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仁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診斷膝關節隱匿性骨折中應用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的臨床價值。方法 55例懷疑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檢查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27例)與觀察組(28例)。對照組采用數字X線攝影(DR)平片檢查, 觀察組采用MRI檢查。對比兩組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檢出情況以及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結果 觀察組最終確診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68處, 對照組最終確診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65處。觀察組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檢出率76.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1.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靈敏度96.2%、準確率9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0.0%、4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診斷膝關節隱匿性骨折中應用MRI檢查可明顯提高診斷準確率, 更有利于臨床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關鍵詞】 磁共振成像;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數字X線攝影;檢出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28
眾所周知, 膝關節是人體負重量最大的關節, 在多種外力作用下極易導致膝關節發生損傷。而隱匿性骨折又被稱之為骨小梁骨折, 臨床研究證明關節骨小梁斷裂主要是由于機械暴力沖擊所引起的, 且患者常合并骨髓內水腫及出血現象, 若不及時治療或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則會導致骨質破裂加重, 對患者關節功能和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本文旨在研究MRI檢查診斷膝關節隱匿性骨折的臨床價值, 特選取本院55例懷疑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患者展開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接收的55例懷疑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檢查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27例)與觀察組(28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0例, 女17例;年齡36~75歲, 平均年齡(55.56±10.56)歲。
觀察組患者中, 男13例, 女15例, 年齡37~75歲, 平均年齡(56.11±10.1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實施DR平片檢查:采用Definium 6000全功能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進行檢查, 對膝關節開展正側位攝影, 攝影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膝關節周邊關節是否存在模糊陰影, 以此來判斷膝關節是否存在隱匿性骨折。
1. 2. 2 觀察組 給予MRI檢查:采用GE公司生產的Signa HDxt 1.5T磁共振掃描儀, 掃描部位包括膝關節與其周邊組織, 包括軸位、矢狀位、冠狀位。掃描層間距為1 mm, 層厚4 mm, 視野(FOV)20 cm。在掃描過程中若T1WI發現片狀和線狀低信號、T2WI、STIR高信號, 則可診斷為膝關節隱匿性骨折[2]。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膝關節周圍組織(軟骨、肌腱、韌帶、半月板、滑膜)損傷檢出情況。
對比兩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 其中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 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 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檢出情況比較 觀察組最終確診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68處, 對照組最終確診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65處。觀察組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檢出率76.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1.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率比較 觀察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靈敏度、準確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疼痛、腫脹、運動受限等均為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患者主要臨床癥狀。臨床檢查該病, 傳統技術為DR平片檢查, DR 平片檢查主要應用數字化攝影系統, 較常規X線檢查相比, 圖像分辨率和對比度均有所提高, 且對圖像的處理效果也有所提高, 因此可以有效減少對骨創傷的誤診。但臨床研究發現DR 平片檢查技術多組織重疊投影較多, 若照射部位比較厚或者存在所攝影骨部位不規則等現象時, 就會出現較嚴重誤診情況。因此尋求一種更為有效的診斷方法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臨床多用MRI檢查診斷膝關節隱匿性骨折, 且經臨床研究發現MRI檢查可以更好的幫助醫生診斷患者實際病情發展情況[3]。MRI檢查主要根據PDWI-FS以及T1WI、T2WI序列來觀察患者正常骨質與損傷骨質之間的信號差異, 從而診斷患肢膝關節是否存在微小骨折及損傷。
此次研究旨在分析在診斷膝關節隱匿性骨折中應用MRI檢查的臨床價值, 特選取本院55例懷疑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患者展開研究, 分組給予DR平片檢查(對照組)和MRI檢查(觀察組), 結果顯示, 觀察組最終確診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68處, 對照組最終確診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65處。觀察組膝關節周圍組織損傷檢出率76.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1.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靈敏度96.2%、準確率9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0.0%、4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MRI檢查技術掃描層次更多且范圍更廣, 所以可直接診斷出由細微骨折所致的水腫, 并且可以增加其與正常骨質信號的對比度;加之PDWI-FS 序列對診斷骨髓損傷有較高的靈敏度, 所以更有利于整體提高臨床診斷疾病的準確性[4-6]。
綜上所述, 在診斷膝關節隱匿性骨折中應用MRI檢查的臨床價值顯著, 可以提高診斷準確率, 從而實現臨床對膝關節隱匿性骨折的早診斷、早治療, 有利于避免后期出現更為嚴重的并發癥, 值得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 宋鑫, 楊新宇, 李俊濤. 膝關節周圍隱匿性骨折的MRI檢查與診斷作用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 2(23):100-101.
[2] 侍明杰. MRI在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69):170.
[3] 章建華. CT及MRI在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 現代實用醫學, 2017, 29(9):1229-1230.
[4] 孫金芳, 王鑫. MRI在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 雙足與保健, 2017, 26(9):130, 132.
[5] 朱燕濤. MRI與DR在膝關節隱匿性骨折患者診斷中的比較分析. 現代醫用影像學, 2019, 28(2):266-267.
[6] 李亞輝. MRI在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心理醫生, 2017, 23(10):96.
[收稿日期: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