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路徑問題依舊是國內學術界研究的重點。學術界主要圍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路徑選擇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現實路徑選擇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未來路徑選擇的研究”等三個方面展開。以往的研究依托多個學科,從多個視角和方法層面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的個別差異。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成果的層次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展。這些不足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1-0023-02
新時代以來,國內學術界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科學內涵與意義、現實機遇與困境、歷史進程與未來路徑等方面進行大量研究,獲得一系列成果。在此,筆者總結梳理了新時代以來國內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的研究情況,根據學術界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路徑選擇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現實路徑選擇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未來路徑選擇的研究”等三個方面內容進行綜述,以期探尋本課題研究的特點和規律,反思以往研究的得失,為今后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路徑選擇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自其創立以來,就顯示出其鮮明的時代性特征。回溯歷史,各種力量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為我們歸納和總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終路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以下從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力量和載體力量入手,探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傳播路徑。
(一)通過主體力量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
一代又一代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力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提出不同措施和方法,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進行了可貴的探索。李群山(2013)[1]指出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利用大眾化的民間形式和通俗化的語言藝術,與人民群眾學習,進而表達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鵬(2013)[2]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強調維護并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進而促進馬克思主義更好被人民群眾掌握,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
(二)通過載體力量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
以各種報紙雜志為主的載體力量,在不同環境背景下以多元的傳播形式,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同樣做出不可磨滅的作用。劉長軍(2016)[3]提出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日報》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載體,通過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王雪燕(2016)[4]認為長征途中,新聞、標語、文藝等多元化載體,以豐富多彩的傳播形式成為增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內生動力。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現實路徑選擇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通過理論宣傳者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借助相應的中介、手段向受眾者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因此探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同樣需要關注環境、地域等因素。以下從新媒體互聯網視域下的傳播、高校思政理論課上的傳播等方面入手,探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實傳播路徑。
(一)新媒體互聯網視域下的傳播
新時代以來,互聯網技術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馬克主義大眾化的推進只有與新技術相結合,才能在新的思路下發展和傳播。董馨(2018)[5]認為網絡信息技術的興起沖擊著傳統傳播模式,必須通過激活學習者的積極性,探尋新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發展之路。吳朝文(2018)[6]提出新媒體引發的大數據現象、科技的發展和日益鮮明的時代特征逐漸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相契合,必須建立完善的大數據環境,以大數據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的創新與發展。
(二)高校思政理論課上的傳播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高校是最有效的陣地,思政理論課是最有效的載體,因此通過高校機制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有不可忽視的地位。馬福運(2017)[7]提出需要通過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持續優化教育教學改革、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全面優化教育環境等方式提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高洪力(2013)[8]認為高校應該以創新教育教學理念為出發點,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和創新性,以調查問卷等方法進行實證研究,探索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學路徑。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未來路徑選擇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終目的是探究改變世界,現階段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究的最終目的是確立未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路徑。國內學術界現階段在對于馬克思主義未來路徑的選擇也做出了相關論述,以下從教育路徑、群眾路徑和活動路徑入手,探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未來傳播路徑。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教育路徑
教育作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路徑,為探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路徑提供借鑒意義。李英寅(2010)[9]指出應該通過倡導自覺學習、制度保障、培育傳播者等方式,將馬克思主義運用到社會實踐中,轉化為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黎學軍(2013)[10]強調通過家庭教化可以有效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給家族成員,成為規范家庭成員行為的重要手段,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群眾路徑
廣大人民群眾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動力,要順利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就一定要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孔朝霞(2014)[11]提出當代中國推進馬克主義大眾化,黨員干部和知識分子要牢牢把握大眾方向,做好引導示范、提供學理支撐,在科學性前提下實現通俗化,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向人民大眾。楊冰玉(2016)[12]強調要關注民生問題,同時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把握好人民大眾的主體地位,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抽象上升為具體,把馬克思主義內化至群眾的思想感情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活動路徑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必定離不開現實,因此,探討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現實活動路徑必不可少。袁會敏(2013)[13]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通過一系列的現實活動進行,立足中國實際,著眼于提升群眾的理論素質,落實到群眾的具體行動中,在實踐中落實馬克思主義。劉家用(2014)[14]提出要在推進馬克思主義進程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與時代特征相結合,深入宣傳馬克思主義。
四、以往研究的不足
綜上所述,新時代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研究,學術界從多領域、多視角、多學科、多層次展開研究,無論是在成果數量與質量,研究的視角與方法,還是在研究所依托的學科方面均有了很大的進步,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的成果。但是通過深入分析已往的研究情況,仍存在以下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研究成果的層次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參考文獻的研究內容來看,重復研究的現象普遍存在,不論是在選題還是在研究思路上獨創性的成果都比較少。譬如:在研究中,不少學者都指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需要使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大眾化,容易被廣大群眾接受,但是卻無法具體詳細論證其有效措施。關于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問題,不少研究成果都大同小異;在研究通過載體力量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時,以報紙雜志為例的文章選題雷同;從研究思路來看,雖然少數學者能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上提出創新觀點,但總體而言,人云亦云的見解比較多,提出創新性的觀點比較少。不少論文缺乏新意,或只是照搬前人的研究思路和觀點;或只是簡單地將他人的觀點進行堆砌,在新的理論框架里填入舊材料。
(二)研究成果的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展
盡管學術界已經有人嘗試運用其他相關理論來探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問題,但是據此拓展出來的學科交匯以及嘗試力度都還很不足。此外,就針對不同環境下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而言,大家關注的都是自己所在區域或是所在高校的研究,而未能在不同區域或不同條件下的研究歸納總結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整體規律。
參考文獻:
[1]李群山.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民族文化視角與路徑選擇——兼論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經驗[J].求實,2013(3).
[2]李大棚.論經典作家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探索[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3(4).
[3]劉長軍,謝瑜.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考察——以《人民日報》為考察對象[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6).
[4]王雪燕,郝建華,張強.長征途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路徑及當代啟示[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3).
[5]董馨.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路徑選擇[J].重慶社會科學,2018(2).
[6]吳朝文,任思奇,鄧淑華.大數據環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探析——以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例[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7]馬福運,高靜毅.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功能的提升路徑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8]高洪力.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學路徑探索[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
[9]李英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實踐和推進路徑[D].揚州:揚州大學,2010.
[10]黎學軍.“家教”: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路徑[J].廣西社會科學,2013(3).
[11]孔朝霞,李雪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邏輯內蘊與實現路徑[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12]楊冰玉,鄭元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路徑分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1).
[13]袁會敏,張艷新.淺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路徑[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
[14]劉家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邏輯和路徑[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11).
收稿日期:2019-09-05
作者簡介:夏昱(1995-),女,山西晉中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