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新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我黨重大的理論創新。今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更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黨的政治建設作出了政治性、系統性、統領性、針對性的部署和安排,是我黨歷史上首個關于政治建設的專門文獻,是堅守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百年夢想的根本保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政治建設;理論;實踐
90年前古田會議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是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綱領性文件。黨的十九大提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是我黨重大的理論創新。今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更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黨的政治建設作出了政治性、系統性、統領性、針對性的部署和安排,是我黨歷史上首個關于政治建設的專門文獻,標志著我黨對政治建設認識的深化升華。
一、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堅守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為勞苦大眾的徹底解放而斗爭的,樹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治旗幟。回顧我黨的歷史,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鄧小平的“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澤民的“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的“以人為本”,無一不彰顯人民情懷。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到我們黨面臨的脫離群眾這一最大的危險,堅持把民心作為最大的政治,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根本政治立場,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加強黨員的思想洗禮,把黨和人民緊緊聯系到了一起。《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立真摯的人民情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習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諄諄告誡全黨同志“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這些都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光輝,是我們黨新時代群眾工作的政治宣言。
因此,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就必須順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始終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切實維護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持續從人民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持續不斷地幫民富、促民享、解民憂、保民安,持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靠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之所以取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關鍵就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統一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的重大風險,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以及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我們要“踏平坎坷成大道”,就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就必須堅定“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是全方位的,但最重要的是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最關鍵的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以其堅定的信仰信念、鮮明的人民立場、非凡的政治智慧、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歷史擔當、高超的政治藝術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創造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推動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并帶領中華民族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事實一再證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時代的選擇。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贏得重大勝利,就必須旗幟鮮明地增強核心意識,在思想上高度認同,在情感上衷心愛戴,在組織上堅決維護,在政治上堅決捍衛,在行動上始終緊跟,真正把全黨全國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筑好同心圓,共繪新畫卷。
三、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實現百年夢想的根本保證
干部素質第一位的是政治素質,領導能力第一位是的政治能力。在推進“兩個一百年”的征途中,我們有堅實的發展基礎、強力的民意支撐,但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持續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切實破除“經濟指標實在、政治建設飄渺”“經濟優先、政治靠邊”“能力強的干業務、能力弱的干黨務”“政治建設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等錯誤認識和做法,堅決把業務與政治融合起來,切實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堅持摒棄不合時宜的“雜音”“噪音”,真正做到“任憑風吹雨打,我自閑庭信步”。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針對政治能力認識不清、判斷不明、落實不力等情況,對各級黨組織、國家機關、群眾組織、國有企事業單位做什么、怎么做都予以了明確指示,尤其是對黨員干部提出了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善于從政治上研判形勢、分析問題,強化憂患意識、風險意識,提高風險處置能力、增強斗爭精神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實現了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覆蓋,為我們增強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切實的操作性。
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先導工程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正氣充盈才能百害不侵。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自身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從1978年恢復中紀委,到1985年首次提出“從嚴治黨”,再到2014年首次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表明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和黨的自身建設認識的不斷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用“八項規定”立規矩,通過“打虎”“拍蠅”“獵狐”亮利劍,全面從嚴治黨取得卓著成效,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尤其是創造性地提出了“凈化政治生態”的要求,并把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作為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來抓,沉疴痼疾得到有力糾治,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但我們也看到,凈化政治生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一些行業、一些地區已造成的政治污染尚未徹底修復,平淡化、庸俗化、隨意化的黨內生活,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收斂、不收手的貪腐行為等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不同程度出現反彈,凈化政治生態仍任重道遠。
政治生態猶如自然生態,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這就需要我們正視政治生態建設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通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來“浚其源”,通過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來“涵其林”,通過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來養正氣,通過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來固根本,通過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來展其效,切實以黨的政治建設來內正其心、外正其形,入腦入心、篤信篤行,真正把管黨治黨的螺絲擰得更緊,把從嚴治黨的要求抓得更實,守護好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既是當今政黨的共同屬性更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征,既體現了薪火相承更體現了與時俱進,既是當務之急更是永恒主題。這就需要我們時刻明辨是與非的分界線、行與禁的分水嶺,以心中有黨堅定政治立場,以心中有民夯實政治根基,以心中有責增強政治擔當,以心中有戒凈化政治生態,切切實實把各項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黨的十九大報告[R/OL].(2017-10-18)[2019-09-02].http://www.xuecan.net/wenku/22472.html.
[2]張志明.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讀本[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8.
[3]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十講[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9.
[4]張志明.加強政治建設,提升政治能力[J].學習時報,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