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朝陽 倪澤瑩
【摘要】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具備極強的開放性,不但為馬克思生態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還為生態環境問題的有效化解指明了具體的方向,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就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馬克思生態哲學;生態問題;時代價值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尤其是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以后,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嚴重,主要反映為生態問題的爆發與不斷惡化對人類的發展及生存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在近代工業文明時期,因為人類對于自然資源過度的開發、利用,導致了世界性的生態環境問題。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需充分掌握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概述
(一)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所有哲學自然觀探索的關鍵問題。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是對傳統哲學自然觀的“取其精華、去其槽粕”,在嚴格遵守唯物主義準則的前提下,批判性地汲取了黑格爾與勞動中介相關的論述,認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性以及其相較于人類的領先地位。與此同時,在具體實踐環節精準掌握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實踐成果當中歸納出人與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概括出了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
(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指出人是社會的存在物,人無法離開社會的環境而存在,是以具體的個體并且憑借相應的社會狀態而存在于各式各樣的社會關系當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矛盾是人與自然關系不斷惡化的重要反映。要想從根本上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就需要杜絕人類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過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妥善解決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問題。
二、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
(一)指導生態文明建設
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首先表現為指導我國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綜合性的工程,物質、精神、制度等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依存,共同組成了生態文明的統一體。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基礎就是樹立起牢固的生態文明價值理念,推動以往相對滯后的價值理念轉向生態文明理念;制度為實現物質與精神層面的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生產模式的變革創新、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推動著生態文明制度的創建完善以及生態文明價值理念的樹立。唯有遵守系統的基本準則,由系統層面著手對生態進行管理,完成好生態文明所有層面的建設工作,才可以建設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社會。
(二)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
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提出,要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則需確保自然生態與社會經濟兩大系統間保持穩定的物質循環。違反基本的自然規律必定會導致災難,人與自然之間爆發出的各類矛盾,其實都是源自于不合理、有違自然規律的經濟發展模式。所以,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還反映在其對于經濟發展模式創新的促進方面。在以往,經濟發展對于自然資源有著極強的依賴性,過度注重經濟效益的提高,往往采取粗獷型的經營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循環經濟發展方式嚴格遵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尋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共贏。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啟發人們,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以及對物質利益的追求造成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運用,此類行為嚴重違背了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人類社會要想有序、穩定地發展,首先就需妥善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杜絕以往那種粗獷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漸構建起“資源—產品—再資源”的循環發展方式,讓能源與物質處在不間斷的循環過程中,達到對于自然資源的循環運用。
(三)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美麗中國建設是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雙贏的主要渠道,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新闡述,同樣是全新的希望與追求。美麗中國建設所指代的并非是純粹的“碧海藍天、山清水秀”,而是需要在推動文化與經濟共同發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社會發展的具體狀況與廣大民眾的生活水平、質量。在美麗中國建設的具體環節,需要全面掌握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的核心價值,在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上,培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長期秉持科學發展觀,為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而不斷努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有著指導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理論依據的時代價值?,F階段,我們國家正面對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因此需充分發揮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水華.從“對象性關系”到“物質
變換關系”——論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的邏輯發展[J].生態經濟,2014,30(1):186-190.
[2]徐水華,劉勇.論馬克思生態哲學思
想的內在生成邏輯[J].前沿,2011(5):185-188.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