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才武
無論是在小學數學,還是中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經常會總結出這樣一個問題:學生錯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讀明白題目,究其原因,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有限,從而大大影響了答題的效率。
數學題目相對于其他學科題目短,但每句話都是精華,所包含的文字、符號都可以清楚地表達題目的含義。數學的閱讀就是去推敲這些文字和符號,將意思表達出來,這里考驗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帶著一定的目的性去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拓寬思維,有利于創造性的培養。
在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需要掌握和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和知識,這樣就離不開閱讀的幫助,只有弄清了基本的數學概念和知識,才能夠為后續更好地解題奠定基礎。基于此,我們從具體情況入手,對相應的教學策略展開了分析:
1.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每個數學成績好的學生,他們在做題時都能找到其中的樂趣,然而,學生之間有很大個體差異性。
2.利用網絡優勢,將數學知識生動化。當今的學生知識面廣,很多知識的學習都是來源于網絡,而課堂上的內容遠遠不能滿足。所以,數學老師一定要乘勢而上,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主動投其所好,將信息化搬到課堂,使學生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
3.重視數學課外讀物的閱讀。數學教材中包含很多定律、公式,在學習時,學生大多時候是死記硬背定律公式,這樣很容易遺忘,老師應鼓勵學生去閱讀一些課外知識。
4.注意數學閱讀中語言的規范性。有一些數學應用題內容很長,為了迷惑答題者,題目中甚至有很多無用的條件。所以,在數學閱讀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對語言提煉的能力,學會在短時間內捕獲重要的信息,進而去整理歸納。在審題時要能夠找到關鍵詞,爭取在做題時鍛煉敏感度,形成良好的習慣,進而獲得積極的價值體驗,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數學雖然是一門理科課程,但也是在用語言來表達所在的領域。數學題目一般短小精悍,很多信息都隱藏在內不容易被發現。這時需要很好的數學閱讀能力,去尋找并翻譯其中的重要信息,來解決問題。數學教師應該對數學閱讀給予高度關注,相信它在解決數學問題上的優勢,并且在課堂中積極地實踐。掌握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能夠促進情感價值的養成,受益終身。
[1]肖婉平.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數學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生活教育,2016(20)
[2]石建萍.中職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探索[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
(作者單位:貴州省羅甸縣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