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海文
【摘 要】我國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國家出口貿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目前而言仍存在一些發展瓶頸,導致產品附加值低下,企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產業升級困難。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和綜合趨勢的分析,提出提升競爭力的途徑和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 F752.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2-025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2.120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KONG Hai-we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hanghai custom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0, China)
【Abstract】The export of high-tech products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export trad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bottlenecks in the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low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lack of motivation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difficulties in industrial upgrad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nd of high-tech products expor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ways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High-tech products; Export; Countermeasures
1 當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
1.1 加工貿易占出口方式比重過大
加工貿易有助于高新技術產品實現了質量與規模擴大和提高,刺激有關外貿出口和經濟增長。但很多高新技術企業所從事的加工貿易環節處于低端價值鏈,產業收益率低,對于產業升級不利。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1 加工貿易產品附加值低
在我國,掌握大部分核心領域制造技術的企業并不多,多數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加工或裝配業務等中間環節業務,長期處于下游的生產領域,只賺取低廉的加工和組裝成本或費用。企業利潤微薄,資金匱乏,創新能力不足,也欠缺研發投入。再者,對發達國家依賴而開發的高新技術產品多為模仿型、改進型產品,缺乏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壓價或降價進一步削弱導致產品創匯力,從而附加值降低。
1.1.2 高新技術產業關聯度低
高新技術產業結構能否優化升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加工貿易關聯度大小。就是說該產業與其上下游產業相互促進的可能性。關聯度越大,促進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則會越大。我國本土有許多高新技術企業,其生產需要核心技術和零部件但均被外方制約或牽制,無法自行生產和供應。高新技術領域的最終產品技術含量高,那么就需要高質量的中間投入品,如果我國的相關企業能夠研發出這些中間產品,還能由進口轉為國內供應,不僅僅能大大提高這些相關企業的產品增值率,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擴大產業規模,相互關聯,優化產業結構。
1.2 過度依賴于外資企業
由于國家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早期給予國外投資和引進技術的優惠政策,大量跨國公司的高新技術產品生產鏈已經轉移到中國,過度的外資依賴性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顯著特征。第一,當某個企業進行自主研發而產生邊際利潤小于其技術引進的邊際利潤時,企業則被迫放棄已有的基礎創新能力,選擇技術引進,從而會增強對外資企業的依賴程度。其次,國外市場的份額增加也將導致國內要素配置效率下降,從而會制約國內企業的研發和創新力。
1.3 產品出口內部結構不平衡
中國目前為止,還有很多核心技術尚未掌握,例如軟件、計算機和信息安全,CPU、新材料和集成電路等技術落后發達國家。由于這些核心技術的缺失使國內企業的出口將受制于人,會進一步導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內部結構失去平衡。
1.4 對外貿易市場過于狹窄
這個方面表現在與,一是國內出口市場發展不均衡。例如,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貨源供給地發展失衡。近年來,雖然東、中、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量差距有所縮小,但東部沿海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憑借其豐富的勞動力、地理位置的優越、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國家的優惠政策等諸多有利條件,為高新技術產業出口所創造的貢獻仍然遠遠領先中西部地區。二是出口對象市場分布的廣泛度不夠。歐美在我國有大量的資本投入,因而在高新技術產品這一國際分工的產業鏈中,歐美是最重要的技術研發中心和主要消費市場,占據了產業鏈條的首尾。而中國和其他幾個出口市場的合作深度明顯不如歐美地區,呈現出出口對象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一是國內出口市場發展不平衡。比如,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供給不平衡。近年來,雖然東部、中部、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量差距有所縮小,但東部沿海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憑借其豐富的勞動力創造了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國家的優惠政策。其貢獻仍遠遠超過中西部地區。二是出口市場分布不廣。歐美國家在我國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在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分工中,歐美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技術研發中心和核心消費市場,占據產業鏈的起點和終點。但是,中國與其余市場的合作深入度遠遠未達到歐美國家的程度,存在出口對象分布不平衡的問題。
