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潔靜
【摘 要】 新課程標準下更加重視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需要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且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之上來不斷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當下初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要能夠積極響應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教育理念,并且革新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此來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新課標;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沒有革新教育理念,往往使用單一的教育模式來開展授課。老師僅僅是帶領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按部就班地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不夠重視,沒有將學生能力的培養置于重要的位置,同時也使得學生無法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課堂參與度較低。
學生在課堂上應當有效凸顯出自己的主體性,但是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學生并沒有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教師也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來進行互動,教師也沒有做好自身的引導工作。如果僅僅是使用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并且學生長期處于被教師忽略的狀態,那么學生就會喪失對該學科的興趣,而失去了興趣的引導,整個課堂的實效性會大大降低。
二、有效響應新課程理念開展初中數學教學
1.開展微課教學
微課教學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微型視頻課堂。通過借助微視頻為學生將知識點呈現出來,微視頻的時長一般為十分鐘左右,并且每個視頻都是一個集中的知識點。微視頻教學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學生可以針對特定的知識點觀看特定的視頻,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對于相關知識進行系統化的了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有效利用微課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當下的中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引導其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因素,因此可以充分借助微課的優勢來進行課程設計。我們知道當下的初中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根據不同章節的重點來為學生呈現內容,而微課本身就具有可重復演示的特點,并且可以讓學生自行多次循環播放,因此可以將平常無法涉及的一些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出來,這種方式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知識,并且加深印象。
2.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要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就應當有效挖掘課本中的知識內涵,并且充分發揮其內在的價值,要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來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在初中數學中有些問題屬于某個知識點的特例,而通過其能夠反映整個知識點的客觀規律,因此可以帶領學生從特殊向一般進行轉化,通過這類習題的引導可以帶領學生養成抽象的概括思維。如例題:有兩根豎直的木棒,其長度分別為7米和10米,而想要將第三根木棒與這兩根木棒組成一個三角形,那么第三根木棒的長度需要滿足什么條件?通過該題目,筆者帶領學生進行思考,聯想到定理“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通過這個思維,就可以將數學模型轉化為不等式來進行解決:
到此,筆者并沒有結束對于學生的提問,而是繼續問學生其中的規律,觀察上述結果,對其中的不等關系予以闡述,同時以此類推,看是否有其他類的問題依然可以得出這種結論,這也是帶領學生從特殊向一般進行推理的過程,而學生通過對該題目的觀察和比較,也能夠得出“三角形第三邊大于其他兩邊之差的絕對值”的基本規律,并且引導學生對其應用和推廣。
3.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初中數學中有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充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通過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立體聯想思維,對于幾何體等會充滿好奇心,這樣也可以降低學生對于一些抽象知識的恐懼感,而教師可以從自身原有的教學經驗出發,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以此來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更加全面的知識。例如在探究中點四邊形的幾個結論時,往往是放在“三角形中位線”課時中教學,直接作為例題,利用性質去講解。而結果是學生對于原四邊形的對角線相等、垂直的幾種情況理解混亂,教學效果不佳。對于這個問題,筆者曾聽過一節展示課,是把中點四邊形這個內容單獨作為一個課時,整節課充分利用幾何畫板教學,對于原四邊形形狀和中點四邊形形狀做了一個深入探究,層層推進,直觀清晰。學生在教師引導和自我探究中加強了幾何說理能力,也獲得了數學探究的樂趣。
通過大屏幕可以將數學知識充分展現出來,這樣也可以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沉浸在這種學習氛圍中也會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并且凸顯出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例如:已知直線y=-x+k與兩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為2,求k的值。在講解這類一次函數與圖形面積的問題時,學生做題時總是會漏解,是個難點。而在課堂中,教師一味地強調此類問題的重要性,或是埋怨學生又做錯,意義不大。其實在數學課堂中,我們很少會用到視頻教學。如果在這里嘗試著插入一個講解清晰的小視頻,把學生的專注力吸引到視頻環節中去,一定會使學生印象深刻,從而加深對此類問題的理解,更能培養學生“分類討論”的意識,是個不錯的選擇。
教無定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以及新課程標準理念等來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通過不斷地探索來尋求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劉允國.如何利用“互聯網+”優化初中數學教學[J].華夏教師,2018(19).
[2]張素賢.淺談如何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高效性[J].學周刊,2018(02).
[3]王嫣.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求知導刊,2016(07).
[4]蘇曉宇.淺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
[5]鞠丹.學生主體性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