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雪梅 許雅涵 張娟 張偉偉 遲輝 殷婷婷
摘? 要:閱讀作為最為開放以及平等的精神活動。通過閱讀經典著作,使讀者出入紙本以及穿梭在不同文明和時空,讓后人創造新文化成為可能。該文經過闡述文化自信和高等教育文化流傳及創新功能,分析新時期文化自信視閾下大學生群體經典閱讀的必要性,探索新時期文化自信視閾下大學生群體經典閱讀面臨的困境,最終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經典閱讀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 文化自信? 大學生? 經典閱讀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a)-0207-03
1? 文化自信與高等教育文化傳承及創新功能
1.1 文化自信概念
文化自信作為黨、國家及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及肯定,堅定本土文化生命力信念,提升大學生群眾文化自信,對祖國自身進步發展存在推動作用。文化自信,從宏觀視角來看,即黨、國家以及民族等社會組織或群體,對文化生命力及價值的肯定和認同,信服、褒揚和認定自身文化凝聚力、認同自身文化原創力。從微觀視角來看。文化自信即社會中的個體,對其集體、民族以及國家文化的堅定信念、充分認同以及肯定,是個體對自身文化的身份認同與價值認同。習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闡述,文化自信源自民族5000余年的文明與歷史,是我國文明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其根植在祖國革命文化、先進文化中,熔鑄在祖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簡而言之,文化自信涵義包含:肯定國家優秀文化,對人民、黨在建設與革命中形成紅色文化自信,對祖國先進文化具有足夠自信。
1.2 高等教育文化及創新功能
文化傳承、人才培育、社會服務和科研工作及創新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作用。其中,文化傳承和創新作為其他功能的基礎,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產生具有重要價值。高等院校是價值、知識與學術共同體,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場所。文化屬性作為高等院校的本質屬性,也是傳承文化、創新文化以及引領價值的文化機構。學校不但是傳承文化的主要媒介,也是創新文化的主要源泉,是指引未來的主要精神陣地。在國家推崇創新的新時代下,高等院校應貫徹與時俱進理念,尤其在國力競爭日益強烈的網絡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與綜合能力對國家的發展與進步正相關。因此,在國家文化自信思想引導下,利用學校圖書館以及學科教學,開展經典閱讀教育活動,對大學生增加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信念,有重要價值。
2? 新時代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經典閱讀的必要性
2.1 經典閱讀是國家傳統及重要教育觀念
我國文化體系作為人類文明歷史中唯一未被中斷的文化,經過歷史沉淀,古代學者為后人留下濃厚的文化著作,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我國傳統教育體系中,背誦經典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及觀念。例如,我國傳統社會,教育工作者由學生啟蒙教育階段開始。首先,要求學生熟練背誦《三字經》,在邁進正式教育后,教師為學生講解四書五經,并要求學生背誦。我國傳統風俗中,對孩子“抓周”涉及到書本層面較為關注,若孩子抓到書籍,是整個家庭均感受到榮耀的事件。可以看出,在我國古代時期,國民已經十分重視經典著作的閱讀,并貫徹學以致用的文章閱讀理念。
2.2 閱讀經典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
近些年,中外歷史發展驗證,在當今社會,大學生群體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基于這一背景下,二戰后,發達國家戰略家以及政治家在新中國成立后,密謀利用自身文化影響我國青年群體。至今,我國大學生群體仍受外來文化所影響,也是西方文化侵蝕的主要對象。目前,我國文化擁有三大板塊:一是源遠流長以及博大精深的傳統優秀文化。新時代下的中國,只有持續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創造性發展,才能確保我國文化的底蘊。二是紅色文化。只有在新時代下持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精神,才能在網絡時代下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動力。三是社會先進文化。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只有在建設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踐行中不忘初心、閱讀經典弘揚傳統文化,才能確保文化自信擁有其開放特征和發展活力。
