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摘 要:實驗課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須協調好實驗課教學,使之有序地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更系統地傳授物理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物理實驗課的高效性。
關鍵詞:協調; 互動; 高效;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107-001
“百聞不如一見,事實勝于雄辯”,物理教學不應該是“認字識記”式教學,而應該是“即物明理”教學。物理學的概念、規律,應該通過事實說明。即物理教學必須要有實驗。美國物理教育家霍爾頓認為,物理學的任何一部分內容的結構及其發展都可分為三種因素:實驗(事實),物理思想(邏輯,方法論等)和數學(表述形式或計量公式)??梢?,實驗應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實驗是學生認知的一個環節。通過實驗,可以訓練、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和思辨能力。進行實驗教學,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養成精確嚴謹、實事求是的作風;還可養成同學之間互助、合作的和諧氣氛。而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實驗課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忽視了物理實驗的教學,學生知識體系殘缺不全,整個物理教學也唇亡齒寒。因此,必須協調好實驗課教學,使之有序地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更系統的傳授物理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物理實驗課的高效性。
1.協調好實驗中生與生的關系
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多的操作機會,完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組織進行實驗課的過程中,我們要學生人人參與,這就需一個協調、互助的編組安排。
多數老師為使實驗教學能順利進行,考慮到學習優秀生和困難生的實驗能力,常以“好”、“壞”搭配進行分組。殊不知,這種分組形式,在實際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弊端突出。幾乎每組都是優秀生操作,而困難生只是機械地看實驗,盲目地抄數據,在優秀生和困難生之間發生了“越俎代庖”現象,使困難生產生自卑心理.也助長了困難生的依賴思想。
為逼迫困難生加強實驗的主動性,采用“中、差”或“差、差”分組。這種“半斤八兩”的分組,困難生毫無“退路”,只能“艱難”地獨立進行實驗。此時,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重點放在幾組困難生的實驗上。在電學實驗中,一開始,困難生需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久而久之,電表多次使用后,他們也能自己實驗,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學生也能意識到只要努力,我一樣能成功,成為勝利者,培養了學生的意志品質,更激發了學習物理的興趣。
要教好每位學生,即便是細微的地方,我們也要做好協調工作,只有每個環節協同,低耗,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高效。
2.協調好實驗中生與師的關系
在實驗教學中,常采用邊學邊實驗方法,學生表現得特別興奮、特別積極。學生—進入“角色”,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驗中。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示標——探索——歸納”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思維發生質的飛躍。通過實驗教學,學生在理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建立具體生動的物理模型。實驗教學像放風箏,教師要讓學生自由“飛翔”,但又不能“斷線”。
實驗,應讓學生自己操作,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并非完全如此,往往學生實驗時,先是教師介紹實驗要求、裝置(或線路圖),再介紹步驟,更有甚者,教師在講臺上作一次示范性的操作,詳述如何測數據,作記錄,進行計算,最后才由學生“依葫蘆畫瓢”。學生不是在研究物理現象,探索物理規律,而是在驗證老師的示范實驗。這極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忽視、削弱了學生的實驗主動性,學生被動地按指令進行操作,不必動腦,不必分析,成了實驗的奴仆。協調好實驗課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要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真正把實驗的“主動權”放給學生。
3.協調好實驗中學生學習基礎與知識層次的關系
學生的實驗能力要有計劃,有層次的培養,要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在實驗備課中應注意備學生。一是模仿教師的行為或根據指令,就現成的儀器完成最基本的實驗目標(輻射到學習困難生);二是就現成的儀器,學生獨立思考方法與步驟進行操作,獨立自主地完成實驗目標(兼顧學習中等生);三是在獨立完成書本目標的情況下,教師設計(或希望學生設計)一些實驗課題(培養好學習優秀生)。如在“研究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的實驗中,書本目標要求僅為二個用電器并聯,而教師在具體實驗中,可讓學習優秀生完成對三個或三個以上用電器并聯電路進行研究,提高實驗的技能要求。在講解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時,教師往往一味強調電壓表只能并聯在被測電路兩端,而電流表則必須串聯在被測電路中,否則將損壞電表,采取“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幾乎沒有學生能接受。教師可以設計電壓表的串聯使用和電流表的并聯使用實驗演示給學生看(電流表的并聯使用實驗,用大量程,采用快速試觸的方法),根據直觀的實驗理象,說明問題。
實驗教學的層次性協調后,能使每一位學生的潛力得到發揮。
4.協調好實驗的課內與課外教學的關系
盡管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作了充分的、方方面面的準備,考慮了各種因素,努力使課堂教學低耗、高效,但總受到書本知識的局限,特別優秀的學生不滿足于書本現有的知識,他們渴求知識;以之相對,對少數基礎、智能較差的學習困難生,對課堂所學已是囫圇吞棗、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更有甚者“完全不解”,書本知識無法在課堂上掌握。如何處理好這一對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做好課內與課外實驗教學的協調。對學有余力的同學,組織興趣小組進行高于書本要求的實驗技能的拔高訓練,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的挖掘開發他們的潛能。而對極少數的學習困難生,則應需要課外實驗補習,耐心指導他們,使他們對課堂實驗、知識有一個重新認知的機會,幫助他們對課堂知識進行消化。
課內與課外實驗教學的和諧協調,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真正使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實現了“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承諾。
組織“協調、互動、高效”的課堂實驗教學,能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