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怡
【摘要】社會在不斷地進步、發展,教育方面也成為各界人士的關注焦點,課程得到不斷創新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成為教學核心。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灌輸性,經過改革后,放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性閱讀,提高其閱讀、學習的效率,并靈活運用到寫作中,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教學過程中,將閱讀和寫作充分結合,此方法更符合當代學生心理發展的真實需求與發展,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給后期學習奠定良好、扎實的基礎,從而實現全面性、綜合性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閱讀教學;寫作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學中語文閱讀與寫作進行結合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不斷積累寫作素材
推動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的首要動力是興趣,唯有先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完成閱讀。所以,在現實中,授課老師應采用科學、高效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如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時,可借助生動、豐富的情節吸引其注意力,進一步促使其形成勤于閱讀的好習慣。不僅如此,閱讀結束后,教師需引導學生整理文章的精彩段落與主要內容,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并將其靈活運用到寫作環節中。現實中開展閱讀教學時,遇到名言警句、名人典故時,教師應指導并要求學生摘抄,日積月累,必定會發揮重要的作用。運用該方式,促進學生閱讀積極性提高的同時,還培養了其優秀的閱讀習慣。
(二)擴展學生知識層面
對小學生來說,其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很少接觸外界環境,因此為擴展學生知識層面,教師需指導學生閱讀大量課外書。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對各國的風土人情、名人事故以及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等進行了解,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因此,針對這種情況,為給學生提供優質的閱讀平臺,開展閱讀教學時,需將閱讀與寫作進行充分的結合。如班級中創建閱讀一角,并實施相應的激勵制度,從而激發學生積極閱讀的興致。不僅如此,閱讀環節結束后,教師還應組織對應的練筆活動,讓學生記錄下閱讀過的文章,方便同學間進行讀后感交流。而且,學校需大力支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閱讀環境,如建設圖書室、購置豐富的課外圖書、舉辦閱讀和講故事等一系列比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進一步促進其閱讀積極性的提升。
二、目前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輔導種類偏多,而學生辨別力、選擇力較弱。文化市場不斷發展,受利益影響,市場中存在諸多濫竽充數的現象,很多形式單調、內容粗俗的作品打著文學的旗號,對小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部分讀物存在血腥、暴力的內容,而小學生缺乏辨別、鑒賞的能力,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2.教師整體綜合素質仍需增強,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目前很多學校進行語文授課時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模式依然較為保守,主要是進行強制性的灌輸,此環節中偶爾會加入些相關的教學活動,但僅是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學習,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對學習缺乏興趣,而學習過程變得枯燥乏味,無法真正掌握知識,學習效率不佳。
3.學習過于被動,缺乏學習興趣。對于閱讀、學習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而言,正處于理性思維不發達且好奇心較強的階段,閱讀大量文字極易產生負面情緒,并且注意力無法集中,這種狀態下,想調動起學習興趣具有一定的難度,這種原因將直接影響并降低教學效率。
三、通過語文閱讀教學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教學方式要合適,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
教學環節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應當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了解并調整其教學方式,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基本能力,也應受到教師的重視,為了有效調整教學方式,授課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進行了解、熟悉。學生對文章詩句進行賞析時,授課教師需給予正確引導,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其中心思想。授課環節中,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反復練習,促進其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如課堂上學到課文可當作賞析訓練的素材,教師可對其進行充分利用,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精確性。只有當教師了解、熟知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后,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予針對性的教學,對全體學生個性與獨立的發展進行重視,充分了解學生個性后,以此為基礎,選擇適合該學生的書籍,并指導督促其認真閱讀,充分發揮學生自身優點,促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激發學生閱讀、寫作的興趣
語文課堂上,由于學生比較敬畏教師的原因,導致其不敢踴躍發言,無法表達自己真正的內心想法,這將影響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成效,同時也會影響閱讀、寫作教學的成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智慧,利用綜合、全面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其提供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建立友好的師生情,用愛心、耐心去對待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有利于開發學生思維,能夠在閱讀、寫作時擁有更多靈感,為想象力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從而提升創造力。
(三)通過閱讀進行寫作素材的搜集
新課改后,不管是必修課文還是選修閱讀材料,都是典型的內容及結構。為實現課堂中閱讀和寫作的有效結合,教室應帶學生對文章的結構以及語言的表達方式等進行認真分析,然后再仿寫練習。舉例說明,閱讀一篇優秀的文章,首先學生要通讀該文章,分析其寫作特點、思路以及修辭手法等,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這種條件下,再鼓勵學生仿寫。教師應對學生進行下列指導、要求:邊閱讀邊對寫作材料進行收集,閱讀后對心得進行總結,將輸入、輸出的知識緊密結合。對晨讀午讀時間進行充分利用,邊閱讀,邊理解,邊思考,注重詞語積累,提高讀寫的能力。需注意的是,摘抄積累閱讀中優美詩句時,教師應充分落實擴寫、仿寫、縮寫等訓練,充分融合讀和寫,促進教學成果的提高。
(四)通過寫作對閱讀教學成果進行檢驗
新課改后,閱讀教學占據重要位置,教師對個性、探究性及創造性的閱讀方法越來越重視。不但要重視方法,還要規劃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進行科學指導,提高閱讀效果。閱讀、思考、討論是閱讀教學的三個核心環節。閱讀后,教師須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思考、討論,將其見解、心得進行分享,對學生個性培養給予重視。如為促進學生進行交流,可在課堂上舉行閱讀心得交流會。對學生閱讀成果進行檢驗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寫作。進行此項教學時,需鼓勵學生靈活、準確地運用平時閱讀所積累的寫作素材,以讀促寫。通過學生的寫作來檢驗其閱讀的成果,適當進行點撥與鼓勵,促進學生讀寫興趣的提升。
四、結語
處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促進學生閱讀水平、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需充分將語文閱讀和寫作進行結合,這是進行語文課程改革深化的必然需求,進行科學、正確的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性閱讀、學習,在閱讀中不斷積累素材,激發靈感與寫作熱情。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深入思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實現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魏艷杰.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之研究[J].學周刊,2018(7).
[2]孫運安,楊倩.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探索[J].學周刊,2018(30).
[3]林素美.試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文教資料,2018(28).
[4]鄭倩.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
[5]蘆艷輝.小學語文閱讀中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