3? 新時代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經典閱讀面臨的困境
3.1 大學生閱讀經典過于注重淺閱讀
由于網絡化、數字化及社會信息化導致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生活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快速的生活節奏,使人們已經被潛移默化地送進視圖時代。淺閱讀、時尚以及流行閱讀漸漸成為現階段書籍閱讀的主流方式。同時,閱讀游戲化、娛樂化以及碎片逐步成為流行閱讀方式。電子設備開屏即海量信息轟炸,展屏即娛樂閱讀,關屏即思考休眠。閱讀心態不穩、淺嘗輒止、偏愛娛樂以及不求理解文章涵義等成為目前閱讀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大學生在經典閱讀時,隨手閱覽現象嚴重,數據采集成為研究的主要內容,思考則成為拍攝記錄。大學生無法靜下閱讀經典書籍。除此之外,通過分析大學生群體經典閱讀情況,多數大學生存在缺乏對經典著作的閱讀興趣與動機,以及閱讀方式單一等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即學校對我國新時代大學生經典閱讀重視度不足,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沒有起到充分作用。
3.2 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及熱情
新時代,我國社會轉型進程加速,市場經濟機制成熟,世俗型消費社會成型,網絡技術的興起,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我國大學生群體經典閱讀情況并未達到預期目標。在學生對閱讀經典文學的激情與愛好欠缺方面有所體現。尤其在改革開放后,伴隨現階段國家社會物質化、商品化、城市化的流行,致富觀念成為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主旋律,推崇獻身真理以及崇尚氛圍被邊緣化,學生閱讀意識較弱,優秀閱讀習慣及與行為漸行漸遠。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群眾人均閱讀量為4.7本,人均電子作品閱讀量為3.16本。成年群體人均手機應用時間為每天約80min,人均網絡應用時間為每天約60min。約40%的成年人認為自身閱讀書籍數量偏少,64%的成年人認為相關部門應創辦經典閱讀活動。在這一閱讀環境及氛圍下,受應試教育影響深遠的大學生,經典閱讀面較為狹窄。并且,因新時期大學生沉迷在網絡和移動設備中,致使大學生經典閱讀愛好及激情不足。
3.3 大學生盲目崇拜外來文化
信息時代的來臨,文化無邊界。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碰撞和交流漸漸趨向深度發展。在國際化背景下,雖然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交流和傳播,但在傳播手段以及文化包裝等層面,相較于發達國家仍處在弱勢。伴隨外來文化持續滲透與涌入,日韓音樂以及歐美影片受我國民眾推崇。大學生受“歐美潮流”以及“日韓潮流”等文化無形的影響,我國多數青年人對國家文化自信及認同逐漸降低。同時,由于部分大學生辯證思維薄弱,致使其盲目推崇外來文化。“和而不同”思維作為我國優秀文化之一,是我國對待外來文化的積極心態。在國際化背景下,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由于部分大學生對“和而不同”思維了解較少,對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間關系的處理方式錯誤,促使高等教育在執行經典閱讀活動時受到部分因素約束。
4? 新時期文化自信視野下大學生經典閱讀的實施措施
4.1 基于新媒體的閱讀推廣活動
新媒體時期,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遭受以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用作閱讀工具的閱讀模式沖擊。淺閱讀以及以娛樂為主的數字化閱讀是新型閱讀模式的主要特點。紙質書籍閱讀方式顯著減少。這一環境下,教育工作者應認知到移動閱讀在我國大學生內心的地位并不是不能逆轉。針對這一新興閱讀形式,學校與教師應探究其優勢與特征,以此來助力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同時,通過新型閱讀模式,促使大學生對閱讀經典作品產生興趣。首先,利用微博、微信、學校官網等新媒體,面向全體大學生,向其推薦書評、經典書籍以及語義詮釋等,以此來確定閱讀內容,調動學生對閱讀經典文學的樂趣。其次,運用新媒體較強的互動性特征,依據學生閱讀興趣,建設多個微信群。引導學生經過在線溝通與他人共享經典文學閱讀心得。通過這一方式,深化對經典書籍的理解,進而強化閱讀成果。由于新媒體蘊含的內容較易出現社交化、碎片化以及視頻化等趨勢,在通過新媒體呼吁經典閱讀時,通過簡短的文字與大幅圖片和投票與視頻等多樣化手段有機結合,以此落實強化文化自信的最終目的。
