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發展與醫療技術的進步,高齡化現象也越來越突顯,故住宅社區開放空間的規劃設計對滿足高齡者活動需求十分關鍵。關注高齡者對空間的體驗,并針對研究對象提出改進的建議,提出未來高齡者開放空間之規劃設計原則與策略,以滿足高齡者之活動需求。
[關鍵詞] 高齡化;設計原則;活動需求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漸上升,老年人口對于現代化居住方式已經產生了不適應,這些情況在綜合性住宅區尤為明顯?,F代化的居住設計更加有效地利用了城市土地資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口,但是樓層的垂直建構割裂了鄰里之間的親切互動。相比傳統的居住環境,現代化的住宅大廈明顯缺少了“人情味”。城市居住的高齡化人群,因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加之居住環境的封閉性,使得老年人口的社交空間越來越窄,這對這一人群的身心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本文從高齡者人群特性出發,研究提出適宜的住宅社區開放空間規劃設計策略,以期滿足高齡者之活動需求。
一、高齡者特性
由于年齡的逐漸增長和身體素質的下降,高齡者以往的生活習慣會在不經意中改變,這種改變一般會表現為個人能力的降低以及社交范圍的縮小。最先開始的應該是大腦機能的退化,表現為判斷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下降,思考的時間變長,反應緩慢;之后視覺、聽覺會逐漸模糊,外在表現會比較明顯,較容易被人們所發覺。另一方面,高齡者在心理方面也會開始變得容易的失落、沮喪甚至抑郁等。
二、住宅社區開放空間之特性
開放空間是一種保持著自然景觀的地域范圍,相對于城市建設空間而言,其覆蓋范圍更廣一些。在全球氣候變動得情況下,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開放空間具有緩解氣候變化的作用。
為了改變封閉式的居住環境,提供更多的開放空間,首先應當認識到該空間可能會進行哪些活動,然后根據活動內容進行適宜的整體設計。學者黃耀群認為可以在基于發展鄰里關系的基礎上,將社區活動分成以下三類:
1.鄰里活動:相鄰居戶之間活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2.休閑活動:進行一些娛樂休閑活動,例如鍛煉身體,可以和鄰居一起進行,進而在休閑娛樂的過程中,增進鄰里的感情。
3.組織性的社區活動:一些有組織性的大型活動,例如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宗教節慶與康樂活動等。
區分不同社區活動的類型,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進行鄰里溝通,具有集體性、可操作性、娛樂性等。在此基礎上,更需要考慮活動組織的安全性、適宜性、便利性等。
三、高齡者住宅社區開放空間之規劃設計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一般住宅社區,開放空間使用者的年齡層多元,雖然考量項目的擬定以高齡者的感受為主,但其項目也并不排斥其他年齡層的使用者。根據以上住宅社區開放空間活動范圍,提出了適合高齡者住宅社區開放空間的設計策略。
(一)整體空間
1.活動空間應當避免陽光暴曬、強風及存在大型建筑。
2.活動空間范圍標準不應太低,應具有包圍感和安全感。
3.明確活動空間范圍和行走路線,方便高齡者使用,使其愉快并有安全感。
(二)多元活動空間類型
1.拓展高齡者與鄰里之間的互動空間,消除高齡者的孤獨感。
2.設計足夠的散步空間,滿足高齡者活動上的需求,使其維持身心健康。
3.提供適宜高齡者的運動設施,促進身體健康。
4.規劃適宜的開放空間,讓高齡者通過活動擴大交際范圍。
5.設置鄰近的兒童游憩場所,讓高齡者方便照看小孩。
(三)視覺景觀
1.提供充足的綠地空間與多樣化的樹種,合理搭配設計。
2.建設整體具有和諧感的景觀,讓高齡者賞心悅目,愉悅心情。
3.設計適宜的公共藝術設施,突出趣味性視覺焦點。
(四)輔助設施
1.設置密集的休憩座椅,避免高齡者因體力原因無法步行較遠的距離。
2.提供充足的照明設施確?;顒舆M行的安全性。
3.設置遮風遮陽遮雨的設施,可確?;顒硬槐惶鞖庥绊憽?/p>
4.提供可進行園藝的區域,供高齡者使用。
(五)空間環境管理
1.制定開放空間本身的管理制度,確保使用上的安全。
2.維持開放空間的環境整潔與植栽綠化情況。
四、結論
基于現狀分析,本文從高齡者特性出發,在住宅社區開放空間活動類型及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規劃設計應對的策略,期待改善不利于高齡者生活的都市環境,從而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與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巍.福利視野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4.
[2]譚意.老齡化背景下城市新舊住宅適應性設計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
[作者簡介]
譚意(1987—),女,漢族,湖南雙峰人,碩士,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作者單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編輯: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