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部分省份的中考歷史都采用的是開卷考試的形式,主要的命題依據是《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在開卷考試形式下,考題通常都比較靈活,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在開卷考試模式實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基于此,本文將主要分析目前初中歷史開卷考試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開卷考試;問題;策略
一、 初中歷史開卷考試的意義
初中歷史開卷考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降低考試難度,而是為了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具體來說,實行初中歷史開卷考試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意義。
(一) 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下,初中歷史教師通常是把歷史課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單方面地灌輸,并指導學生在課后對那些基礎的考點知識進行背誦,以此來應對歷史考試,在這種模式下,并不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等的培養。這種比較死板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是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的,它只是將學生作為一個考試機器。但是,隨著開卷考試模式的實行,使得這一種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在開卷考試模式下,學生不但要對基礎知識進行記憶,也要重視對這些知識進行進一步地理解,以此來使學生能夠更加系統地去學習知識點,更加主動地去探究考題設置的主要目的,從而也就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創新能力。
(二) 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初中生所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相對小學階段來說明顯增多,除了歷史課外,他們還需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等多門課程,這種繁重的課業將會對學生的生活造成壓力。要是壓力過大的話,就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從而也就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降低。但是,隨著初中歷史開卷考試政策的推行,這種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學生無須每日單獨抽出一部分時間來背誦枯燥的歷史知識,從而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壓力,使他們能夠在輕松面對歷史課程的同時,抽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其他的課程,以此來實現全面發展。
(三) 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面對更大的學習壓力以及比小學更多的課程內容,這導致學生不能對歷史課程保持高度的熱情與學習興趣。此外,因為初中歷史課程中要求學生記憶很多的歷史考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比較輕松地去應對考試,從而就會使得學生處于緊張和壓抑的學習氛圍,其學習效率也會受到嚴重影響。但是,在初中歷史開卷考試政策推行以后,這種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在一種相對輕松的氛圍下去學習。此外,在開卷考試政策下,學生無須再對歷史基礎考點進行死記硬背,從而也就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課程上。最后,在開卷考試模式下,初中歷史老師的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也得到了進一步地改革和創新,他們無須再一味地對理論知識進行大量灌輸,也重視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點,建立起一個更加系統的歷史知識體系,從而也就能夠大幅度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目前初中歷史開卷考試存在的問題
(一) 學生對歷史開卷考試存在的錯誤認識
1. 對課本的重視度不足
目前,初中歷史考試主要采用的是開卷考試的形式,考試內容相對于閉卷考試來說更加靈活。但是,因為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沒有認真聽講,從而就導致其對課本知識比較陌生,對考試也就沒有信心。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開始把主要的注意力轉移到各種復習資料上,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復習資料上,希望在考試過程中可以遇到同樣的題目,從而就可以有現成的答案,對于課本知識基本上很少去學習,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2. 思想認識存在誤區
因為部分初中學生對開卷考試的認識不足,在他們看來,開卷考試的答案都是能夠在課本上找到的,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于歷史課的重視度很低,經常會把大部分的復習時間用在閉卷考試的科目上。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即使是部分題目在課本上能夠找到答案,學生也不能直接拿來用,因為考試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未經概括的答案通常是不能與題目要求完全符合的。對于那些開放性的題目來說,更是不可能找到標準答案,因此,初中生必須要改變這種錯誤認識,認真學習和復習歷史課程。
3. 看見試題就翻書
為了保證自己能夠拿到較高的成績,部分初中生形成了看見題目就翻書的習慣。但是因為他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認真積累和記憶,因此對課本的熟悉程度是非常低的。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一個選擇題他們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尋找答案,對于那些考查歷史知識的綜合應用題更是無從下手。這不但會導致考試時間不夠用,也會導致答案和題目不符的情況產生,最終的結果也就不會很理想。
4. 開卷考試不復習
部分九年級學生都會在潛意識里認為開卷考試不用復習,反正答案都在書上,到時候只管抄書就好。但是,這恰恰是對學生的一種誤導,如果處理不好,會給九年級歷史復習造成更大的困難。事實上,歷史科實行開卷考試,命題都是基本沿襲以往歷史閉卷考試的做法,適當引入開放性試題。所以,要是考前沒有復習,所有的考題都靠翻書來解決,不但考試時間不允許,而且對教材的生疏也會導致學生不能從書上找到答案,從而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
(二) 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開卷考試的背景下,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學方法比較落后,部分教師依舊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不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是涉及得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歷史學科的作用就很難發揮出來,教學目標也往往難以實現。此外,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課堂氛圍是十分枯燥的,從而就會使得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大幅度降低。
三、 應對初中歷史開卷考試的策略
(一) 改變學生的錯誤思想
在開卷考試模式下,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夠認識到開卷考試并不意味著抄書。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應做到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及時復習,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量,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自己更加輕松地應對歷史開卷考試。此外,開卷考試不但考學生的理論知識,也考查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所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在課前認真預習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并重點標記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在課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記錄與記憶,在課后,及時查找和閱讀相關的資料,以此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對于老師來說,應該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提問,涉及一些社會的焦點歷史問題。因為在課程改革持續深化的過程中,和社會熱點問題的關聯度越來越高,這也是中考考點創新的內容。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把社會熱點問題和日常的教學過程緊密聯系起來。
(二)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是民族來說,持續創新都是十分必要的。從近年來各地的中考試卷中能夠總結出,大部分命題人都開始重視培養和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要形成歷史素養,學生就必須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自己的經驗積累對歷史知識進行內化。所以,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應該不定期地組織一些歷史文化景點的參觀活動等,在參觀的過程中滲透歷史課本的知識,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重視課本知識的總結和積累
中考的材料分析題和探究題都不是獨立的知識考查,教材基礎知識(即客觀題)在近三年開卷考試中占70%以上,所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緊跟教師的節奏,上課時就加強記憶一些相關歷史知識,并且可以利用表格把多課相聯系的內容歸類整理來記憶。例如在學習近代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頒布的法律文獻時,就可以利用表格,從時間、有關人物、內容、文獻頒布意義和形成國家體制等方面進行歸納。
四、 總結
總之,在初中歷史開卷考試模式推行之后,初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和認識。對于學生來說,不應該完全不重視歷史課程。而對于初中歷史教師來說,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以此來提高歷史課程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應對歷史開卷考試。
參考文獻:
[1]沈云亮.開卷考試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和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
[2]龔正冰.初中歷史開卷考試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
[3]梁東莉.新課程實驗區初中歷史開卷考試的實踐與探索[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
作者簡介:
強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文樞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