4.2 呼吁學生積極進行經典閱讀
經典閱讀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強化大學生文化自信,學生參加的積極程度與經典閱讀活動的成敗正相關。大學生群體作為經典閱讀相關活動受體及主體,而閱讀經典著作內生機制是經典閱讀的動力和根本。一方面,學校應呼吁優秀班級干部、社團以及經典閱讀愛好人士積極參加。通過這些人的參加,助力經典閱讀推廣,帶動、影響其他學生,使大學生群體主動、自覺閱讀經典書籍,使讀者作為經典閱讀活動推廣的主體。另一方面,學校應及時創新相應機制,建樹激勵體系。例如,經典閱讀大賽獲獎者可加學分等方式,推動經典閱讀的普及與發展。除此之外,學校應利用多渠道、多層次以及多形式的協作,緊貼文化自信主體,構建文化認同氛圍,以及經典閱讀校園文化。只有最大程度地發揚學生閱讀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加經典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培育文化自信與建樹文化自信有機結合,經典閱讀活動才能在大學院校持續發展,大學生文化自信才能持續提升。
4.3 強化經典閱讀推廣工作者文化自信和業務能力
閱讀推廣工作者文化自信和其能力強弱,與經典閱讀活動能否在大學校園中有序進行正相關。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經典閱讀推廣者呈現出來源多元化、能力參差不齊等問題,對經典閱讀推廣造成一定消極影響。雖然大學生自身已存在一定獨立思考才能。但其作為接受高等教育主體,其可塑性較強,作為經典閱讀活動推廣者,應擁有以下素養。首先,內心認同和喜愛民族優秀文化。只有在內心層次喜愛并對本國文化具備一定自信,才能利用言傳身教熏陶學生。其次,具有較強的古典文化素養及歷史知識。閱讀推廣者只有自身具備較強的歷史知識和文化水準,才能更好地推廣經典閱讀。通過自身知識與文化,為學生講解傳統文化及經典書籍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熱愛經典書籍。閱讀推廣者自身應具備準確的閱讀習慣,并具備較強的閱讀修養。只有擁有堅實的閱讀基礎,才能大力推行經典閱讀活動。除此之外,院校應提高推廣人者群體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基于新時期的經典閱讀工作的開展,應提出更高的標準。推廣者應在具備足夠知識掌握量的同時,還應了解計算機技術、信息理論和技術與網絡技術,通過信息手段傳播經典閱讀的價值與趣味性,并呼吁大學生群體積極參加經典閱讀,以此來提升自身文化自信。
5? 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環境下,國家極為重視加強文化軟實力,提升人民群眾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中,閱讀經典作為提高大學生群體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徑,學校相關工作者及部門應倡導閱讀經典著作,加強經典文學作品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功能。但當下,我國大學生在閱讀經典方面依然存在較多難題。因此,學校應通過新媒體實施閱讀推廣活動,強化經典閱讀推廣工作者文化自信與能力,激發學生經典閱讀積極性,有效優化當前大學生群體閱讀困境。
參考文獻
[1] 戴瑩,杜葉龍,周玉艷.基于圖書榜單的高校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3):111-115.
[2] 李衛紅.文化自信指引下高校圖書館開展經典閱讀的若干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7):102-106.
[3] 許亞潔,喻熙榮,羅錚,等.芻議改善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經典名著閱讀現狀[J].新西部,2018(24):154-155.
[4] 左馥.文化自信視角下公安院校大學語文的定位與實踐[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8,20(6):120-124.
[5] 司曉宏.論文化自覺理論視域下的大學生經典閱讀[A].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2015年大學素質教育高層論壇論文集——素質教育與大學教育改革[C].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2015:6.
[6] 鄭麗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7(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