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明
摘要:基于以解讀教材為基礎抓好小學語文教學簡析,本文就四點進行分析: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深入分析教材,體會文字魅力;分析文章結構,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挖掘文本資源,希望對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解讀教材 ? 小學語文 ? 文本資源 ? 語文能力
語文,是小學教育中基礎課程,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課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材的作用,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靈活使用教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素質,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就以解讀教材為基礎抓好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分析。
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分析學生個性,對語文學習需求,根據此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立足教材內容,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了解語文知識,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根據教材內容,選擇適合教學方法,利用互聯網收集網絡資源,活躍教學氛圍,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學習《松鼠與松果》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優化教學資源。這一文章主要利用文章故事孩子們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學會保護自然,愛護小動物。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資料,將植樹造林的好處展示出來,將我國水土流失、動物失去家園的景象展示給學生,以此引導學生分析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此外,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內容。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文學素養的前提[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與教材內容,為學生拓展適合學習發展的閱讀文章,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內容,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課外文章的拓展,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內容,拓展學生閱讀量,對后續教學活動開展具有促進意義。教師為學生選擇課外閱讀內容時應注意與教材的聯系,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立足教材內容,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內容,可以使學生將教學內容與閱讀內容結合在一起,有利于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例如,學習《烏鴉喝水》這一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中國成語故事,如《杯弓蛇影》、《嫦娥奔月》等等,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課外讀物學習,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對學生后續學習發展具有促進意義。
二、深入分析教材,體會文字魅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魅力與情感。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很多有意義的文章,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促進意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形成語文學習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整體進行分析,將其中的句子、詞匯等等進行全面分析,感受其中蘊含道理與情感,以此推動語文教學活動開展。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教材是學習主要途徑,教師應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此推動教學活動開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形成[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可以快速發展文章情感,有利于教學活動進行。
例如,學習《狼牙上五壯士》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文章中重點句子找出來,引導學生分析。這篇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五個戰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勇于犧牲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就根據教材內容及教學重點,選擇句子,使學生了解文章寫作意圖,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如,為什么將這五位戰士稱為“狼牙上五壯士”,壯體現在哪里?“集中兵力,大舉進犯”表達出怎樣的情感?“他剛要擰開蓋子,班長搶前一步……向敵人頭上砸去。”展示這五位戰士什么樣的情感態度。基于此,通過文章中的句子或者段落,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整體,把握文章情感,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效果提升。
三、分析文章結構,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方法與寫作技巧,以此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課堂教學中,分析文章結構,主要從兩方面入手:文章結構、語言結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已經接觸寫作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對教材文章結構的分析,使學生掌握不同寫作方式,豐富學生學習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3]。文章結構,有很多種,如總分總、總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對文章整體進行全面分析,掌握文章寫作結構與寫作方法,了解不同文章寫作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學習《草蟲的村落》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分析寫作結構。通過對文章的分析與總結,可以發現這一文章是根據時間順序寫的,首先,對游歷的氛圍與心情進行描述。其次,對游歷過程進行敘述。最后,表達作草蟲村落的不舍與留戀。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這一寫作順序,可以看作是哪種寫作結構。學生:總分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后續寫作能力提升。
此外,教師可以在語言結構分析教材,引導學生學習理解。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語言比較簡單、但是意義深刻。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分析語言特點,以此了解文章寫作內容,以此實現高效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了解文章語言結構,寫作方法、表達方式,基于此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挖掘文本資源
新課改下,教師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學生學習需求,根據時代發展對教學活動的要求,解讀教材,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以此推動教學活動開展,促進語文教學發展[4]。教材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學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應將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以此推動語文教學發展,實現新課改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此外,教師在課前應仔細分析教材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與完善,以此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掌握學習方法,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將教材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自身學習能力,以此拖動教學活動開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發揮教材優勢,實現高效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陶燕.論詩歌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兩個立足點——以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為例[J].文山學院學報,2019,(02):111-114.
[2]《小學語文教材解讀與教學設計》統編版 ?一年級上、下冊 ?二年級下冊[J].教育視界,2019,(06):81.
[3]蔡新聲.關注課堂 ?以本為范——統編教材新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9,(07):15-16.
[4]謝春紅.研讀單元導語 ?整合主題教學——以部編教材小學語文三(上)教材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02):83-84+86.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北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