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
如何切實地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一直是廣大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我通過實踐,以思維策略訓練主力入手,在輔導學生進行篇章結構遣詞造句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一、篇章結構——多和活
(一)多——多角度看事物一避免思維定勢
多角度看事物,指的是從多個角度,多方面觀察,描述、思考一個事物或者問題。學生作文時,通常會受到某種習慣或心理定勢的束縛,思維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不知道從廣泛的生活之中選取作文的題材。可以看出學生作文是習作、是練習、是訓練、是練筆,不是成人的寫作,而是最初步的文字表達。它必然是幼稚的、初級的,甚至是錯誤百出。它由不通到通、由不好到好而且是緩慢的過程。“教之道,責以專”,所以寫作不能急于求成,如果操之過急必然會拔苗助長,增加難度,使學生為難,以致害怕寫作文,從而喪失了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自然會影響了習作的效果,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哪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二)活——發散思考,做到思考活躍
發散思考,指的是遇到問題要善于展開聯想,想的越多越好,越新穎越好。為學生習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發散思考要立足于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拘泥于傳統的形式,拓寬思路,開發學生的想象潛能,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寫作情感。一般來說,作文都要經過由仿到創在到想的過程。在教學中,我重視讀和想的有機結合,有意識地把課文當成寫作例文去欣賞,從中學習文章寫法的獨到之處,逐步地擴展學生的想象思維,同時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思維活躍了,想象的翅膀也展開了,從而寫出了許多選材獨特、構思新穎的作文。
二、富于情趣,激起共鳴
童真、童趣是小學生作文的靈魂。在批閱習作時,如果我們總是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小學生的生活與處事,以成人的語言評述學生的思想與情感,那么小學生的作文最終將成為教師、家長的“代言書”。因此,我們首先應當擁有一顆童心,用兒童化的語言、談心式的口吻,為學生撰寫評語,而我們富有情趣的評語,往往在不經意間輕輕撥動了孩子心靈的琴弦,培養了他們樂于表達、勇于表達的良好習作心態。教師應該對小學生加以指導,讓他們懂得如何去觀察生活。教師首先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分為靜態與動態兩種,寫靜態事物使可以教授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觀察,如按照事物具體的形狀、顏色、大小以及用途等,再或按照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等順序進行觀察,這些都需要教師為小學生耐心的一一講解。寫動態事物一般包括兩種情況,活動變化以及小動物。對于小動物的描寫,應寫出它的外貌、習性等,寫活動變化的事物就要把它變化的具體的過程及情況進行詳細地描寫。這個時候很多學生會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游動”的方法,讓學生用這種方法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經過一番觀察,學生自然有內容可寫了。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要求教師要針對每次習作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寫評語。首先要針對每次習作的目標任務要求寫評語。如:同樣是介紹動物的習作,上學期是要求學生能按一定順序寫清楚動物的外型,而本學期不僅要求學生寫清楚動物的外型,更要求能運用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顯然對介紹動物的這兩篇文章評語應各有側重。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有很大的一部分都來自課堂,所以課堂的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關鍵。除了課堂上必須要掌握漢字的讀寫以及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同時交給學生將它們運用到作文中去的方法。學生年紀較小,教師不應對學生要求過于嚴苛,只要學生可以將所學習的字、詞、句能夠通順的運用到作文中即可。如教師在教授《艱苦的歲月》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將文中覺得自己能夠運用到作文中去的句子進行標記,想想在什么樣的文章中可以運用到它們。日積月累之下,學生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在學習新的課文時會自行地積累語句,有助于自己寫作。
四、鼓勵互評,促進自主
在作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努力優化自己的評語,而且還鼓勵學生自己給自己寫評語,鼓勵學生給其他同學寫評語。學生們在用心讀一讀作文,夸一夸亮點,想一想不足,提一提意見,寫一寫評語的實踐活動中發揮了自主性,提高了積極性。有些孩子不是不愿意寫,他只是不敢寫,不敢表達,我們作為老師需要經常鼓勵他,增強他寫作的自信心,讓他知道其實他的寫作并不比別人差,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樹立寫作的信心,讓學生樂于寫作。寫作總是要有感而發的。女孩通常相對敏感,寫作總還能找到些東西要說。男孩卻可能常常為一個題目而煩惱,因為不知道寫什么,或者說對一個題目沒有絲毫感覺。這怎么辦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孩子多讀書,多參加活動,長知識,長見識,久而久之自然就能對一個題目說出一些觀點和想法了。至于讀什么書,參加什么活動,要看孩子的興趣所在,父母也可以從中做一些引導,尤其是以講故事或探討問題的方式,將知識和關注點傳遞給孩子。所以,卸下孩子的心防,讓他們知道寫作不是一個新的科目,只是日常想表達的文本落實,至少可以幫他們開啟寫作的第一步,減少畏難情緒。
所以說作文是一種技能培訓,技能是靠學習者自己下工夫、循序訓練、反復訓練、自我領悟、自我體會、逐步掌握的。所以我們要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愛護小苗順利成長。
參考文獻:
[1]田歌.探究情景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J].學周刊,2019(8):125.
[2]張沁.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57.
[3]趙萍蘭.淺談生活素材在初中思品課中的運用[J].赤子(上中旬),2015(15):261.
[4]廖俏顏.生活素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導刊,2009(0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