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櫻穎 張薇
摘 要: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的重要流派之一。面對當下非職業舞蹈教育,尤其是中小學舞蹈教育“重規范”、“重技巧”傾向,引發我們對非職業舞蹈教育的實施過程以及其目的和意義的思考。在舞蹈教育的過程中,運用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論和頓悟論兩個維度,提升舞蹈教師對舞蹈教育功能性的把握以及延展舞蹈教育的范圍。
關鍵詞:格式塔 舞蹈教育 中小學
格式塔一詞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提出,格式塔,德語:gestalt,在中國又稱其為“完形”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是從整體的角度審視部分的關系,認為認知是經驗和行為的總和,認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阿恩海姆的《藝術心理學新論》中將格式塔與藝術、美學進行有機結合,分析藝術中心理學的體現以及格式塔心理學對于藝術的意義。而當下,舞蹈開始逐漸進入中小學課堂,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進入培訓班學習舞蹈,那么在這樣非職業化的舞蹈教育中,該如何做、如何教,成為當下的舞蹈教師更應關注的話題。舞蹈普及教育是該遵循大眾的審美需求,追求過于完美的“高”、“精”、“尖”的身體,還是應該拓展舞蹈的自身功能,使其作為一種藝術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興趣、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此,引發筆者對格式塔心理學在舞蹈教育中是否會引發作用的思考,將格式塔心理學帶進舞蹈教育之中,闡述其對舞蹈的意義以及對舞蹈教育的啟示。
一、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強調整體大于部分之和,認為“動物和人都是以相互關系來感知和學習的,事物相互間體積的大小、顏色的深淺、位置的上下左右、呈現時間的先后長短等關系才是感知、學習和記憶的關鍵”。?譹?訛這個觀點在舞蹈中也有所體現。舞蹈是人體藝術,是以人作為物質載體,是將人體作為最直接、最基本的表達載體,從人肢體語言中可以看到個人的情感意志、精神面貌等等。如果把人看做是一個整體,那么人體的各個部位就是我們需要認知的不同元素。舞者通過身體各部位的舞動,去感知每一部位不同的力量和運動軌跡、探索空間的不同維度、挖掘時間的多重變化,從而更好地了解、支配、舞動身體。因此在身體語言表達時,人的肢體動作、身體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等,會給人們帶來一些新的認知。人的大腦將這些認知元素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一個全新的結構,從而會令我們思考元素之間的種種關系。在格式塔心理學中有兩個著名的理論,一個是整體論,而另一個就是柯勒提出的頓悟論。將其理論用于舞蹈教育之中,分析其在中小學舞蹈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二、格式塔心理學整體論對于舞蹈教育的啟示
格式塔心理學是將人的認知建立在感知之上。格式塔關注“人之本性”——作為感知的人、作為成長的人作為領悟的人之本性。?譺?訛在當下非職業舞蹈教育或者是中小學舞蹈教育中,我們更多的會強調動作的規范性、技巧的高超性,而忽略學生在學習時真正能夠獲得的經驗和認知。直覺——認知,格式塔中一個重要觀點。它強調人的認知是從對物質資料的感受,綜合經驗和行為來獲取。如果舞蹈教師在舞蹈教育過程中一味追求動作規范、技藝高超,以模仿、教與學的單向接受型課堂,會導致學生對于舞蹈的理解會出現偏差。自古以來,舞蹈教育以其審美功能、健身功能、社交功能、自娛功能等而作為禮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極大的作用。而到今天,似乎舞蹈教育中的審美功能被無限放大,不斷提升對技、藝的重視,而忽視了舞蹈教育的本質功能。格式塔從整體論的角度出發,可以令我們重新審視舞蹈的教育功能,及其教育內容和形式。由此教師不再是簡單的關注學生動作是否規范是否準確,而應關注的是個體身體、空間、環境等不同整體與內部元素間的關系。
早在19世紀,魯道夫·拉班就看到西方舞蹈教育的弊端,提出舞蹈教育不能以培養“超人”身體的“教育舞蹈”理論,強調身心合一,行知合一,開啟西方舞蹈教育的新階段。他在“教育舞蹈”中更加強調“體驗”所帶來的感受和經驗,而非“訓練”。對于不同年齡段,他對“體驗”二字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就以中小學為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容易感知的就是整個身體的運動和舞蹈,以此來認知自己各個部分的能力和構成。通過運用開、合、擰、轉、跑、跳、走、蜷伏、上升、降落或跨越等動作,鼓勵孩子們去運用和感受整個身體的每個部分,關注身體每個部分做動作的路線。這就與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論相吻合,這種通過整體的視角來認知各元素間的關系,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身體與身體部位、部位與部位間的關系以及其運動后所獲得的感受。
在格式塔心理學中是有將我們的世界分為心理場和物理場,觀察者知覺現實的觀念稱作心理場(psychological field),被知覺的現實稱作物理場(physical field)?譻?訛。學生作為教室中一部分,通過不同的動作、調度、道具來對這個物理場進行感知和認識。通過對心物場不同維度的分析,來拓展學生在空間中的運動軌跡,同時結合學生內心的心理需要,將其通過行為來展現在物理場之上。由此可見,空間與人體以及身體各部位間的關系不僅僅在于維度的不同。更多是人在不同的空間維度如何運動以及如何貫穿于空間之中。它是由多個部分構成的這個整體,但最后的效果又不僅僅是這些部分的總和。人的身體、各個部位、以及空間的維度各部分與整體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著層層制約、環環相扣的關系。
在舞蹈教育中,結合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論觀點,可以運用“先整體后局部”的方法,在明晰空間與人體結構、身體部位與整體運動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保證人體與空間在在情感表達上的完整性和對舞蹈的宏觀理解,從而發生某種整體的心理效應,實現人內心最真實的表達。
