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
【摘要】素質教育強調要確立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需要教師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采用合適而有效的教學策略,促成學生愿意參與,渴望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互動中獲得學習效果,生成高效課堂。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讓課堂有語文味,有文學情趣,并推動和諧生態的課堂氛圍的生成。本文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趣有味的推進和高效課堂的生成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語文味;文學情趣;推進;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具有了一定的閱讀分析能力。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全是老師講授的話,學生可能沒有興趣,沒有熱情。在強調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當下,我們要以生為本,讓學生在課堂有興趣地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需要注意改變教學方式,努力讓語文課程有語文味,讓學生有課堂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讓學生在有趣中學習和提升。
一、語文課堂要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要認為學生基本都漸趨成人了,其實,愛玩、喜歡新奇的心理還是有的。如果我們不注意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調動,不能激發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可能還是低下的。
(一)讓問題推動學生的學習探究
高中語文教材都是語文知識性、人生成長教育性兼具的。就這兩個方面,都有值得發現和思考的問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推動學生主動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我們可以通過問題的形式推動課堂教學的開展。如在散文《懷戀紅狐》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學生能力培養的側重,以及文本的寫作特色、要表現的主題等方面設計一些問題。如在導入階段,可以讓一兩位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是什么,為什么?自己讀過哪些寫動物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你是怎樣看待文中描寫的動物的?在課文學習中,我們可以先由題目“懷念紅狐”的解讀開始,問學生這篇課文可能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在學生思考和表述之后,我們給學生快速閱讀的時間,可以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寫了紅狐的哪些事情?在具體內容分析中,我們可以問學生:我和爹“捕狐未遂”就“扒窩取崽”,并且“挾崽歸家”,對紅狐來說會怎樣想,會怎么說?作者最細致地描寫了紅狐在庭院的行為,就這一段,你發現并獲得哪些寫作特點?再有,就是具體句子的賞析,如“我暗暗慶幸自己遭遇了紅狐,才在童稚的無憂無慮中辨別出一種特殊的味道……”其中,“特殊的味道”的含義有哪些?我們還想到了哪些?
通過問題讓學生有閱讀學習的方向。當然,要生成有趣味性的課堂,我們這樣的提問,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出,讓他們在課前準備好問題和答案,然后,讓其他同學思考與回答,并對問題是否準確、全面進行討論。
(二)運行新穎的教學手段激趣
隨著數字化進校園,我們的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多媒體使用,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如《我與地壇》的學習,我們要了解史鐵生。這里,我們可以展示史鐵生不同時期的照片,通過年輕和癱瘓只能坐在輪椅上的情形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更能體會身殘志堅的可貴。再如《像山那樣思考》,我們展示月夜狼嚎的圖片,配上狼嚎的聲音,展示被鹿破壞了的山林草地等,學生在視聽結合中,在圖片直觀的感受中就會對自然的保護、生態的平衡等有著清晰的認識和理解。當然,多媒體使用,不只是簡單的圖片、音頻或者文字,還可以進行及時有效的互動。以往,我們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問題解決方法,會把學生的當堂鞏固完成的答案進行實物投影。但是,如果我們組建微信群,讓學生將課前預習和疑問發到微信群中,老師再進行設計,在課堂上使用,學生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
二、語文課堂要有味,讓學生獲得人文滋養
語文課堂要有味,可以是語文味,就是讓學生發揮主動性以獲得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但是語文的學習不只重語文知識的學習,正如語文的核心素養不只是基本的語文知識素養一樣,還有人文性等方面的素養。有人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文文化,就會不打自垮。因此,我們要讓高中生愛上語文學習,喜歡語文課堂,能夠獲得人格、品質和思想方面的成長,就要重視學生人文方面的素養教育。
(一)重視文本的人文與人情味
高考是語文教學的風行標,誠然是不錯的。但是我認為高考是平時語文教學的檢測,如果我們平時語文教學沒有重視高考風向,那么,我們的教學可能就是有不足的。如2018年江蘇卷的小說閱讀《小哥倆》寫的就是一個讀書人的家庭中的生活故事,里面的每個人都是向善的,特別是通過兩個小孩來表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從兒童的教育方式、生活情趣等來傳遞生活中的善與美好。那么,我們在教育中,就要注意這樣的人文性和人情味的教學。如《我與地壇》中寫了我與地壇、我與母親兩個部分的內容,前者體現著人文性,后者可以認為是人情。再如《邊城》中的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人們之間的和睦相處等。可以說,語文肩負著學生人格的健全的重任,我們的教學不能只局限于字詞句章的學習,否則,沒有很好的人文素養也讀不好文章,更對他們的成長、成才有著巨大的影響。
(二)突出文學味與生活情韻的教學
在對2018年高考卷的分析中,較多的題目都有著文學味,如語言語用第1題,這道題是近義詞辨析,姑且不看這四組近義詞,其整體語境是指導學生如何正確看待經典,如何獲得經典的教養。而“性靈說”代表人物袁枚的《重到沭陽圖記》夾敘夾議地寫了生活的事件。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突出對學生文學味的挖掘和生活情韻的吸納。如林清玄的《可以預約的雪》,題目富有詩意,而且在閱讀之后,我們才知道這里的雪用的是比喻,而整體文章則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生活的不幸,如何客觀地生活。當然,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脫離了學生生活,學生沒有進行情感體驗、生活體驗參與的閱讀也感受不到其中的生活哲理。
另外,為了課堂教學的有趣、有味,提升學生的語文視野,我們還要注意引領他們在課外獲得知識、能力和素養。我們可以在課堂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介,搜集、整合一些新聞信息,或者一些閱讀體驗和收獲等,讓學生了解眾生百態、人情冷暖、世間萬象等,這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激發和調動,努力生成有語文味的、有學習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推動學生在問題引領下閱讀思考,運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愛上語文的學習活動。如此,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董麗君.論高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J].課外語文,2018(28).
[2]李慧.淺談如何讓高中語文課堂更加有趣有味[J].中華少年,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