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禎
摘要:版畫的制作工藝比較獨特,相對于其他的美術形式來說,它具有更高的創造性與藝術性。所以,在進行小學版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通過不同的途徑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將分析小學版畫的起源與內涵,然后分析小學課本中版畫的幾種類型,最后提出小學版畫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版畫教學;起源;類型;策略
一、版畫的起源和內涵
版畫的發源地是中國,最早出現于漢朝,它是美術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古代,最多的就是木刻版畫,除此之外也有銅版刻與套色漏印等類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版畫的形式與制作過程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小學版畫教學來說,它的形式是比較簡單的,操作難度也相對較低。版畫的有效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這和新課標的要求是一致的。[1]
二、小學版畫教學的類型
(一)吹塑紙版畫
吹塑紙紙面通常有一些紋理,而且也具有質地柔軟、容易刻畫、受墨力強等特點,非常適合中小學生,特別是適合在小學生學習與創造版畫的過程中使用。在吹塑紙版畫刻制中主要會用到的工具有鉛筆(削尖的與沒有削的)、圓珠筆、竹筷、鐵釘、小刀等,具體的刻制方法包括線刻畫法、單層或雙層剝刻法、切挖法、刮劃法、壓劃法、搓揉法等多,這些方法可以結合起來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因為刻制的方法比較多,具體的使用也比較靈活,所以也就會產生非常豐富多變的畫面效果,例如,部分作品和木刻、石刻比較相似,還有一部分與銅版、絲印等作品比較相似。
(二)拼貼紙版畫
常見的拼貼紙版畫通常是將平面的卡紙塊拼貼在地板上來形成可以進行印制的畫面,這種類型的紙版畫通常比較單調,而且還非常容易出現重復的現象,能夠讓學生進行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小。因此,近年來,很多教師進行了一些實踐與探索:第一,對于拼貼造型紙塊的不同選擇,例如,對于包裝紙盒背面瓦棱肌理的使用,對于類似浮雕包裝盒等的使用等。第二,對圖畫紙進行搓、揉等操作,隨后按照具體的需要來展開,在剪或者是撕以后作為拼貼材料,還可以把紙塊進行折疊以后拼貼成畫面。因為進行了創造性地處理,使得用到的拼貼圖紙已經不再是一些未經過加工處理的卡紙,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已經擁有了藝術生命,所以最終創造出來的版畫畫面必定會更加的豐富,甚至還可能會出現意料之外的藝術效果。
(三)木刻版畫
相對于傳統的版畫技藝來說,木刻版畫比較常見,它的主要類型有木刻年畫與木刻插畫兩種,在主題、著色、表現方式等多個方面,傳統的木刻版畫的取材都來源于生活,所以,通過對這種版畫形式的學習,小學生能夠更加了解生活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并可以感受到這些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也就有助于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承與發展。
三、小學版畫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以興趣促進版畫學習,培養學生審美觀
在學習任何事物或者是課程的時候,興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版畫的學習也不例外。所以,版畫教師應該要深入地挖掘版畫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版畫藝術的學習興趣。此外,因為小學生普遍年齡比較小,他們對于美的欣賞大多都是來自視覺方面的感受。所以,版畫教師應該要引導學生對版畫作品進行深入地觀察,并從形象生動的版畫作品中發現大自然的魅力,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版畫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也就能夠給后續的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對《新花布,新衣裳》一課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把它改編為綜合版畫課,教師可以事先給學生播放一些少數民族服飾的視頻,在對服裝進行介紹的時候,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一些簡單的色彩與圖案知識,并鼓勵學生使用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挖掘與嘗試,例如,搜集樹葉等材料,在對其進行剪切以后刷上顏料并印在紙上,以此來呈現花布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3]
(二)家校合作,讓孩子對版畫生出熱情
在小學版畫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版畫創作能夠帶來的成就感,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家長資源,促使家長成為學生進行版畫創作的支持者與參與者。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召開家長會的機會,讓學生與家長共同進行版畫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家長介紹版畫的歷史以及其他的相關知識,并結合視頻、圖片等形式讓家長了解油印版畫、粉印版畫等一些操作較為簡單的版畫制作方式。最后,可以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版畫創作。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讓家長有機會深入了解版畫教學的相關內容,而且也能夠提高家長的藝術素養,讓其能夠在日常的輔導過程中給孩子的版畫創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進行小學版畫的有效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繪畫與創作能力,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意識。例如,在進行版畫創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一幅版畫作品,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所有的小組成員不但需要獨立完成自己所負責的部分內容,而且也需要顧及作品的整體性,通過這種形式能夠讓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對于版畫的興趣,從而也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小學版畫教學的有效性。
(四)通過多樣性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興趣
因為小學生還處在成長時期,對于一些未知的事情會充滿好奇心,所以,版畫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來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版畫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設計版畫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版畫版面上畫出人物、動物等,并通過設計一些故事情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因為小學生普遍年齡比較小,心智尚未成熟,經常只重視自身的情感問題。所以,教師應該通過版畫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具體來說,在版畫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對版畫藝術進行介紹,在學生對版畫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興趣以后,再進行版畫創作的教學,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版畫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將自然風景、家庭等作為主題進行教學,學生可以按照老師所確定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在版畫中刻畫出來。
(五)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據相關的實踐研究表明,版畫教學是審美教育的一種載體,由于版畫具有繼承民族工藝美術文化的教育特點,它能夠讓學生刻畫出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在版畫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創造的樂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版畫創作作為一種愉快的學習活動,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制作,盡可能地讓所有的作品都能夠展現個性。此外,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發言,讓學生能夠在制作的過程中學會欣賞與評價,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也就可以培養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創造能力等,學生的藝術素養也就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版畫不但是審美意義上的藝術形式,而且也是一種被大范圍應用在人們日常活動中的、具有實用性的藝術。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版畫不但能夠了解社會歷史、傳統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知識,而且也可以培養自身的創造力、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因此,在小學版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采取更多有針對性的策略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丹丹.農村小學美術課堂開展“生活情趣化”版畫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03).
[2]李夢航.版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現狀與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
[3]孫少煒.見微知著小中見大——淺談微課對小學美術教學的影響及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