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君 安麗苑
摘 要: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是長株潭實驗區“兩型社會”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需求。然而,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兩型社會”建設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融入“兩型理念”,以實習、實踐為主線,搭建校企合作、產學研實踐平臺尤為重要。
關鍵詞:兩型社會;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F243;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0-0210-02
0 引言
目前,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兩型社會”長株潭改革試驗區正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三市一體化的新型道路,為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建設需要,正在探索一條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不僅僅對長株潭改革試驗區經濟的發展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同樣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以及公民素質的提高和公民的職業發展生涯設計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依靠科技發展,提高勞動勞動者素質,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成為推動長株潭城市群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戰略措施,“兩型社會”建設,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決人力資源的開發問題,人力資源的開發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為長株潭城市群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主動適應“兩型社會”的建設需要,為“兩型社會”的建設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培養具有“兩型”意識以及能力和知識的創新性實踐型應用人才尤為的重要。
1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與“兩型社會”建設所需的矛盾
“兩型社會”建設的本質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可是以湖南工業大學等為代表的實驗區高校,從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雖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然而與“兩型社會”的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如目前湖南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教學采取的是“2+2”培養模式,即前兩年統一進行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后兩年進行專業課程學習。然而實際操作中,大一、大二的公共基礎課一般沒有變動,后兩年的專業課特別是專業實習、實踐一再地調整和壓縮,如大三完成大部分的專業課程教學,大四第八學期的專業實習提前到第七學期,第八學期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要求要在企業實習,并結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在教師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可是更多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紙上談兵,真正企業參與介入的很少很少。并且在專業教學中,也往往是分層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偏重方法內容的培養模式,真正能夠突出創新能力培養,突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突出產學研結合的培養模式少之又少,更不要說到校外、實地結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進行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教學模式了。
盡管,目前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模式,以期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想效果,如已經逐步形成研讀人管專業經典讀物,撰寫讀書心得;開展社會調查,提交調查報告;開展課堂討論等最為基本的實踐模式,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也基本切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但是,仍然存在教學內容滯后,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等各種問題。從學生反饋情況來看,實踐教學也確實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課堂氣氛也較好,課后同學的參與性也較高,但是有些實踐教學內容大而空,不夠貼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熱點問題,不夠貼近學生實際,學生很難融入進去,認識不深刻,學習效果必然不明顯。還有些實踐活動,由于組織不周密,方案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再加上教師指導不具體,過分重視形式而忽略了內容,重視宣傳而輕視效果,沒有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來引導學生參與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去,也沒有采取相關措施引領和約束實習單位給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也往往使很多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綜上所述,目前長株潭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仍沒有很好地解決學生具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問題,這與長株潭實驗區兩型社會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需求是有距離的。
2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在應對“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性
“兩型社會”是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不是一般意義的資源保護、資源節約,而應該是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得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具有較好的實踐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相關人員則是“兩型社會”建設非常重要的主力軍,所以實踐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國現有教育體制下,人力資源管理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同“兩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需求之間的匹配程度還存在較大距離。一方面,長株潭兩型社會示范區受過系統人力資源教育和培訓的工作人員不足5%,社區管理人員具有人力資源管理或相關學科背景的不足1%。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面臨既過剩又稀缺的尷尬的局面。從教育層面看必須切實地在教學層面進行改革。而實踐教學是培養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比較重要的教學途徑。因此,以實踐能力培養作為研究視角是解決上述矛盾的突破口。
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亟需有效地管理。首先,在培養目標上,絕大多數長株潭高等院校將目標定位在學術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普遍持冷漠態度。其次,在課程設置上,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比重較低,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不到30%,有的甚至只有20%左右。再次在教學方法上,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主要采取教師課堂講授制,至于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術的獨立運用與操作,并不能得到應有的關注。最后,在實習、見習上,實踐教育存在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不健全、缺乏建立系統嚴格的實踐考核標準。
綜上,實驗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非常重要的環節,起著融會貫通所學專業知識、促進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重要過程,更是是培養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顯然,“兩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具有“兩型”特點的實驗教學支撐。
3 融入“兩型”理念,搭建實踐教育平臺
在“兩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在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除了應該掌握必要的專業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外,還應該主動地去適應市場的需求,時刻在頭腦中樹立管理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群體意識、環境意識、法律意識等等。這都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們應該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整個實施過程中,實施“兩型”理念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真正做到“兩型教育”能夠有計劃、有目的、有考核的持續開展下去,更應該讓“兩型”理念融入到培養方案中,融入到教學大綱中,融入到教學計劃中,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融入到教材中,真正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夠將兩型理念深深根植與每個同學的心中,使之成為既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相關專業知識,又具備實踐能力,還能具備“兩型社會”基本知識、素質、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
3.1 以實習為主線,使學生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親密接觸”
目前,湖南工業大學人力管理專業在大二開展認識實習,使學生初步了解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基本情況,一般工作流程以及了解長株潭試驗區內代表性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比較成功的運營模式,了解“兩型社會”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新要求。大三通過專業實習,能夠熟悉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模塊并能夠在企業和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各個環節的運作方式,思考如何適應“兩型社會”的要求,成為合格的人力資源管理從業人員。大四通過畢業實習,親密接觸相關企業并上崗。
3.2 以實踐為主線,提升大學生的“兩型”素養和創新能力
目前,湖南工業大學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學生“兩型”素養和創新能力,以期符合“兩型社會”的要求。首先,搭建基礎實踐層次。通過管理溝通實驗、企業模擬經營實驗等學習,培養學生興趣和動手能力。第二,在專業實踐層次方面,通過人員測評與招聘模擬實驗、人員培訓和開發實驗、薪酬管理實驗等,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以及管理意識,通過畢業論文,培養綜合設計能力;第三,學校通國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實驗項目、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的比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3.3 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比翼雙飛,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兩型社會”試驗區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是“兩型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那么,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非常重要的兩個舉措。
目前,湖南工業大學在研究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發展要求的前提下,明確學生培養方向,實現知識技能跨專業整合的實踐方式,并且面向地方經濟,與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企業合作,搭建實踐平臺,創新實踐模式,激發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湖南工業大學與蘇寧易購簽訂戰略合作關系,實現學校“鉆進企業辦大學”的人才培養理念,并且成立湖南工業大學蘇寧商學院;與湖南建工集團開展暑期實踐育人合作項目,實現共贏發展目標;聯手復興集團,共同打造“中國包谷”,使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包裝產業創新創業資源的聚集地,成為包裝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可見,通過以上措施,解決了“兩型”實踐教學資源相對不足、實踐教育方式單一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沁.充分發揮湖南高等教育在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中的作用[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6):124-125.
[2] 劉長宏,李曉輝,李剛,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v.33;No.219(05):163-166.
[3] 王又花,盛正發.長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資源差異分析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6):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