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伙健
【摘 要】 問題是課堂教學行為的靈活所在,問題要切實迎合學生的思維軌跡,還應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環環相扣,開啟學生的思維之旅,使課堂教學因為問題的存在而達成潤物無聲的效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減負高效的教學目標更需要通過問題來達成,更需要用問題來引領高中數學課堂的生長。
【關鍵詞】 問題;高中數學;思維;課堂
問題是數學課堂的核心樞紐,它不僅連接是新舊知識的橋梁,更是加強學生思維生長的紐帶,科學合理的問題將促進學生的思維隨著問題的變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此及彼,開啟思維的有效生長。由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聯系具體學習內容,巧妙地設置課堂問題,充分激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實現魅力數學課堂的構建。
一、妙建問題紐帶,引發思維參與動力
課堂的主角始終是學生,如何讓學生的主角地位凸顯出來,并服務于學生的參與和思維,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巧妙建構課堂問題紐帶的核心要素。作為教師,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而問題是激起學生探究欲望最直接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資源,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具體學習內容巧妙地設計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催動下進一步思考探究,以問題為導線,開啟學生的思維增長之旅,促進課堂效果的不斷優化。
例如:在教學高中數學“正弦定理”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正弦定理的知識有更好的認識,選擇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思考。在課堂伊始,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在初中的時候,在直角三角形內研究了一下角與邊的關系,對于一般的三角形,你知道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嗎?如果在一個三角形內,知道兩個角和一條邊的長度,你能得到剩余的兩條邊的長度嗎?學生在教師給出問題后,紛紛進入思考中,這時,有學生想到先用特殊的三角形去探究,尋找其中的規律,然后再推廣到一般三角形中驗證。學生先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并標上相應的字母來表示角以及邊,之后利用以往所學知識:正弦值等于對邊比斜邊經過化簡得到。在得到這一規律后,學生又試著在銳角三角形中探究,之后又在鈍角三角形中分析。學生就這樣主動地分析思考,無形中對正弦定理的知識有了很深入的理解。
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課堂問題,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從中很好地體驗到數學知識的有效生成過程,深化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為此,在這個過程中,問題不僅是思維的導火線,更是思維的催化劑,真正促進學生的思維再生長。
二、巧設趣味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數學知識單調、無趣,學生都對數學的學習有著很大的抵觸情緒。為此,在常態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的興趣和最近發展區為關鍵,對接教學重難點和思維突破點,開啟趣味問題的思維之旅。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學生面對繁重的課業負擔,更需要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知識內容,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例如:在教學高中數學“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一人想要創業,但缺少資金,于是到一位富商處來借錢,想要借30萬。富商說可以,但要還30天的錢。第一天還1元,第二天還2元,第三天還4元,第四天還8元……按照這樣的規律還夠30天即可。這位創業者想到富商是出了名的吝嗇,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內涵?這一條件是否會使我很吃虧?隨后,教師將這一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思考。很快,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發現還的這些錢中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恰好是一個等比數列,而最后所要求的結果,也就是需要計算出這個以1為首項,以2為公比的等比數列的前30項和。于是,學生開始主動地去探究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知識內容。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趣味數學問題的設計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思考,并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學生融入課堂,實現高效學習。
三、巧設應用問題,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傳統教學中,教師很少重視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總是忽略數學的應用,更忽略數學本身的工具作用和學科價值,這也使得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不夠強,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由此,教師需要改變策略,將應用和問題融為一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地設計一些數學應用問題,讓學生能夠將課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高中數學“簡單線性規劃”時,教師在課堂學習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具體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一道實際應用題:有一公司每天大約要運送一批貨物180噸,現在公司有A型載重量6噸的卡車8輛和B型載重量10噸的卡車4輛。其中A型車每天只可往返四次,花費320元,B型車可以往返三次,花費504元。問公司該如何使用這兩種車型的車,使得公司花費最少?這一實際問題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都迫不及待地進入思考探究中。學生在分析了一段時間后,想到這一問題可以利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知識來解決。于是,學生試著設A型卡車x輛,B型卡車y輛,并根據其中的一些條件列出相應的不等式組。在得到不等式組后,學生又想到利用線性規劃的知識來畫圖分析最后的結果,學生也在解出這一實際問題后,體驗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有效價值,更樂于去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設計實際問題,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學以致用,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參與學習,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總之,數學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作為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巧妙地設計課堂問題,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樂于探索,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有效生成,提升自豪感,更好地實現高效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