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兵
摘 要:對于任何人而言,一種理想的課堂往往建立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基礎之上,這不僅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指導作用,而且還需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只有保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步進行,才會構建出一種完整而有效的課堂,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就以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為例,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而提出相關有效策略,為當前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路,從而促使初中數學課堂向前穩步發展。
關鍵詞:八年級;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
新時期,是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的階段,也是各科教師面臨新的教學挑戰的時期,每一位教師都需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教學經驗,根據現存的問題進而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只有教師自身主動地做出變革與創新,才會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命力量,才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因此,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將這一內容作為自己教學創新與變革的前提,從而真正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一、優化新課導入環節,激發探究興趣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強調探究的學科,若教師一如既往地將數學課上成一門理論課,就從根本上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認識產生了偏差,導致在課堂上學生無法發現數學學科的特征和魅力[1]。同時,思維正處于拓展的關鍵期的初中生而言,實現探究教學不僅能夠改變他們以往被動學習的模式,而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數學課堂上始終能夠懷著一顆強烈探究的心來學習知識點。又正如盧梭所說的:“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若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一切教學活動中,在課堂中展現出最好的學習態度和狀態。因此,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就需要通過優化新課導入環節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抓住導入環節設下懸念,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以滬科版八年級數學《等腰三角形》一課為例,以往教師會直接給學生講述等腰三角形的相關特征,為了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為學生展示幾組生活中具有等腰三角形特征的圖片,例如切開的西瓜、樂器三角叉、房梁、三明治等等,讓學生進行觀察并試著說說這些圖形有哪些特征。學生在觀察和討論中發現這些圖像都有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兩邊相等。然后,教師在引入這節課后,就讓學生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學習它的其他特征,可以讓學生以同桌二人合作學習或者四人一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活動。通過新課導入這一環節的設置,教師將教學內容以生動、形象地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并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相關內容,從而對知識點展開深入的學習。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下發揮自己的能力,從根本上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2]。
二、融入多媒體技術,實現課堂教學的直觀化
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的認知,認為絕大多數的數學知識點都是抽象的,他們在抽象性的知識點面前很難在頭腦中構建出具體化的知識結構[3]。然而,很多數學教師就會忽視這一問題,在他們看來,能夠按時完成課堂教學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至于學生是否聽懂或者是否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并不重要。這種教學觀念的缺失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始終達不到同一個層面,學生會出現逐漸跟不上教師教學節奏、喪失數學學習的樂趣甚至厭學和棄學的問題。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也不利于整體數學教學的發展。因此,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就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環節,將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減輕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難度,從而為他們提高數學理解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提供有利條件。以滬科版八年級數學《圖形在坐標中的平移》一課為例,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育技術,為學生展現不同圖形在坐標中位置變化的動態圖,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圖形在坐標中進行平移時的特點,從而讓學生一下子能夠理解這一類知識點。或者,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一道這樣的題:“若正方形的頂點A位于坐標中的(-4,2),將其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其縱坐標增加2,且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其橫坐標減去3,此時A的坐標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探究并得出答案,學生紛紛給出答案后,教師再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學生根據多媒體展示的平移過程來驗證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確,如果錯了的話就反思自己在哪一步開始出錯了。這樣一來,實際上就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機會,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對這一部分知識實際掌握的情況,從而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發揮能動主觀性,注意每一個細節的,把數學學習和思考的習慣養好,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潘潔.試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現代交際,2019(01):190+189.
[2]張錄林. 淺析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C]. 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68+78.
[3]韋光正. 關于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若干思考[C].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論文集卷四.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