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霞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
引 言
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體表現為他們在遇到復雜的社會環境的時候第一時間做出的能夠適應環境的反應行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需要他們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具有個性以及創造能力,當前更加強調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需要不斷增強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
一、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社會適應能力是對專業人才的必要要求
與高等院校的學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比較差,而且高職院校本身沒有比較好的軟硬件基礎設施。隨著我國的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當前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培養,時代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高新科技人才,所以,當前學校在培養學生的時候,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也是當前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能夠有效的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
高職院校當前在社會上的認可度仍然不高,為了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名聲,首先要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而檢驗學校教學質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學生的質量和素質。就當前來看,我國的高職院校越來越多,對學生的爭奪情況越來越激烈,要想擴大學生來源和質量,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是前提。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具有專業技能的社會性人才,具有技術應用型的特點,如果學生個人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那么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就會很有優勢。
二、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措施
(一)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的教學
高職院校中通常都有很多個專業可以選擇,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進行體育教學和鍛煉的時候,要針對性的教學,不能夠一概而論,教師要將體育教學的內容與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有效地聯系起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日后的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對于一些特殊的專業,比如在進去工作崗位之后,工作強度比較大的工作,在進行體育訓練的時候可以加強練習。在體育活動安排的時候,也要考慮學生日后的工作性質,合理安排活動類型。
(二)在特定的社會情境下教學
其實,很多高職學校和社會模式差不多,可以看成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這個小型社會里,體育教學活動就屬于社會活動的一種。體育老師在日常體育活動安排的時候,不僅要重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的培養。訓練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挑戰以及競爭,不同的活動會遇到不同的對手,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這些情況其實就類似于社會問題,可以對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有所鍛煉。在教學的時候,要給學生灌輸團隊的重要性,讓他們共同協作,一起努力實現目標,最終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這同時也是社會適應能力的一種培養。為了保證體育鍛煉的效果,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當中,將體育活動當成真正的競賽,提高競爭與合作意識。
(三)重視學生意志毅力的磨練
學生接觸社會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因素,也有很多的阻礙,一開始步入社會,難免會遇到各種手足無措的困難。為了防止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喪失勇氣,臨陣退縮,一定要在學校教育的時候加強對學生意志力以及自信心的磨練,讓他們以一種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社會中的各種困難。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的體育訓練時,要對學生設計一些相對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類型,讓他們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許在訓練當中會出現各種問題,遇到的困難很多,但是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目標,最終完成任務,就能夠起到鍛煉的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堅定陽光體育的教學
就當前各種相關的調查來看,高職院校每一周為學生安排的體育課程非常少,因此很難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基本上都在下課時間去自我培養,在各樣的情況下,陽光體育活動的實施非常有必要,同時也要堅定地去完成。可以使用的比較合理的方法為,首先要讓學生對其他專業知識課程內容充分掌握,然后根據學生的時間以及體訓鍛煉的習慣,有效地利用學校的社團以及各種俱樂部等,為學生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具有社會性質的體育活動和項目,確保學生的體育學生實現良性互動循環,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彼此協作的過程中共同進步,同時,與他人的交流互動也有利于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結 語
在當前我國對教育特別重視的情況下,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和內容,順應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培養更加優秀的社會性人才,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他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能夠更加從容的應對各種問題和困難,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提高自我價值,進而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左家偉.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J].學園,2014,(6).
[2]邱艷坤.論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9).
[3]張容.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