰坊和濟南,分別為4.18、2.02和1.37。其中,青島地區的創新投入連續三年位居第一,而泰安、濟南和濟寧的創新投入指數增長最快,分別達到了18.7%、15.7%和14.3%。根據圖2中創新產出的相關數據,創新產出指數在均值以上的有五家,分別是濟南、青島、濰坊、煙臺和淄博,五地市的創新產出總數占2018年創新產出總量的67.6%,由此可見,山東省各地市之間創新產出不夠均衡,創新產出大部分集中在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創新產出凸顯不足。
圖2是山東省各地市創新績效指數,從總體來看,自2018年新舊動能轉換實施以來,山東省各地市創新績效總體提升較快,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明顯增加,政策作用明顯。從創新績效分布情況來看,濟南、青島、萊蕪、淄博和煙臺位居前列,濟南和青島兩個城市繼續發揮“領頭羊”作用,分別帶動了中部和東部地區的發展,其中,省會濟南的創新績效連續三年位居第一,分別為3.57、3.57和3.46,青島地區居第二位,主要原因是創新產出與投入比即創新效率與濟南相比較低,另外,萊蕪和淄博地區雖然創新投入較少,但創新產出較多,創新效率較高,因此,總體創新績效較好。從創新績效分布情況來看,均值以上地市的創新績效指數之和占全省的63.6%,總體創新績效呈現“東熱西冷”的演進態勢,全省創新績效分布不夠均衡,中部和西部地市的創新發展仍然需要加大力度。
4 促進區域創新績效發展的建議
基于上述分析,山東省各地市之間創新投入、產出和績效均呈現不均衡發展的態勢,“東熱西冷”特征明顯,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創新政策、歷史發展、自然條件、地域特征等客觀因素,也有營商環境、創新投入不足等主觀因素,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2]。
4.1 強化政府創新政策的扶持作用
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策激勵和引導企業開展創新行為的目標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降低企業創新風險。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政府應進一步優化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區域的市場環境,構建創新能力培育機制,借助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策激勵企業主體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進一步降低企業創新風險,從而提升經濟發展動力,帶動經濟增長。
4.2 充分發揮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區域的引領作用
對于經濟基礎和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市,如濟南、青島、煙臺、濰坊等重點地市,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對周邊區域的引領作用,對待重點區域,應提升財政補貼的利用效率,強化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利用創新知識的擴散效應和規模效應,有效帶動周邊地市的發展,激發其創新活力。
4.3 增加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扶持,促進各地市均衡發展
政府應統籌考慮中西部地市在創新投入和產出方面的優勢和劣勢,緊密結合中西部地市的優勢資源和自然條件特點,適時增加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扶持,積極促進區域間創新合作,提升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資源配置效率,不僅重視創新投入的增加,更要注重創新績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肖夢,鄧宏兵,謝偉偉.中國區域創新發展績效測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4):1-10.
【2】李林,劉志華,王雨婧.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績效評價[J].系統管理學報,2015,24(04):56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