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淑娟
摘要:數學課本是執行數學教學的依據,是小學生接觸數學的第一手資料。作為數學教師理應靈活、巧妙的使用數學課本,深挖數學課本的隱性知識,將數學知識全面、系統的教授給學生,從而實施智能化、高效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本文筆者依托教材進行深刻改革,深度挖掘數學教材內涵,實施高效數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生;數學教材;高效;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1-0166-01
課程改革與高效教學一直是落實新教育理念的兩大切入點。課程改革主要是圍繞教材來實現的,教材無非就是統配的教科書,除此之外就是教師自己的校本教材。我們要深度挖掘這些課程內涵,讓教材上的全部課程信息都得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利用。數學課標反復強調:加強數學課程改革目的是讓教材更具有可創新和發展的優勢,盡量多設置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知識,注重發展學生們的數學生活認知意識,確保學生的數學素養獲得全面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讓新課改目標盡快落地,改變傳統“講一講、練一練、考一考”的教學形式,創新使用數學課本和校本教材,指引學生學會構建數學思維模型,助力學生的數學感知,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奠基。
1.利用圖片資源,簡化數學難度
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當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圖片資源,將數學知識體現在圖片中,既做到增趣聚力,又簡化了知識理解的難度。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圖片,讓數學遠離抽象的定義范圍,將數學通俗易懂的傳遞給小學生。比如,講冀教版小學數學《厘米、分米、米》章節時,這部分教學的重點是使小學生了解長度這個單位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長度這個單位的具體作用,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感性認知。因此數學教師讓學生打開教材,認真觀看教材配圖,并且按照圖片進行模擬,讓小學生以同桌為單位,分別準備一根毛筆和一支粉筆,自己想辦法比下那個長,并猜想這根毛筆的長度是粉筆的幾倍?接下來讓同桌成員合作思考與探索,選出多種辦法測量自己書桌最長一側的長度。有的小學生用鉛筆量,有的小學生用文具盒量,還有的小學生用手拃量。學生們表現出很強的探索勁頭,數學課堂充滿了濃濃的學情。
2.重視拓展模塊,鼓勵知識運用
數學教材中的知識拓展模塊十分重要,是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能夠有效開發小學生的智力,發散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這一模塊強調了對所學新知識的實踐應用意識的培養,指導學生自我開發,從而實現所學為所用之教學目標。比如,講冀教版小學數學《升和毫升》的內容時,這些知識是數學的基礎點,也是學生的易出錯的地方,需要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讓小學生清晰的體會1L與1ml的意義。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數學教材中的拓展模塊,帶領小學生進行課堂小實驗,活躍數學討論氛圍,拓寬課堂內容。教師拿出兩個量筒,一個是100ml,一個是1000ml,讓小學生猜一猜幾次才能夠倒滿1000ml的量筒。數學教師進行演示,將100ml的水倒進1000ml的量筒中,讓小學生觀察現象,然后教師繼續往1000ml量筒中倒水,最終小學生會發現,第十次倒水后量筒滿了。至時,教師同學生們一起總結知識點。
3.結合生活實際,獲得實踐體驗
數學教材與生活的銜接既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教育思維的發展趨勢。數學教師應專注于研究生活數學情境的構建,向小學生滲透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好小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到的數學獲得很好的印證與實踐探知。比如,講數學《方向與路線》這塊內容時,學好這些知識能夠讓小學生快速準確的辨別方向。教學時,數學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了一幅火車站的示意圖,在圖中有不同的街道和建筑物。教師提出了有關本話題的幾個問題,使小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積累生活經驗。然后數學教師帶領小學生到學校的“景園”,讓小學生辨別自己的家或者是學校門口在“景園”的哪個方向,引導學生能說請每天上學的路線。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們來說都愿意接受,能夠集全部精力于課堂之上進行知識學習,養成良好的數學獲得性學習習慣。
4.組編校本教材,打造高效課堂
數學教師還可以發揮個人的數學智慧潛力,組編數學校本課程,從生活數學入手搜尋資源并讓課程最終回到生活,歸類整理數學知識體系,尤其是對專題性校本課程的開發,更要有詳實的配套的應用方案,綜合高效搞好數學教學。比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小學數學組創編了一本《趣味數學》的校本教材,里面涵蓋了多方面的數學知識,包括行程與工程問題、幾何與角度問題、利潤與小數等專題問題。通過校本教材給小學生提供自我優化的機會,也使不同水平的小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數學教師在講解校本教材的時候會注重因材施教和因生施教,讓小學生發揮數學思考力和行為創造力去解決數學問題。同時,數學教師呈現數學知識的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用一定的生活情境去表述,充滿生活氣息,整節課小學生都很活躍,完全沉浸在教師預設的教學氛圍中。
綜上所述,數學教材不僅系統的展示了各類知識點,還鍛煉了小學生的運算速度和數學化思維水平。小學數學教師最應該做到的是落實“學生為本”的課堂原則,優化數學課堂各環節關系,不斷挖掘數學教材中蘊含的教學資源,結合實際編寫校本教材,給小學生帶來全更新穎、更具數學魅力的學習體驗,強化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把數學學透、學活,把數學用好、用準。
參考文獻:
[1]韋曉霞.以教材為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7(20).
[2]康世剛.讀懂教材是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基礎[J].小學數學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