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鵬 蔣祺霞
[摘要] 目的 研究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及自我效能的相關性。 方法 選擇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納入的103例壓瘡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發放調查問卷表,分析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及自我效能情況。 結果 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對壓瘡相關知識的總分為(41.09±1.04)分;所有主要照顧者對相關知識得分較低條目所占比例分別為71.84%、61.17%、53.40%及66.99%;主要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后發現,平均評分為(26.78±3.51)分,其中20分以下者有18例,占17.48%;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評分與自我效能感評分呈現正相關性(r=0.284,P=0.011)。 結論 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對相關知識掌握程度仍不足,應受到重點關注,增強主要照顧者的認知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 自我效能;壓瘡;主要照顧者;認知能力
[中圖分類號] R719.8?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26-009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self-efficacy of the ma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pressure ulcers. Methods The main caregivers of 103 patients with pressure ulcers from March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elf-efficacy of the ma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pressure ulcers.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the main caregivers of all pressure ulcer patients on pressure ulcer related knowledge was(41.09±1.04) points. The proportion of all major caregivers with lower scores on relevant knowledge was 71.84%, 61.17%, 53.40% and 66.99% respectively. After scoring the main caregiver's self-efficacy it found that the average score was (26.78±3.51) points, of which 18 cases were less than 20 points, accounting for 17.48%. All the pressure ulcer patients' primary caregiver related knowledge scores and self-efficacy score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r=0.284, P=0.011). Conclusion The ma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pressure ulcers are still insufficiently aware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main caregivers should be enhanced, thus further enhancing self-efficacy.
[Key words] Self-efficacy; Pressure ulcers; Primary caregivers; Cognitive ability
壓瘡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為患者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從而造成連續性缺血缺氧或者營養不良現象,最終造成組織潰爛壞死。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加上心血管疾病的頻繁產生,造成我國壓瘡發生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壓瘡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受到照顧[1-2]。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是指與患者同住,并長時間照顧或者管理患者疾病的家庭成員,由于壓瘡患者存在一定局限性,自理能力較差,疾病康復過程中的照顧活動需要借助他人完成,因此臨床認為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的行為在壓瘡患者康復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3-5]。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患者的照顧水平與質量。全面掌握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自我效能感,可提升主要照顧者的照顧水平及照顧質量,為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提供前提[6-7]。我院對此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納入的103例壓瘡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照顧者61例,女性照顧者42例;年齡36~58歲,平均(42.57±2.36)歲;照顧患者時間11~40個月,平均(26.89±3.58)個月;每日照顧時間3~20 h,平均(15.78±2.45)h;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4例,初中及高中46例,大專及以上33例;與患者關系:子女或者其配偶38例,配偶65例;家庭收入:每月1000元及以下14例,1000~2000元22例,2000~3000元38例,3000以上29例。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壓瘡的臨床診斷標準[8],且分期為Ⅱ~Ⅳ期者。(2)患者及照顧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中;(3)資料齊全,意識正常,能夠配合研究者。
排除標準[9]:(1)收取費用的照顧者;(2)合并精神類疾病、文盲或者溝通障礙者;(3)存在醫學背景的照顧者。
1.2 方法
收集并整理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的基本資料,發放壓瘡相關知識及自我效能感量表,(1)其中壓瘡相關知識調查表主要參考相關文獻及資料,并向專家咨詢后自行設計,其中包括皮膚護理、翻身行為、營養支持及創面護理等方面,共計50個條目,每個條目1分,總分50分,分數越高提示主要照顧者對壓瘡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越高[10]。(2)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包含十個條目,利用Likert 4級評分,按照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完全正確分別記為1~4分,總分40分,分數越高提示主要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面對困難及挫折的信心越大[11]。
發放調查問卷前,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方式解釋本次研究的過程及目的,現場發放調查問卷后,要求研究對象獨立填寫,并當場收回,填寫時間控制為20 min,收回問卷后檢查有無遺漏項,保證問卷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中共發放103份調查問卷表,回收103份,回收率為100.00%,有效性為100.00%。
1.3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壓瘡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評分,并觀察得分較低項目的所占比例,同時記錄自我效能感評分,分析相關知識與自我效能感評分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8.0統計系統,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而計數資料以%表達,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計算相關性,用r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
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對壓瘡相關知識的總分為(41.09±1.04)分。見表1。
2.2 所有主要照顧者對相關知識得分較低的條目
所有主要照顧者在按摩已經發紅的皮膚上得分較低,占71.84%;另外61.17%不懂保護創面不受壓得方式;53.40%未做到間隔2h協助患者翻身;66.99%對消毒方式了解不足。見表2。
2.3 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
整理并統計主要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后發現,評分平均為(26.78±3.51)分,其中20分以下者18例,占17.48%,低于20分為低自我效能感。
2.4 相關性
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評分與自我效能感評分呈正相關(r=0.284,P=0.011)。
3 討論
