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章 隋欣
摘 要:黨的十九大強調要開創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改革成果關乎著教育改革的成敗。通過對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雖已取得顯著成就,但仍存在著諸多問題,致力于解決各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教育改革 農村中小學 音樂教育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在深化教育改革,聚焦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已取得了顯著成績。音樂教育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發展有著深刻的價值體現,《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將音樂課程的價值概括為四個方面,即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①目前,我國音樂教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教學規模、教學模式、教學設備、師資配備等都已初具規模,音樂教學科研能力逐漸加強。但是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仍是我國音樂教育的癥結所在,這將嚴重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
一、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音樂教育地位
農村中小學學校領導和家長忽視音樂教育的地位,對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學校音樂教學管理缺位,音樂課可有可無,《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正常實施更無從談起。家長一方面熱衷于給孩子報鋼琴班等各種樂器培訓班,期望著孩子未來可以成為音樂家;一方面卻忽視學校的音樂課,殊不知,音樂課堂才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搖籃、放飛音樂夢想的起點。農村中小學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主導,對音樂課忽視致使農村音樂教育的邊緣化,音樂課被主科課所占據,課程標準下的每周1-2節音樂課形同虛設,落實缺位。“知樂而知禮”,在農村留守兒童成為社會問題的當下,這不僅在無形中扼殺了農村中小學學生的音樂興趣,更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素質教育與道德培養。
2.音樂師資隊伍
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嚴重缺額,專、兼職教師比例倒掛,音樂教師在學歷、職稱晉級等方面都面臨著被忽視的境遇。②音樂教育專業教師思想不堅定,未做好服務于農村音樂教育的思想準備,專業教師流動性大,兼職教師大多是由于學校缺少音樂教師而臨時改科。中小學農村音樂教師教師占比低,師資力量不足,每所學校音樂教師專兼職教師只有1-2人。同時,電子琴、多媒體設備等教學設備雖已進入農村中小學,但政府對音樂教育投入依舊不足,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室、舞蹈教室尚未建立,缺少音響、簡易樂器和電教板等硬件設備。這將掣肘音樂啟蒙階段學生的發展,給學生音樂智力的培養帶來極大阻礙,更摧殘了學生的審美價值體驗。
3.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讓學生認知美、發現美、感受美的重要作用。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方式落后,只限于以不變應萬變的一句句教唱式歌曲教學,音樂欣賞教學水平低,教師重組教材能力差,對民族音樂重視程度不夠,挖掘鄉土音樂能力低,教學生活化不足,缺乏創新性和表現性,藝術實踐能力弱。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是學生只會哼唱幾首歌曲,只識簡譜不識五線譜,音樂樂理知識少,音樂情感表現力弱,音樂想象力以及創造素養更無從談起。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地與素質教育相脫節,教學方式與學生未來發展相脫節,極大地蠶食著學生的感性心智能力和藝術挖掘能力。
二、 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改善對策
1.強化音樂教育地位、加強音樂教學管理。
應試教育的分數高下,泯滅了學生的審美體驗,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育應擺正其地位。為此,強化音樂教育地位,加強音樂教學管理乃實在必行,這需要多重主體集齊發力。教育行政部門應學習美國等西方國家先進經驗,對中小學音樂教育進行立法,建立和完善相關音樂藝術教育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確立音樂教育地位,在法律層面給予強大保障力度。③營造農村中小學學校重視美育教育的大環境,鼓勵學校音樂教育發展,塑造素質教育下學生的音樂品格。學校領導要當音樂教育先行發展的排頭兵,強化音樂教育地位,學校各級貫徹實施,音樂課堂落實有痕。社會要營造音樂教育的良好氛圍,通過媒體宣傳和教育宣傳等方式,讓家長認識到音樂教育對提高審美價值的重要作用。
加強音樂教學管理,以課程標準為導向,建立綜合評價機制。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嚴格按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以音樂課程價值和目標為導向,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表現和創造能力培養。以硬性標準為準繩,保證音樂課時不被其他主課所占據。同時,將音樂課程考核納入學校教學考核體系,建立綜合評價機制,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多選擇過程性評價方式,教師教學環節的過程與方法將作為重要評價標準之一,這可以提高學生音樂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感受。摒棄傳統隨堂考試的音樂考核方式,不以一首歌的演唱程度或一首樂曲的演奏效果作為評定指標,將學生音樂綜合素質和課堂的參與度作為考核標準,這樣的音樂課堂才能與素質教育相對接,與新課改相匹配。要創新評價機制,評價主體可由單一的教師評價拓展為學生、學校、社會等多元主體評價,采取自評、互評、他評等方式,建立綜合的評價機制。④
2.提升師資隊伍建設、加大音樂教育投入。
優化城鄉師資力量配置,音樂教師定期進行城鄉交流,時間為半年至一年,交流成果與職稱晉級相掛鉤。在黑龍江省的一些地區,鄉鎮農村小學交流已成為中學高級職稱評定的硬性指標,這無疑對農村音樂教育能力的提高有顯著作用。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定期對音樂教師進行短期面授、長期函授,主要提升專業理論基礎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政府及社會民間資本合作,助力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發展,提升農村音樂教師的技能和素養,比如哈爾濱音樂學院承辦的“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地·音樂教育”大型公益活動,對黑龍江省內二十余個農村希望小學的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對農村音樂師資力量的提升有很大作用。與高校對接,實行免費師范生支教農村的定向培養計劃,為農村音樂教育搭建專業資源平臺。2019年1月,教育部發布通知,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畢業后的工作由政府統一安排,這就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營造了更為開闊的空間,以此為試點,向全國推展開來,致力于全國音樂教育發展。在“特崗計劃”和“三支一扶”招聘考試中,音樂教師崗位招錄條件要適當在學歷、專業等方面適當放寬,人性化招錄更適合農村音樂教育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