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推崇創新創業精神。文章基于高校創新創業實踐的現狀調查,分析創新創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高校需做好頂層設計,完善體系墓礎,構建過程清晰、形式多樣、層次分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體系。
關鍵詞:新時代;創新創業;實踐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9-02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9-0127-02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1]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在當前改革創新的“東風”下,全社會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高潮。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彰顯著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將為創新創業發展帶來良好的前景。作為教育機構的高校,也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新時代帶來的新機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青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突破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窠臼,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模式,優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有效提升創新創業能力。以此為基礎,高校可以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目標,培養創新型人才,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學生創業與就業。
一、高校創新創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時期,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重新審視高校創新創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總結如下:
首先,多數高校缺乏對創新創業實踐的總體部署。在管理上,目前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由教務處、學生處等部門多頭管理,各自為戰,既存在交叉,又存在盲區,使得創新創業實踐在規劃和實施上無章可循,難以形成工作合力,影響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實際效果;在制度設計上,各高校的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保障體系來規范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同時,多數高校相關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設定的目標普遍偏低,且相應考核手段十分有限。
其次,很多高校有效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的物質基礎薄弱。師資隊伍、資金投入、配套設施建設是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開展、提升的關鍵物質基礎。在師資建設上,目前很多高校教師缺乏創業的實踐經歷,無法直觀、生動地向學生傳授實踐經驗,這也很難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帶動學生的創業熱情;在資金保障方面,多數高校對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經費支持力度不強;在配套設施問題上,大部分高校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開辟的活動場所空間不足、相關設備功能滯后,致使這些場所很難真正發揮有效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的作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缺乏,嚴重制約了高校持續、廣泛、高質量地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再次,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不夠完備。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起步比較晚,還未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的教育實踐體系,而相關教育實踐體系的不完備使得很多高校很難對大學生開展全過程、多形式、多層次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活動。
二、高校創新創業實踐體系的構建
為妥善解決高校創新創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改變高校創新創業實踐現狀,高校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完善體系基礎,構建過程清晰、形式多樣、層級遞進的高校創新創業實踐體系,以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標。
(一)做好頂層設計
頂層設日要基于系統論的方法,以宏觀、全局的視角,圍繞核心教育目標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要素、層次、結構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配以有效的實施策略,從而高效、快捷地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標。
在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建設問題L,首先,高校應成立校級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構,全面管理創新創業教育;其次,創設創新創業實踐指導中心,具體規劃和實施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推動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各環節的協調配合再次,高校要完善創新創業實踐中所涉及的項目管理、成果獎勵、實訓基地建設、實踐平臺管理等方面規范體系;最后,高校應有針對性地修訂各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改革考核內容,創新評價方式,加大實踐環節在課程中考核的比重,從而把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貫穿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
(二)夯實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物質基礎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高校需要建設一支與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相適應的、專職與兼職教師比例協調的、有豐富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師資團隊。高校要有計劃地安排專職教師進行專業實踐領域的培訓和經驗交流,豐富教師的專業實踐經驗,提升教師的實踐工作素養;高校也可以聘任一些杰出校友、企業高管等創業成功人士來擔任兼職創業導師,讓他們來指導、幫助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
在資金投入方面,高校應不斷加大資金的投入,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穩定、持續地提供財力保障,并從產品研發、發明專利、成果轉化等方面對創新實踐項目進行立項資助,對取得了創新創業優秀成果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
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高校可通過建立眾創空間、創新工作室來擴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的活動空間;完善諸如運營區、會議區、洽談區、庫房等基礎設備、設施,并為開展創業實踐的學生提供綜合服務;以此為基礎,高校充分發揮這些眾創空間、創新工作室的孵化器功能,使之成為學生的創業實戰基地。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有效落實
在做好頂層設計、完善體系基礎之后,高校應對大學生開展全過程、多形式、多層次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一)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為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高校應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在專業教學中對不同年級逐步實施創新創業實踐,明確各階段的目標,將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中。
在基礎實踐階段,高校要通過課程實驗,使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鞏固和深化專業知識,為后續的創新性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高校也可以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參觀、見習來幫助學生拓展專業學習視野,熟悉企業發展歷程,了解產業現狀和市場需求,彌補學生實踐經驗方面的不足之處。
在專業實踐階段,高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專業實訓,適時地參與企業生產活動,直面企業運營和管理,促使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下有效融合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創業能力。這可以讓他們對未來的專業工作有全面的、具體的認識,同時也使得他們能夠直接感受企業文化,學習企業家的拼搏精神,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在綜合實踐階段,高校可以通過拓寬畢業設計選題范圍、豐富畢業設計形式等手段對學生的畢業設計考核方式進行必要改革。比如,高校可以把調研報告、翻譯作品、設計作品、創新創業成果等都轉換為畢業設計考核方式。這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創造性,又可以提升學生綜合地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進而增強畢業生的獨立意識和社會活動能力。
(二)多形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高校也要創新教育方式,多樣式開展相關教育活動。高校可以通過支持和培育創新創業聯盟和社團,有計劃地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設計大賽,吸引學生參加教師研究課題,邀請企業家等舉辦創新創業論壇,用微信、微博等網絡媒體宣傳創新創業政策等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過于單一、單調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不利于吸引學生,提升他們的參與積極性。高校通過多樣式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創業動機、拓展學生創新創業視野、豐富學生創新創業的體驗,也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環境。
(三)遵循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多層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高校在推進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工作、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應遵循大學生的認知規律,依照從關注創新創業重要性,到喚醒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再到體驗創業與實現創業的運作程式,逐步推進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工作。始于啟蒙層次、聚焦于授業層次、完成于孵化層次是一種遞進式的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行動路徑。
啟蒙層次,就是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做必要引導和啟蒙。高校可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指導等課程的實踐教學,使學生深入認識社會和職業,明確專業的發展方向,實現自我認知與評估;進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確立人生目標。這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激情。
授業層次,是在啟蒙層次的基礎上,由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創業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組建公司、確定公司架構、進行市場調研、開展實際業務經營、管理從業人員等各方面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溝通交流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參與市場競爭、駕馭市場的應變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孵化層次,指的是高校依托眾創空間、孵化產業園、校企合作的產學研基地等實踐場所開展創業實訓,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行動進行預孵化。在這個過程中,高校要對學生進行創業全流程的模擬培訓,使學生熟悉創業全過程、體驗真實的商業環境和商業行為。這可以檢驗學生創業知識和能力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完善他們的創業構想,為他們以后的創業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構建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有利于改變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中的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全方位、多層次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創業能力,對于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滿足國家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人才需求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致2013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組委會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3-11-09.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作者簡介:李獻鋒(1977-),男,河北邯鄲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