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瀟
【摘要】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表現,但是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干擾影響,孝道傳統文化逐漸沒落,甚至在社會范圍內出現了一些違背孝道的行為,嚴重危害了和諧社會的構建。為此,文章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就如何更好的弘揚和傳播傳統孝道精神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和諧社會 傳統孝道 當代價值
家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單位,在維持社會各種關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健康、良性的家庭存在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在家庭中包含多種關系,如父子、夫妻、兄妹等,關系錯綜復雜。想要確保家庭的和諧需要嚴格落實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精神。但是當前我國社發展處于轉型時期,經濟、文化、政治等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多元文化交叉縱橫,在無形中阻礙了孝道的傳播和發展。基于此,文章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這一大背景,以和諧社會的構建為基本目標,就如何更好的弘揚和發展傳統孝道精神進行探究。
一、傳統孝道的基本內容
第一,“親親”。在《詩經》中提到:“親親以睦友,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在這段描述中的“親親”主要是指親屬之間的相互關愛,在一個家庭中父母需要撫養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子女還需要對父母盡孝,贍養父母。第二,善食父母。我國對孝道的最早描述出現在《論語》中,孔子從多個方面對孝道進行了描述,表現為要滿足父母的物質需求、尊敬自己的父母、子女在父母面前需要和顏悅色、在父母犯錯時作為子女需要委婉奉勸、父母在不遠游。
二、基于和諧社會視角的傳統孝道的當代價值
(一)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
從長遠角度上來看,中華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追求和諧,即從傳統文化角度上來看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自于家庭。家庭的和諧在維護社會安定和促進社會文明發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孝道倫理通過應用道德的手段能夠有效調節長幼關系,關系家庭和諧,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發展。
(二)打造和諧的社會關系
孝道是一切人際關系能夠建立的精神價值基礎,在儒家文化領域注重“推”的特地那,即將對父母 、兄弟的親情推己及人,通過處理好人際關系來達到理想的發展境界。
和諧社會是人和、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按照傳統推己及人的發展思維想要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從打造和諧的家庭親情開始,通過和諧家庭關系的打造來將愛的視野不斷拓展和升華,進而在實現個人發展價值的同時更好的發揮出人的社會價值。同時,在現代化進程 加快下人類社會出現了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核心,其中包含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一種強調,在這樣思想理念的指引下能夠更好的進行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積極弘揚奮發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的重要關鍵,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傳統孝道文化存在密切關聯。一個民族能夠長遠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是以血脈為支撐的傳承,孝意識成為連接各個民族發展的重要思想意識。在構建現代人社會倫理秩序的過程中需要弘揚孝道精神。
三、傳統孝道文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弘揚發展
(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以往,養老是由家庭承擔的,家庭的生產模式是孝道形成的重要基礎。孝道的形成一方面需要適應經濟,另外一個方面還能夠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孝道中養親為孝道在現代社會的發展困境提供了解決途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孝道的實現不單單屬于家庭工作,而且也屬于一項重要的社會性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人們充分繼承其中的養老精神,通過提升文化素養和保持家庭和諧來更好的弘揚傳播孝道精神。第一,弘揚孝道中的敬親精神。敬親是孝道實施的基礎, 在弘揚孝道的今天需要重視對父母長輩的關愛,感恩父母的努力。第二,摒棄傳宗接代思想。傳宗接代思想起源于生產力落后的時代,在這種思想影響下衍生出了重男輕女的 思想。而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這種男尊女卑的思想被淘汰,女性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摒棄以往的傳宗接代和重男輕女思想。
(二)賦予傳統孝道文化更多新的時代內涵
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不斷賦予孝道文化更多的時代內涵,對贍養父母、尊敬師長、關愛他人等進行恰當的闡釋,根據當前社會發展情況不斷調整以往的孝道文化內容,將孝道文化的發展建設融入到現代倫理建構中。
在弘揚和發展傳統孝道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大眾傳媒 輿論以及影視、小說等形式來進行和諧社會的建設,在孝道文化的引領下群眾開始積極參與到和諧家庭的構建中,在各級、各類學校采用多種形式和方法來進行傳統道教精華思想的傳播,從而更好的增強人們對傳統孝道倫理的心理認同。
(三)在孝道文化轉型的過程中輔助以制度的變革
任何一種類型倫理的發展和演變都需要一定制度的支撐,以家族本位主義為基本價值原則的傳統孝道就是以宗法等級制度為參考的。因而,在社會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傳統孝道倫理中的內容也會隨著制度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以往,傳統孝道的基本理念是“家族本位主義”價值原則,宗法制度是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重要關鍵。而隨著社會轉型發展變化,傳統孝道倫理中的內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顯示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比如在現代社會家庭關系中親子關系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孝順是維護和協調親子關系的重要道德規范。為此,結合當前社會的倫理道德變化情況可以在孝道倫理中添加新的內容。從而使得實踐主體在價值上獲得更多的孝道倫理和心理認同,實現孝道倫理和現代社會的充分結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孝文化在傳統文化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中華民族社會意識形態的構建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為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孝道文化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作用,需要相關人員在深入解讀孝道文化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孝道文化和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沖突,為如何更好的在和諧社會中弘揚發展孝道文化進行策略分析,從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更多支持。
參考文獻:
[1]張建成, ZHANGJian-cheng. 傳統孝道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價值研究[J]. 凱里學院學報, 2007, 25(5):11-12.
[2]王玉東. 和諧社會視角下傳統孝道的當代價值分析[J].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4).
[3]權佳. 基于和諧社會視角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探索[J]. 現代國企研究, 2017(2).
[4]李萍. 百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基于構建和諧社會的視角[J].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7(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