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瓊
摘要:作為高中語文教育者,筆者認為,我們都明了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卻會因為各種主觀、客觀的原因沒有將閱讀教學活動積極優化的開展起來。我們都明了應試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活動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因為高考壓力的影響,人們的教育理念存在缺失,所以,應試教育并沒有完全退出教育舞臺。基于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想實現教育教學目標還需要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本文中筆者就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
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筆者認為,應試教育依然對于教育者、學習者有極大的影響。因為教師存在著錯誤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師雖然明了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有怎樣的作用,但是,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卻很難讓其優化高效的開展起來。因為學生一直延續錯誤的學習方法,所以,他們對于資源的應用率并不高,他們的見識有限,他們沒有生成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樣的負面影響在閱讀教學中也有所展現。那么,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怎樣的問題需要解決呢?本文中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
一、問題分析
(1)缺少“容忍度”。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人們最關注的仍然是高考、應試,所以,教師評價學生的標準會始終定位在“認真刻苦學習”方面。而對于“苦學”標準以外的活動,都難以“容忍”。如目前,很多高校語文教學的主要側重點都放在最終的分數和升學率上,大部分的語文課堂教學都是采取灌輸式的方式向學生傳授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和應試技巧,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對于學生針對某一問題的獨到見解的“容忍度”也并不高,這是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變相禁錮,非常不利于學生語文和新素養的形成。在閱讀教學中,固態的閱讀活動、固態的閱讀模式,促使學生只能得到“同樣的答案”。
(2)缺少“靈活度”。筆者認為,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收到“百家講壇”般豐富的信息和理念。作為高中語文教育者,筆者建議,我們在內容的選擇上應盡可能的豐富,在方法上應盡可能的多元,在答案的解讀中要盡可能的引領個性。這就要求我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擁有極強的“靈活度”。如為了達到提高考試分數的目的,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針對某一專項給學生布置許多與閱讀相關的習題練習,但是這樣的閱讀往往僅停留在表面,閱讀結束后,等待解析的往往只是固定的答案,且練習的量通常較多,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往往較少。因為缺少“閱歷”,所以學生很難在合作活動中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所以學生很難主動的去解讀閱讀資源中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
(3)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應試教育理念還會對于學生生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認知帶來負面影響。如在多年應試教育的培養下,學生一直都是按照老師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語文的學習,且大部分都能夠在成績方面得到很好的“表現”,因此,大部分學生早已適應這種學習模式,當進入高中階段需要真正對語文的學習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提升素養時,早已很難擺脫原有的模式。
二、方法分享
(1)多種方式引領學生完成學習活動。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我們往往把“閱讀”簡簡單單理解成為“讀”,認為學生只要參與“讀”活動,就一定能夠生成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事實上,閱讀是學生學習體系中的一部分,在引領學生擁有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我們要用多種資源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見識,我們還要應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生成“讀”的能力,生成“讀”的體驗。在這一方面筆者建議,我們要將“閱讀”納入學習體系中,通過對所有教育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完成閱讀任務提供幫助。只有著眼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長遠發展,逐步鍛煉發散思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知識積累、語言技能、文化素養等方面逐步有所積累和發展,最終既能達到分數的提升,同時又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與理念轉變同等重要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目前有部分老師在備課的時候過于依賴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將很多的知識直接轉化成PPT等形式直接灌輸或者說是放映給學生看,然后通過記憶相關知識來達到增加知識積累、提升應試技能等目的。這種形式雖然短期有一定成效,但是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真正理解,不利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創新更多學習知識的方式,比如對于有些情景性較強的課文的學習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進行分組排演,通過表演的方式結合多媒體效果來闡釋對課文的理解等。
(2)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實現綜合養成目標。閱讀需要學生靜下心來,用心去慢慢的品讀。也就是說,在開展閱讀活動時,我們要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投入情感去解讀作者的情感,用思想與教師、同學進行積極的對話,促使學生生成個性化感悟。如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老師要注重學生深度閱讀和深度思考這一習慣的培養,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自身的辨識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并最終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是老師的引導,或者是小組合作的形式找到合理的答案,通過這一系列過程的思考,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體系,不僅有利于成績的提升,更能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要注重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最終達到綜合能力的提升。實踐證明,讓學生因為想說、想寫而讀,學生才會在讀的過程中積極的發揮出自己的主體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閱讀是他們完成語文教學目標的主要方法之一。閱讀教學中的問題,也是學生完成其他學習活動時會出現的問題。因此,筆者建議,在解讀閱讀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從整個語文教學體系進行考量,對于高中語文教學進行全面化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牛森惠.對高中語文選修課“讀寫一體專題式教學模式”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8(23).
[2]張吉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探索[J].學周刊,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