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對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進行了研究,闡述了語文自主學習的概念,認為語文自主學習具有自主性、超前性、獨立性和異步性。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夠體現素質教育思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減緩學生學習的壓力;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應優化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創設情境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 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拓寬視野。
【關鍵詞】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為了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的人文素養,語文教育顯得特別重要。《中學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必須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強調教師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注重教學效果評價的靈活性,要求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語文自主學習為基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使自身形成較好的控制力,進而學好其他各科知識。
一、語文自主學習概述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自主”意指“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語文自主學習是指對自己的語文學習活動具有自我決定性和主宰性,依靠自身能動性而進行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活動說明了教師雖然起到主導作用,但在整個語文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的對象和落腳點終歸是學生。語文自主學習具有以下特點:(1)自主性。人本身具有能動性,自主學習是以人的能動性為基礎而進行的學習,不受外力所強制。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并非學生自身被動、消極地去學習,這樣的自主性,依靠著自律性和控制力。(2)超前性。與傳統教學相比,自主學習具有超前性,即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能夠自主地預習語文課程,并通過自身的知識結構對課程有著新的認識和了解,在課堂中解決預習時不會的難點和重點。(3)獨立性。自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獨立性的一面上,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獨立開展學習活動,自行解決現有發展的問題。(4)異步性。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進行跳躍式的超前學習,不必拘泥同步學習,允許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行選擇學習資料的權利 。
二、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意義
(一)體現素質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能力的培養,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基礎。語文自主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聽、說、讀和寫的能力,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參與其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思想的主要方面,根據學生自身的認知和知識結構,自主獲取新的知識,從而將新的知識進行理解、思考和消化,這一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詮釋,素質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實處。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語文上課之前進行自主的預習和學習,能夠很好地了解語文課程的重點,將預習中的難點留到課堂上。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預習的實際情況,獲取預習中不會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授課時,采取直觀的教學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習的參與熱情,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以后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少走彎路,促成學生積極有效地自主學習。
(三)減緩學生學習的壓力
自主學習是學生的自覺主動學習,而非被動學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缺乏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常常在壓力下進行被動的學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他們覺得語文課程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將語文視為洪水猛獸。久而久之,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心力交瘁。相反,學生對語文的自主學習是自己對語文感興趣,因而愿意在語文課程中尋找快樂,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心里不會產生壓力,相反是快樂,這也減緩了學生學習的壓力。
三、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優化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能割裂,雙方是互動的關系。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是學生,因此,培養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時,一定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能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教師扮演著引導和指導的角色。同時,教師是教學方法的使用者,在語文教學時,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地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將語文教學相關內容傳遞給學生,而且還將語文自主學習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地進行學習,強化自主思考能力。
(二)創設情境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說明了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培養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教學環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軟硬教學設施,增設與語文教學內容相關的布置,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感官被刺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科學的進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現代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現代教學手段,借助新媒體創設多元化情境,使學生能夠融入其中,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完成語文的學習。
(三)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拓寬視野
中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培養,僅依賴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顯然是不夠的。中學生語文的學習和教育需要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生學習語文課外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課堂內的語文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文字的運用和理解能力,從而使學生對漢語的使用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而課外的語文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語文結構,陶冶情操,進一步了解社會,親近自然,對社會的生產和生活了解更加真實,豐富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力。
參考文獻
[1]伍蓉.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12).
[2]陳茸.語文教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J].語文建設,2016(1).
[3]楊瑛.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4]肖艷平.促進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有效模式與手段[J].學周刊,2012(3).
[5]陳項國.淺談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J].讀與寫雜志,2014(1).
[6]趙明亮.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J].文教資料,2011(7).
作者簡介:劉海霞,女,1970年生,大學本科,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