三、格式塔心理學頓悟論于舞蹈教育的啟示
頓悟理論是格式塔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以有名的“接竿問題”實驗得出來的結論。把饑餓的猩猩關在籠里,在籠外放有食物?;\與食物之間則放了幾根木桿,每根木桿之間有機關可連接,但都不能單獨夠到食物。猩猩在幾次嘗試無果后,突然顯出明白的樣子,把兩根木桿接起來,達到了取食的目的。?譼?訛由此可見,頓悟是一種對事物之間聯系的“觸類旁通”,具有典型的創造性思維特征,只有對事物進行整體思維才會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頓悟這種心理現象并非來自于練習或經驗的積累,而是在“感知、想象和情感等多種心理因素的基礎上,滲透著理性色彩的直覺”。格式塔心理學認為,頓悟可以通過一定的情境或情緒來激發促成。因此,學生在舞蹈課堂中通過體驗的方式,不斷嘗試,不斷感受,最終獲得動覺感受和經驗。
心理學認為,頓悟可以通過一定的情境或情緒來激發。中小學的教育中,教師往往會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場景和環境來進行課程的結構,舞蹈教學中亦是如此。由此,讓我們思考,在舞蹈教學中通過某些教學方式或者環節來激發學生參與、體驗舞蹈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們在舞蹈教學中,可以運用游戲、場景再現、即興、模仿等方式,來引出課程內容,調動課堂的氣氛。教師通過設置與課程內容相應的情境,營造符合情緒情感的某種特定氛圍,來激發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興趣,從而完成教學的內容。將舞蹈課程與傳統文化、歷史故事等進行對接,將其融入舞蹈課堂之中,以舞蹈教育這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引發學生對于事物本質的探討和摸索,提升并豐富自身的經驗,促發頓悟的形式。例如我們將茶文化主題引入舞蹈教育課程之中,通過對茶葉不同形態的模仿、茶葉工藝的過程復原來深入、強化學生對于茶文化的認識,提升學生的身體動作表達能力,最終達成課時教育目標。
此外,頓悟是一個認知思維漸進的過程,在舞蹈教學中它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建立尋求真理的積極性,也對教育者的教育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在對舞蹈教育課程、觀念改變的同時,也是教師對舞蹈教育觀念改變的過程。理論來源于實踐,舞蹈教育恰好是通過身體教育、身體動作開發的方式,來激起學生對于知識的興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學習、探索、了解新的知識,從而豐富自身的學習經驗。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把住教育的契機和學生興趣以及文化內涵,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思考,結構多樣的課程形式與內容;從多因素、多變量的考察,尋求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多種可能性。頓悟思維也是一種靈感思維,它是靈感孕育成熟的標志,也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增強舞蹈教育的藝術魅力與精神內涵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結語
上述對格式塔心理學整體論和頓悟理論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各種感覺并非孤立的存在,學生的各種感覺也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和互相作用的。在舞蹈教育具體實施中,教師要從多維度、多層次地引導學生去關注、體驗、感受、認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結合上述觀點,對中小學舞蹈教育今后的發展進行思考。首先,要拓展舞蹈教育自身的功能,在強化其審美功能的同時,開發其自身的健身、娛樂等功能,結合多種課堂模式促進中小學生身體動作發展和創造;其次,通過開展不同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對個體身體、空間、環境等不同整體與元素間的溝通、轉化及融合借助于藝術想象構成藝術通感意象,才能激發頓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產生一定的美感、情感和靈感;最后,藝術教育作為文化教育的一種手段,而舞蹈教育又是藝術教育中的一種方式,在文化教育中起著至關的作用。將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非遺文化、民俗文化融入舞蹈教育之中,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豐富學生知識,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唯有如此,也才能使藝術感覺的整體效應發揮到最大,盡情釋放出舞蹈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庫爾特·考夫卡.黎煒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美】魯·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郭小平,翟燦譯.藝術心理學新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3]【美】庫爾圖瓦·考夫卡著;李維譯.格式它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榮勝霞.格式塔心理學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12)99-100.
[5]林蘭.格式塔心理學對音樂教育的若干啟發[J].文教資料,2010,(32).
注:本文系浙江音樂學院課堂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從身體功能出發的舞蹈解剖學服務于基礎訓練的教學改革研究,編號:G001A303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