2 提升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有效途徑
2.1 企業應努力提高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2.1.1 提升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
首先,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加大對科研經費投入,創新力度也要增強,并且加快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對于企業而言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以及二次提升創新也要加強,以提高產品的出口附加值。第二,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借鑒硅谷“產學研”的國際經驗。比如可以通過項目合作方式讓企業研發人員和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和實驗,讓高校的精英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以及相關的職業培訓,同時企業可以讓學生熟悉市場,了解不同企業的具體實踐流程,培養需要的潛在科研人才。第三,企業還需要注重人才培養。如篩選出企業優秀人才輸送到國外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并制定相關人才補貼制度,同時吸引國際研發人才來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效力。
2.1.2 重視運用國際營銷手段促進產品出口
當前,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且在經濟水平、政治法律和社會文化方面比國內市場復雜得多。所以如能重視運用合適的國際營銷手段,可以幫助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建立國際知名度和口碑,推進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首先,出口企業必須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國際市場是一個買方占領主動地位的市場,所以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以市場為起點,制定出合理的營銷策略,為所有目標對象提供符合相應的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其次,出口企業可結合產品價格、質量和品牌采用差異化定位的策略。如我國的華為公司將不同的手機產品定位于不同的消費者和市場,使出口的產品區分于同類競爭對手。第三,在服務策略上有所提高。第四,出口公司可充分利用國外較大的中介渠道,例如與某些知名大型零售商合作來拓展渠道,以快速有效地打進相關目標市場。
2.2 應努力提供發展良好的環境
2.2.1 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向產業價值鏈上游設計研發和下游營銷服務的同步延伸。從產品層面來看,需要同步推進產品技術加工和產品的工藝流程升級。因此有關政府應注重對研發和品牌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的投入,以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創匯能力。
經濟實力相對雄厚的東部地區應將重要發展放在上下游產業的聚集,以實現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鏈的有效延伸。因而,東部地區應承接技術含量較高的加工貿易業務,并擴展一般貿易出口量,構建出新型的科技優勢。中西部地區的相對優勢與其它地區相比是農業人口比重較高,因此為了轉移剩余的農業勞動力,中西部地區應優先考慮承接東部地區的勞動密集型業務,以便規劃產業聯動的優勢格局。
具體而言,區域政府應結合區域經濟的路徑安排,對于自我短期的發展目標非常清晰。例如,在東部地區,區域政府要在加工貿易現有的絕對優勢上,繼續保持在相關優惠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此基礎上,逐漸延伸產業鏈并適度擴大一般貿易產品的所占的出口比重,從而將我國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2.2.2 合理引導和利用外資
出于資源利用的動機,外資大多集中于加工貿易企業,利用我國的資源稟賦優勢降低成本。所以我國政府應利用政策優惠合理引導外資企業在我國技術發展較緩慢的高新技術產品領域進行投資;將設計、研發、營銷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轉移到中國發展較好的高新技術產品領域。
除此之外,政府可鼓勵企業采用“獲利再投資機制”——利用加工貿易所得和由于溢出效應的額外獲得,充分將其利潤或收益對高端的技術產品進行再投資,從而進一步提升有關高新技術產品的必須技術含量。
2.2.3 完善貿易摩擦預警和應對機制
那些對外貿易依存度較大的高新技術類產業,政府要根據該產業的具體表現采取有效舉措。保護本國國際貿易的合理權利,需要強化國家力量的介入,并為我國本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和進一步發展提供較便利的優良環境。國家力量介入的內容包含對外防范貿易的摩擦和對內強化宏觀調控的相關舉措和建議策略。例如,健全政府、有關行業協會、企業的海外或駐外機構等相關的聯動機制;支持出口企業對美國進行貿易的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建立出口企業的有關信用記錄數據庫,加快誠信體制建設等等。同時,政府應該對出口環境的政策保持警醒,并進一步完善國內相關的法律制度和體系,為我國企業自身利益提供強大的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董思雁.中國加工貿易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新進展、新挑戰與新對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9(06):70-75.
[2]姜黎黎,田海霞.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J]. 科技創業月刊,2016,29(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