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銀行在我國的經濟、金融強國建設中起到了的重要作用,金融科技爆炸式的態勢促進了金融企業的核心業務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中小商業銀行踐行開放、合作、融合的理念,依托互聯網金融手段,為客戶提供了快捷服務實現共贏[1]”;由于我國網絡金融業務監管不夠完善,金融風險時而出現,如何有效防范網絡金融風險給中小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課題。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銀行;金融監管;風險防范
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金融已被譽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釋放出來的新特征、新形式和不斷更新的風險引起金融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5G,AI智能(人臉,指紋,聲音)這些無疑都給中小商業銀行網絡金融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的態勢
21世紀,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現代經濟的建設注入了更多的金融血脈和新的活力,新的金融服務不斷出現,為新時期轉型升級中的中小商業銀行進一步從內部帶來了新的動力;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中小銀行全面面臨著挑戰和變革,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為中小型銀行實現跨界競爭提供了新的路徑。互聯網+金融作為全新的有效的普惠金融平臺,其主要變化表現為:
1.科技賦能普惠發展。大數據信息是銀行的核心資產,網絡技術與金融的高度結合形成互聯網金融,金融企業運用云計算等信息處理方式將數據專業化挖掘分析,通過在互聯網上的獨立門站來提供給公眾服務和網絡APP端帶來的金融創新業務,如工行的“融e行”,由于互聯網(internet)的無限性,金融業務地域空間將隨著互聯網的無盡延伸和發展,有助金融行業提高效率,讓大眾享受到更加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務,如云閃付、建行的“善融商務”等;金融創新將給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中小商業銀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2.服務高效微成本。由于互聯網可以實現金融活動的自動化、智能化辦公,互聯網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不需要實體,金融業務和服務通過網絡自動、自助辦理;即時服務,微小成本,高效率,為中小銀行開拓了新的盈利模式。
3.服務需求個性化。在互聯網時代,銀行可以通過網上營業廳讓客戶體驗到一個真實的銀行場景、眾多的金融服務和新產品、直銷銀行、微信銀行、智能銀行界面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客戶通過金融門戶平臺搜索(融360),體驗個性化需求和服務;支付寶、云閃付、惠支付、B2C、C2C等新型支付方式和平臺接鍾出現,將不斷給客戶帶來新的愉悅體驗。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對中小商業銀行的影響
相對五大銀行來講,中小銀行指的是市場份額小,主要定位以中小客戶為目標市場的金融機構(農商銀行、城商銀行等),互聯網金融將會給發展中的中小銀行帶來新的風險和影響。
1.技術創新風險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促進了中小銀行的轉型升級,隨著智能銀行、P2P金融、眾籌等這些平臺應勢而生,加之金融衍生品的復雜性,網絡金融詐騙、惡意交易層出不斷, 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技術漏洞產生的可能性增大;隨之會產生網絡感染病毒風險,密鑰管理風險、技術兼容風險、公用網關接口(CCI)風險,目前黑客(hacker)攻擊成為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最大隱患(2016年2月,孟加拉國央行在美聯儲的賬戶被黑客盜取上億美元),“黑客”行為會對轉型中的中小銀行信息安全帶來極大威脅[4]。
2.業務風險的影響。各種支付平臺的授權,客戶與客戶之間的交易往來,例如支付寶的“快捷”支付服務,以電子證書方式進行身份認證,在便捷的同時,都會帶來新的風險,近年來,雖然中小型銀行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也投入了大量資金提高金融科技研發能力,但對引起業務風險的復雜性、多變性因素內控不足,以及公眾網絡知識欠缺和銀行內部人為因素誘因等都可能引起新的金融風險,影響中小型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
3.品牌風險的影響。銀行是現代金融業中心、國家經濟的動脈,任何金融風險都可能造成國家和客戶財產損失,甚至造成銀行倒閉,特別是中小型銀行網上交易量規模大風控弱的業務領域, 由于網絡系統上存在的缺陷、病毒感染使客戶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操作受阻導無法登錄,導致客戶流失,若不能有效控制,通過網絡消息的即時傳播會給銀行無形資產的品牌等帶來負面的影響。
4.信用風險的影響。信用風險主要包括互聯網金融業務違約、道德風險等;加之互聯網禁入門檻低,例如P2P網貸風險,眾籌風險;如淘金貸、眾貸網貸公司的跑路,給投資者帶來資金無法收回的風險,這些都是法律監管空白引起的。目前互聯網已普及到各個領域,各個參與者的業務交往都離不開互聯網金融的支持,網絡化加快了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的進程,網絡金融發生的信用風險范圍越來越廣;2019.5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保監會宣布對包商銀行進行接管就是由于包商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措施
1.加大金融科技研發能力,防范互聯網金融技術風險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深入改革;中國金融業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金融科技支持和動力保障,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使中小銀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能在經濟新常態下的競爭中獲得發展的機遇,謀求轉型升級,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客戶體驗,中小型銀行應不斷激發行業創新活力,加大技術硬件和軟件的資金投入, 及時升級病毒庫,防止病毒侵入和感染,遵循可行、可靠、安全、多重保護原則構架技術平臺,并能通過科技手段及時有效阻擋將病毒清除.維護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
2.提高金融服務外包第三方禁入壁壘
隨著中小銀行業務量的巨增,逐漸會把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給服務意識強、交付速度快的第三方科技公司,這些公司在金融物流、汽車金融、金融電話營銷、金融信息錄入等項目具有良好的經驗,但由于技術、管理人員等因素也有存在風險的可能性,如網絡傳輸風險、信息泄露、操作失誤等,所以中小型銀行在選擇金融服務外包公司時應注重與綜合實力強、行業口碑優秀的公司進行合作并簽訂業務合同和保密合同。
3.加強客戶操作范圍的監管
新時期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推廣, 越來越多的客戶通過互聯網辦理金融業務和交易. 加強個人與企業的信息安全防護、避免信息外流的技術風險尤為重要,中小商業銀行應通過媒體.網絡、線上線下等渠道進行宣傳金融信息, 提升用戶自身安全防范意識,加大對網上金融客戶的操作范圍進行分類嚴格監控,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6]。
4.構建新常態下的網絡金融監管體系,保障客戶合法權益
為了更好的保障金融客戶的資產信息安全,中小型銀行應在經營中不斷創新,有效監控不確定性互聯網金融的交叉風險,加強內部管理,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法規,擴大網絡金融監管范圍,頂層設計組建專門、多元化的互聯網金融監管人才隊伍,如美國的SEC;建立高效快捷、統一的電子監管系統,共同維護好金融生態環境。
四、結語
互聯網金融創新是永無止境的,面對不確定的金融風險,中小銀行應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適應金融新常態,加大技術資金投入,不斷進行金融科技創新,對面臨的新的金融風險進行整體分析和界定,以金融科技進步助推互聯網金融不斷深入,探索建立統一的網絡金融監管體系,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參考文獻】
[1]史真真金融科技賦能中小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策略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9.5
[2]汪婷婷.互聯網金融風險與防范[J]時代金融2017.(17)
[3]韓穎麗.淺談新時期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有效防御[J]財經界(學術版)2019.02
[4]楊天翔,薛譽華,劉亮.網絡金融(第2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01
[5]周雪.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5.(16)
作者簡介:李曉,男,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