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需要承擔患者大部分的照顧活動,而長時間的照顧工作可能給主要照顧者帶來較大的疲憊感,同時增加經濟與心理負擔,極易降低其對患者的照顧能力及質量水平,甚至可能成為潛在患者[12-13]。研究表明[14],自我效能感較高者,其應對各類挑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而影響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較多,尤其是主要照顧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能力,但臨床上關于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與自我效能感相關性的報道較少。
本文對此展開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對壓瘡相關知識的總分為(41.09±1.04)分;所有主要照顧者對相關知識得分較低條目所占比例分別為71.84%、61.17%、53.40%及66.99%;主要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后發現,評分平均為(26.78±3.51)分,其中20分以下者18例,占17.48%;所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評分與自我效能感評分呈現正相關性(P<0.05),提示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仍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在部分相關知識上存在錯誤理解,如按摩已經發紅的皮膚、不懂如何保護創面不受壓的方式、未能夠做到間隔2 h協助患者翻身、對消毒方式了解不足等,一旦產生錯誤認知后可能直接造成錯誤行為,嚴重者甚至可能加重壓瘡的產生,延長疾病恢復時間。分析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了解甚少的原因有大部分主要照顧者均屬于第一次照顧,之前并未接觸過壓瘡相關知識,僅通過既往經驗進行照顧活動;患者住院時用過護理人員的健康宣教提高認知能力,但其住院時間較短,健康宣教工作可能無法完善;另外少部分照顧者并未意識到疾病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主要照顧者對相關知識的得分較低。另外壓瘡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等方面均需要主要照顧者長時間護理,同時需要間隔1~2 h協助患者翻身一次,并及時清理其大小便,因此繁重的照顧活動給主要照顧者帶來沉重的軀體、心理及經濟負擔,從而導致其照顧能力及質量水平降低,嚴重者甚至發展成潛在患者。另外還可能喪失對患者康復的信心,從而導致照顧行為轉變成敷衍了事,尤其是配偶或者子女等主要照顧者。從上述研究結果中發現若能夠加強對主要照顧者的健康教育,重點了解其壓瘡嚴重后果的感知,詳細介紹壓瘡的相關知識,包括注意事項、后果及并發癥等,進一步促進主要照顧者更加主動實施正確的照顧行為[15-16]。另外上文研究中顯示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相關知識與其自我效能感呈現正相關性,若主要照顧者對壓瘡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越底,其自我效能感隨之降低。主要照顧者在長時間照顧壓瘡患者時,如果對疾病的認知能力較低,甚至存在較多錯誤行為,可能造成主要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未得到較好的照顧結果,甚至產生不同程度負擔,最終降低自我效能感[17-18]。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研究不足與局限性,如樣本選取存在一定局限性,雖然按相應的標準進行了篩選,但所選取的標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另外樣本選取例數較少,研究時間較短,臨床可進一步擴大研究對象人數,延長研究時間,從而提升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對疾病相關癥狀的了解程度仍存在一定缺陷,且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與自我效能感呈現正相關性,應受到重點關注,及時給予健康宣教,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為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提供前提。
[參考文獻]
[1] 張金蓉.壓瘡患者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與自我效能相關性分析[J].現代醫院,2016,16(6):931-933.
[2] William V.Padula,Mary Beth F. Makic,Manish K. Mishra,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nterventions for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i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2015,41(6):246-256.
[3] 郭亞白,馬鶯鶯,陳開珠,等.院前壓瘡現狀調查與相關因素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6):29-31.
[4] Aydin Carolyn,Donaldson Nancy,Stotts Nancy A,et al.Modeling 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on medical-surgical units:Nurse workload,expertise,and clinical processes of care[J].Health Services Research:HSR,2015,50(2):351-373.
[5] 趙喜蘭,羅曉,黎明,等.從主要照顧者角度分析臥床患者發生壓瘡的影響因素[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 22(32):4608-4612.
[6] Carreau Louise,Niezgoda Helen,Trainor Andrea,et al.Pilot study compares scores of the resident assessment instrument minimum data set version 2.0(MDS 2.0) pressure ulcer risk scale with the braden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in complex continuing care[J]. Advances in S kin &Amp;Wound Care,2015,28(1):28-33.
[7] 金衛宏.對社區壓瘡高危人群照顧者的健康教育效果[J].現代醫院,2015,15(8):154-156.
[8]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組織修復專業委員會(組).慢性傷口診療指導意見(2011版)第3講壓瘡[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11):55-59.
[9] 藍小燕,招陸萍,潘曉燕,等.主要照顧者壓瘡類現場管理平臺在高齡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8,10(6):490-492.
[10] 林俊,李怡,陳曉燕,等.農村地區老年壓瘡高危人群照顧者壓瘡知識的現狀調查[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 34(1):91-93.
[11] 王壘.自我效能的結構與測量[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5(3):414-420.
[12] Tzeng Huey-Ming,Hu Hsou Mei,Yin Chang-Yi,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inpatient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and patientsatisfaction levels based on US Medicare's Hospital Compare dat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5, 24(11/12):1730-1732.
[13] 楊文君,牟女,于紹霞,等.院外帶入壓瘡腦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顧者壓瘡防治知識及照顧行為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8):1097-1100.
[14] Posthauer Mary Ellen,Banks Merrilyn,Dorner Becky,et al.The role of nutrition for pressure ulcer management: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and pan pacific pressure injury alliance white paper[J].Advances in Skin &Amp;Wound Care,2015,28(4):175-188.
[15] 可易弘,豆欣蔓,李彥俊,等.對壓瘡風險患者主要照顧者相關知識及照顧行為的調查[J].西部中醫藥,2018, 31(4):78-81.
[16] Sterken David J,Mooney JoAnn,Ropele Diana,et al.Become the PPUPET master:Mastering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with the pediatric pressure ulcer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tool(PPUPET)[J].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2015,30(4):598-610.
[17] 李春玲,吳金球,程倩秋,等.老年住院患者主要照顧者壓瘡相關知識調查[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6,22(1):62-64.
[18] Tayyib,Nahla,Coyer,Fiona,Lewis,Peter A. et al.A two-arm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bundl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2015,47(3):237-247.
(收稿日期: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