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強 楊新偉 牛多寶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增強了我國與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國內教育資源的分布以及工科院校的特點,本文就“一帶一路”背景下工科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加強與國際院校的合作與交流,時刻以發展的姿態迎接“一帶一路”為工科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工科院校;一帶一路;國際交流與合作;特點;機遇與挑戰
“一帶一路”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簡稱,充分利用了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與沿海國家共同打造了經濟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共同體,為沿線國家、中國以及全球的文化和諧與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部署與實施,中國與各沿線國家的交流日益密切,因此,加強工科院校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意識成為了當今高校國際教育的新課題,同時也是加速各高校國際化進程,促進人類文明與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工科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特點
(一)新國別市場開展困難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與改革,但是受技術、市場、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很多工科院校與境外的合作并沒有取得顯著的進展,仍然墨守成規、停留在已有的合作關系中,導致新國別市場很難得到順利的開展。與此同時,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得中國教育輸出人口逐年增多,從而導致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大學對中國大學生的輸出需求、輸出數量、學生質量都有了更加嚴苛的要求,同時相近的科研水平與相似的院校專業都增加了國內學生的競爭,致使當今背景下新國別市場開展困難。
(二)教育資金支持不足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各大高校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加速高校國際化的進程,各國高校之間的國際合作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就目前我國工科大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各高校都有一定的經費投入到學生的對外交換項目中,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制約,這些教育經費遠遠不夠支持學生的正常需求,導致很多學生只能選擇自費留學。高額的教育資金無遺增加了很多家庭的經濟壓力,導致很多學生雖然對外出留學充滿向往但也只能望而卻步。
(三)項目形式單一
高校學生國際合作與交流在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后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時也根據自身需求衍生出了各種不同的形式。雖然合作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就其對學生的培養實質上來看,仍然停留在以成果為主導、科研實踐與短期學習交流兩種形式。國內高校雖然在很多專業內都擁有很多優秀的學生,但是與國外院校的交流合作往往傾向于所在高校的重點專業或者特色學科,導致很多非重點專業的優秀學生缺乏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高校的教育事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院校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著嚴重的等級分化,致使普通高校很難如優秀院校一般受到國外大學的青睞。項目形式的單一以及嚴重的兩極分化都制約了學生對外交流的可能性,不利于工科院校國際化、多元化的實現。
二、“一帶一路”為工科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一)“一帶一路”豐富了工科院校國際教育的合作模式
實現共同繁榮、促進共同發展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目標,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國際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各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文化、經濟等領域都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一帶一路”更是一項利國利民、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縱觀“一帶一路”經濟帶,我們不難發現沿線國家大多處于經濟建設初期,迫切的需要發展自身經濟,需要大量的人才與智力支持。我國與國際院校的合作與交流為沿線國家提供了充沛的智力與人才資源,很好地實現了我國工科院校教育資源與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豐富了工科院校國際教育的合作模式。
(二)“一帶一路”豐富了工科院校國際教育的合作對象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截止到目前已經涵蓋了包括國內29個省市及地區以及73個國家,連接了“歐洲經濟圈”以及“東亞經濟圈”。大力加強科技合作、開展合作辦學、共建聯合實驗室計劃的提出,為各國高校之間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出的新要求、開辟了新領域。
(三)“一帶一路”提高了工科院校的自身教育質量
“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極大程度上增強了我國與沿線國家與地區的交流,但是良好的交流不能僅僅依靠于國家的相應政策,而是應該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為尋求更多的教育資源、發展高效的國際教育、增加與國際院校的合作機會,打造出強國教育、國際教育品牌。“一帶一路”推動了各國人才的流動性,加速了國外科學技術與我國已有科技能力的碰撞與融合,拓展了雙方新的發展思路,為我國高校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動力,為新技術的開發與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目標。“一帶一路”策略的建設加強了我國與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社會建設不僅僅只需要工科院校的高材生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更要求工科學生具有國際意識,能夠以國際視野去解決國際事務,領導我國在國際合作中不斷發展壯大。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確保“一帶一路”的順利實施,我國各高校應積極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為我國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總而言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工科院校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凝聚各方力量、緊抓政策機遇,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加強與國際院校的合作與交流,時刻以發展的姿態迎接“一帶一路”為工科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蘇麗萍.“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J].河南農業,2019(06).
[2]賈一琦.“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J].科技經濟導刊,2018(31).
[3]蘭春.“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的態勢與推進策略[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8(04).
基金項目:
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為:GH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