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姣


摘 ? ?要: 本文以上海市政類行業、企業、高職院校為調研對象,制作市政類緊缺人才能力調研表和訪談提綱,分析匯總調研表,了解高職院校市政類專業緊缺人才能力需求的現狀,提出高職市政類專業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的改革建議,旨在為高職院校市政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市政類 ? ?高職院校 ? ?緊缺人才
“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期我國國家發展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推動市政類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進程,了解高職院校、就業結構、產業結構三者的辯證關系[1,2],培養國際化緊缺人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對于為行業、企業輸送緊缺人才的高職院校,要適應產業結構調整,承擔培養市政類專業緊缺人才能力的重任。
盡管市政工程專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3],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市政專業國際化人才短缺,一些高校培養出的專業人員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因此,了解并分析市政類高職院校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是十分必要的[4,5],迫切需要對高職院校市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改革措施。
一、調研方案的設計
(一)調研目的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并分析高職院校市政類專業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的現狀,總結目前行業和企業對國際化緊缺人才能力的需求,以及高職院校市政類專業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為以后推動高職院校市政類專業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改革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二)調研的方法和對象
調研采取問卷調研法和專家訪談法,編制市政類專業緊缺人才能力調研表和專家訪談提綱,通過調研和走訪中交三航局、上海建工(八大子公司)、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上海建科監理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政設計院等企業,以及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市建筑工程學校、上海市城市建設工程學校、四川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上海建筑職教集團成員學校,回收問卷52份,有效問卷48份。
(三)調研的內容
調研問卷分為兩大類:
一是針對市政類行業、企業調研。主要內容包括:①貴單位名稱;②貴單位市政類專業緊缺的崗位;③針對產業結構調整下緊缺崗位的任職條件;④緊缺人才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⑤緊缺人才所需具備職業素養;⑥市政類人才緊缺程度;⑦貴單位國際交流的情況;⑧貴單位校企合作情況;⑨市政類緊缺人才不足的原因等。
二是針對高職院校。主要內容包括:①貴校的校企合作情況;②貴校與國外院校的合作情況;③近三年貴校市政類人才培養調整情況;④貴校的國際交流專業設置情況;⑤貴校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的改革;⑥貴校學生國外先進技術培訓情況;⑦貴校青年教師海外培訓交流情況;⑧貴校是否考慮產業結構調整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影響等情況。
專家調研訪談提綱。主要針對行業、企業專家,主要內容包括:①貴單位市政類緊缺人才的關鍵能力(專業技術能力、事務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②為了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需求,對市政類人才的能力、資格、經歷、業績等會出現哪些新變化、新要求;③您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水平滿意程度如何;④您對校企合作有何看法和意見;⑤您對市政類專業緊缺人才進行國際交流有何看法和意見。
二、調研結果匯總及分析
(一)調研結果匯總
對回收調研問卷進行匯總,結果如下表所示:
(二)調研結果分析
從上表可知:①行業、企業對市政類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是比較重視的且要求較高,另外對外語能力和國際規范標準有一定的要求,行業、企業對市政類人才的要求是必須適應國際化市場和產業結構調整,這樣才能滿足市政類行業轉型升級后新的建設需求,使其在國際上更有影響力。②一些市政類高職院校尚未充分認識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比如:校企合作不足、與國外高校交流少、國際交流的專業設置率不高、老師和學生接受國外的培訓不足、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跟不上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未意識到國際化市場和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能力的要求等。
三、高職市政類專業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的改革建議
(一)加強與涉外企業的校企合作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市政類行業企業調整,要求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市政類涉外企業承接跨國項目,在工程招投標開始采用的都是國際標準,擁有大量的涉外工程經驗,這是高職院校市政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依據。要邀請涉外企業中了解國際標準的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要切實加強與涉外企業的實習實踐,同時鼓勵老師和學生到大型涉外企業進行實踐,提高老師和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二)深化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提高教師推動國際化緊缺人才培養的水平,以培養國際化人才為目的,與國際標準接軌、了解市政類的國際標準才能進行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要將國際標準融入市政類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中,從專業核心課程到素質課程全面對接國際標準。同時聘請國外教師到校講授國外先進的工程技術標準,或全部由國內教師授課,達到國際標準,如將國際市政類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及國際工程施工過程等,分為國際項目的進度管理、計量管理質量管理、成本控制,國際工程項目的HSE管理等。學校應有意識盡快加速培養一大批在國際工程咨詢市場上提供高水平服務的專業人才,以便在工程技術標準采用決策時,有中國專業人員的聲音。
(三)增強老師和學生與國外高校交流
產業結構的調整必將引起人才需求的變化,如:人才需求的類型、層次及數量等,高職院校的專業老師為合理的人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保障[6,7]。市政類高職院校要切實加強專業老師隊伍的建設,增加老師出國交流的機會,為老師提供國外學習國際標準的平臺,提高老師市政類國際標準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不斷滿足國際化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對老師的要求,回國后借鑒國外先進工程技術、工藝標準,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將國際標準全面融入課程中,實現我國高職市政類國際化專業緊缺人才的培養。開設市政類國際合作交流專業,在學生滿足外語要求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提供學生出國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學習國際教育課程、工程國際合同法規、國際項目招投標法規,并參與國外市政類工程項目中,拓寬學生的國際專業視野和思維方式,達到產業結構調整后的行業、企業所需的國際化緊缺人才能力要求。如:2019年3月,德國薩克森BFW建筑協會為我校6名市政類專業骨干教師進行師資培訓并授予證書。2019年7月和8月第一批市政類專業學生18人將赴德國進行專業課程的實踐培訓,同時德國薩克森BFW建筑協與我校、蘇州交通職業技術學校、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共同開發建筑材料,廢水處理,建筑自動化三個專業課程模塊的培訓,模塊包括:符合國際標準的最新的理論知識、模擬上機操作和工程實訓三個部分,培訓合格頒發德方證書。學生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掌握符合國際標準的最新知識,正是企業所需的。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我國成熟先進的技術標準被翻譯成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等外文版本,徹底改變我國工程技術標準的“封閉性”[8]。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我國的高水平的工程技術標準給予認可。大力培養學生的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溝通交流的能力,不僅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結構調整期和產業升級期,需要大量國際化創新創業人才,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校政企合作模式,使師生走出國門,加大師生與國外企業、行業和高校的交流學習力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校人才培養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沈偉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8(23):21-23.
[2]馬力,張連城.高等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關系[J].人口與經濟,2017(2):77-89.
[3]蔡麗娜.近十年我國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結構調整研究綜述——基于2008—2017年知網期刊文獻的統計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5):5-11.
[4]張慧青.基于產業結構演進的高職專業結構調整研究——以山東省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5]沈陸娟.高職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互動中的時滯問題研究——浙江省的數據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1):20-26.
[6]張云秀,陳保榮.從產業需求視角分析中高職人才培養及有效銜接[J].職教論壇,2014(16):40-43.
[7]周榮甲.基于人才培養質量的高職院校教改教研探索與實踐[J].成人教育,2015(1):81-83.
[8]葛崇勛.“校政企協同”: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17):72-75.
基金項目:2019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市級課題(項目編號:C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