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陸芹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向高效教學標準看齊,使學生能夠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教學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科學的語文教學法,并積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學生能夠在快樂學習中增強語文綜合能力。為此筆者從“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內在動力”這三方面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現如今仍存在小學語文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現象,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有效掌握相關語文基礎知識,但卻使學生失去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以此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此筆者以“挖掘教材亮點”、“融入游戲因素”、“創設教學情景”三方面為立足點,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具體闡述。
一、挖掘教材亮點,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第一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師應從教材入手,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將瑣碎的知識點分門別類整理成清晰的知識框架。為此筆者采取有效措施,例如:筆者在教授《秋天》這一文章內容時,首先確定本課的難點內容為“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之美從而激發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隨后筆者并未直接帶領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鑒于授課時段正值秋季,筆者帶領學生在校園中尋找秋的氣息,使學生能夠切身感受秋季的特征,以此作為課堂導入內容。筆者帶領學生在校園中欣賞逐漸變紅的楓葉,學生們熱情參與其中在樹下觀察楓葉的形狀,正當學生觀察楓樹之時,筆者忽然發現天空中飛翔著兩排大雁,緊接著對學生說道:“同學們請抬頭看天空,大雁從北方飛過來了,它們要去更為溫暖的地方過冬呢。”同學們紛紛抬頭,對于“大雁南飛”這一景象尤為好奇。以此筆者進行《秋天》這一章節內容的課程導入,使學生在切身感受中對課文內容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其對于本課內容的求知欲。
二、融入游戲因素,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低學段學生剛剛從幼兒園或是學前班步入小學生活,對于小學的教學方式難免有些生疏,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度過幼升小這一過渡時期。例如:筆者在教授《比尾巴》這一課程內容時,制作帶有動物卡通頭像的頭飾并在動物名稱上方標注拼音,隨后將做好的各種小動物頭飾帶到課堂中,讓學生隨意挑選直至人手一個頭飾便開始當堂教學活動。首先由筆者來進行課堂導入:“同學們,現在大家人手一個動物頭飾,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曾見過這些動物的真實形象,大家都知道這些動物的身上存在一種東西是我們人類不曾擁有的那就是‘尾巴,接下來老師要帶領大家要進行一場比賽,那就是‘森林動物比尾巴大賽。”同學們情緒高漲對這一游戲活動充滿興趣。筆者繼續說道:“下面由老師來說明游戲規則,首先由老師挑選分別帶有不同動物頭飾的兩位同學上臺,其次由臺下的同學搶答哪只小動物的尾巴長哪只小動物的尾巴短,老師給予答對者相應獎勵。”學生們摩拳擦掌準備進入游戲環節,當筆者邀請戴有松鼠和兔子頭飾的兩位同學到臺上來時,同學們迅速舉手搶答,其中一位同學說道:“松鼠比兔子的尾巴長,兔子比松鼠的尾巴短。”筆者緊接著說道:“回答正確。”隨后獎勵給這位同學一個小貼紙。由此可見,學生在進行游戲時不僅對應拼音正確拼讀出動物的名稱從而加深對動物名稱的認識,還能夠在參與中掌握本課主要內容,以此活躍班級氛圍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內在動力
一年級的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缺少實際動力,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思維,以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為途徑,找尋教學內容與學生內在情感相聯系之處,調動學生各項感官,使學生在教學情景中找到共情感,從而調動學習語文知識的內在動力。為此筆者采取相應舉措,例如:筆者在教授《端午粽》這一課文內容之時,為學生創設“端午節”的教學情景,要求每位同學在課前查閱關于端午節的相關資料,并每人從家中帶一個粽子到課堂上來。在正式進入課文內容學習之前筆者引導學生們分享自己所查閱的端午節資料并用自己的話進行敘述,其中一位同學舉手說道:“老師我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祭奠愛國先驅‘屈原。”另一位同學緊接著說道:“老師,我知道端午節我們這里會舉行賽龍舟比賽。”在學生們積極分享過后,筆者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筆者帶領學生以“品粽子”的方式來對應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有關粽子的做法及原料和味道的相關內容,使學生通過味覺體驗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學生將自己對端午節的記憶與課文相聯系從而深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內在動力。由此可見,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能夠在體驗情景中調動各項感官,以此調動學習語文知識的內在動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想有效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首先應從教材內容入手,挖掘教材中的亮點,確定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積極探索科學有趣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其次要做好幼升小的銜接工作,豐富課堂設計并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游戲因素,以此來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使學生更加喜歡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最后則要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教學情景,從而來調動其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以此才能有效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師進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中旬,2013(12):192-193.
[2]諶業祥.小學語文教學[J].大觀周刊,2013(1):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