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 目的 觀察對微創乳腺手術患者應用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92例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乳腺疾病患者, 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則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2.01±1.08)分、SDS評分(38.62±3.19)分、SAS評分(32.40±2.57)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4.86±1.52)、(54.12±3.78)、(51.43±5.68)分, 住院時間(7.16±1.75)d短于對照組的(13.55±3.14)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52%(3/4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09%(12/4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圍術期對微創乳腺手術患者展開綜合護理干預, 可有效改善其負面心理, 緩解其疼痛感,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加快患者身體的康復。
【關鍵詞】 微創乳腺手術;圍術期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93
近些年來, 隨著生活習慣及居住環境的改變, 我國乳腺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 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危害[1]。現階段, 在治療乳腺疾病患者時, 臨床通常采取微創手術的方法, 雖然能將病變組織切除, 但無法完全改善患者的內分泌失調情況, 再加上手術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 會引起患者出現恐懼、焦慮等負面心理, 進而對手術療效與術后恢復產生不利影響。由此可見, 做好微創乳腺手術患者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2]。本文以46例來本院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乳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就其應用圍術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展開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來本院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92例乳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6例。對照組中, 男2例,?女44例;年齡31~68歲, 平均年齡(50.73±6.58)歲;疾病類型:乳腺纖維腺瘤23例, 乳腺平滑肌瘤10例,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7例, 乳腺脂肪瘤4例, 乳腺血管瘤2例;手術類型:23例行保乳根治術, 1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9例乳腺癌根治術。觀察組中, 男3例, 女43例;年齡32~69歲, 平均年齡(50.76±6.08)歲;疾病類型:乳腺纖維腺瘤24例, 乳腺平滑肌瘤9例,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8例, 乳腺脂肪瘤3例,?乳腺血管瘤2例;手術類型:25例行保乳根治術, 1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8例乳腺癌根治術。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均得到確診, 同時排除存在乳腺惡性腫瘤、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精神異常等患者。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包括術前健康知識宣教, 術中積極配合醫生, 加強無菌護理, 術后嚴密監測手術切口及生命體征變化等。觀察組患者則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 內容如下。
1. 2. 1 術前干預 術前, 向患者詳細講解乳腺疾病相關知識及微創手術的操作步驟、效果、優勢、術中注意事項詳等, 還可向其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 緩解其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在術前1 d, 指導患者開展深呼吸及肢體活動鍛煉, 并教會其有效的咳嗽方法, 增強其對手術的耐受性。此外, 護理人員還需幫助患者接受實驗室及影像學等常規檢查。
1. 2. 2 術中干預 指導患者采取仰臥的體位, 然后全面評估其身心狀態, 輔助手術醫生確定包塊的具體位置、數量、大小以及手術穿刺點。同時做好患者的吸氧護理干預, 對其脈搏、血壓及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嚴密監測。
1. 2. 3 術后干預 ①手術結束后, 對患者展開抗感染處理, 觀察手術切口有無滲液或滲血, 并及時更換藥物及輔料, 維持切口的干燥與清潔。②通過與患者展開良好的交流以及播放舒緩的音樂、心理暗示等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感。③對于出現惡心嘔吐癥狀的患者, 叮囑其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待癥狀消失后, 再進食高纖維、低脂的食物, 嚴禁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④術后第2天, 指導患者展開肢體活動訓練;3 d后則可幫助其下床活動, 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⑤指導女性患者在月經干凈后的1周檢查乳房, 并在出院后的1、3、6個月定期來院接受乳腺超聲檢查;男性患者除了禁煙、禁酒外, 還應適當開展體育鍛煉, 以促進胸部血液循環。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NRS評分、SDS評分、SAS評分、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NRS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 總分為10分, 分數越高表明疼痛越劇烈。應用SDS與SAS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越重。術后并發癥包括惡心嘔吐、上肢水腫、感染、積液。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后NRS評分、SDS評分、SAS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SDS評分、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術后出現2例惡心嘔吐, 1例上肢水腫, 并發癥發生率為6.52%(3/46);對照組患者中術后出現4例惡心嘔吐, 3例上肢水腫, 3例感染, 2例積液,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6.09%(12/46);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乳腺疾病為臨床婦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 其發病機制與患者內分泌失調、雌激素過度活躍以及機體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3]。近些年來, 人們生活水平不斷上升, 飲食營養過剩現象顯著, 導致男性乳腺疾病的發病率也不斷升高。微創手術為乳腺疾病常用治療方法。但在圍術期, 患者容易出現一系列負面心理, 加重術后疼痛, 對患者術后恢復及生存質量造成了不利影響[4]。
本文結果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SDS評分、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發揮了優勢, 具體分析如下。①術前知識宣教及指導可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等心理, 提高其手術配合度;通過肢體活動及呼吸指導, 還可將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大大提高。②術中通過積極配合手術醫生, 做好患者的生命體征檢測及吸氧等護理工作, 可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并保證患者的安全。③術后通過展開及時的飲食及疼痛干預, 可大大降低其疼痛程度, 促進機體免疫力的增強;指導患者展開肢體活動及早期下床鍛煉, 則可促進胸部血液的循環, 有效避免術后不適感;同時, 抗感染處理, 指導患者清淡飲食, 加強乳房檢查等措施, 則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5]。
綜上所述, 對于微創乳腺手術患者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 可有效改善其負面心理, 緩解疼痛感,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 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肖琪, 曹炎, 黃惠蘭, 等. 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干預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的實施效果.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3):542-543.
[2] 王蕓. 圍術期臨床護理干預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24):126-127.
[3] 彭文霞. 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干預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的實施效果分析. 醫學信息, 2015, 28(39):126.
[4] 金磊. 分析圍術期臨床護理干預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15):237.
[5] 林小婷, 成劍煥, 鐘碧紅. 臨床護理干預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當代醫藥, 2018, 25(24):212-214.
[收稿日期: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