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文俊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背景下,隨著祖國教育的不斷改革,高職院校的教育觀念也要隨之進行變革。創新思政教育課程能培養學生具備新時代的用人需求,培育學生創新性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文分析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意義與內容,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提出合理的教學改革,以期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一些理論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a)-0233-02
在新時代背景下,為認真落實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注重視人文關懷的樹立與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創新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思想,促進我國教育思想的有效發展。
1?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傳統的思政教學都是偏向于理論,從而影響到思政課的實踐性。從當今的思政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教學中出現最多的就是應付式教學,很多高職院校開展思政課程也只是走個教學過程,沒有真正重視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這樣的課程開展得毫無意義,缺乏針對性、實效性,無法讓思政課程的核心優勢發揮出來,所以開展思政課程的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1.1 時代發展的需求
當今是科技化時代,互聯網遍及各個領域,也給我國教育學行業帶來教學上的推力,讓教育模式不斷被優化,為教學提供了豐富且廣闊的學習資源,教學模式也不局限于傳統單一的方式,呈現的是多樣化的形式,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資源上的獲取;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各樣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讓學生的注意力無法專注于學業,電子設備的豐富性已經吸引走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的系統教學會顯得力不從心,教育部門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教學的針對性策略,就無法讓學生獲得思想上的成長,也無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重視把學生培養為社會需求的人才,沒有與時俱進,沒有創新精神,就會讓學生對理論的學習無法產生興趣,思政課程就發揮不出它應有的作用。
1.2 落實國家教育的方針,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是思政課程的根本思想所在,也是國家素質教育大力普及的必要性,培養國家需求的創新型、高素養的人才要求。素質教育包括了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健康心理教學、創新創業等內容。為了迎合國家的教育發展理念,高校在思政教育時應該突出立德樹人主旨,培養學生的正確思想與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去鼓勵學生為了夢想而拼搏,去學習自身感興趣的知識內容,敢于創業,所以高職院校在思政教學時應該與時代的發展方針進行結合教育,適當去鍛煉學生的實踐性,為國家培養高技能、高素養的綜合人才。
為認真落實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注重視人文關懷的樹立與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
1.3 優化高職院校思政課程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的理念上,高職院校不同于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課,他們是即將步入社會的人員,是為國家的發展而進行努力的青年人才,不應該以傳統的模式只注重理念而忽略學生的實踐性。在教學內容中,很多教師都是以教材的內容進行知識的講授,沒有結合國家最近發生的大事、政界傳達的思想進行實際的教學,這樣就是忽略黨和國家的新實踐、新思想。講課的方式單一且存在誤區也是思政教學的一大弊端,雖然有運用新媒體進行教學視頻的播放,但有些視頻還是與教學的內容不符,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無法發揮,這些都是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無法達到效果的因素。必須建立一個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根本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參與到課程的教學中,從學生的素質教育入手,并將思想道德與素質教育,還有高校文化進行結合與建設。教師與學生可以一起開展實踐性較強的活動,比如培訓、講座、面向社會服務、關愛他人等,建立校園文化,去服務身邊人、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等。
2?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徑
2.1 注重教學理念的更新
思政教師的教育方式要與時俱進,跟隨新時代的教學思想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與探究。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各大高校的教學影響已經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改變,所以部分高職教師仍然習慣于傳統教學的單一方式,沒有利用當下網絡時代的教學便捷性,不敢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要想使思政教學的核心價值得以發揮作用,就要讓高職教師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注重理論知識隨實際情況不斷更新,還要更新教學的理念,去掌握一定的互聯網教學的方式,借助網絡有效促進教學的效率,這也是思想政治得以貫徹學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2.2 提升政治理論教學的親和力
高職院校有自身的教學特點,不論在辦學條件、辦學環境、培養目標、學術研究等,高職思政課的開展也有自身的特點,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教學方式的發展規律,去發揮自身已有的優勢、去傳遞思政教學的真正意義。要發揮高校思政課程的最大特點,組織開展常態化、制度化的集體組織,去提升思政課程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校要解決思政教育教學的問題,讓教師所講的內容都能被學生有效掌握,就需要靈活課程的教學方式,深入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自身的特點,從而讓教學手段具有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還有一種就是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加強對課程的研發,去弘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為學生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抱負。
2.3 加強思政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去培養自身相關的道德情操,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思政課教師要將教學工作與科研緊密結合,通過兩者的關聯,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品德,可以通過教學搞科研,為科研提供新的研究道路。教學中要突出內容的重點、理論難點,并結合當今社會的相關熱點進行教學的演講,在其中也可以與學生的興趣結合,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面,將理論層面的熱點與實踐層面的熱點進行結合,讓思想文化變得多元化、貼近學生的需求特點,將新時代的知識與思政課的建設緊密結合,并學會對課程的內容進行創新。
3? 結語
在新時代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學應結合當今的實際進行課程上的改革與創新,去增加思政的吸引力與親和力,重視思政教學的實踐意義,從而增加學生的道德修養與人文關懷,為國家與社會提供高技能、高素養的綜合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成.新常態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人文關懷的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89.
[2] 佚名.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改革開放40周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研討會綜述[J].北京教育:高教,2018,831(9):38-40.
[3] 佚名.新時代高職思政工作路徑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11):14-15.
[4] 韓剛,彭彤.微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39(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