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隨著經濟體制和產權制度的逐步建立,如何發揮好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有力助推國有企業的改革是工會組織發揮黨聯系群眾橋梁紐帶作用的重要體現。雖然國有企業的職工民主管理發展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和較好的基礎,但是我們也不能不客觀地看到,在新時代企業體制改革進程中,進一步深化企業民主管理,從認識、實踐、創新等多角度向工會組織提出了新的課題。
關鍵詞:新時代企業;民主管理;研究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充分表明了中國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在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解決好三個方面的認識問題
以往對民主管理的認識,其主要立論依據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職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新時代企業制度,進行產權制度合市場化配置的改革完善,勢必對職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和責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堅持、深化企業的民主管理工作,首先必須解決這方面的認識問題。
(一)建立新時代企業制度促進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相結合
應當指出,新時代企業制度不僅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性質,而且通過明晰產權,確立企業法人制度和法人財產權,推動職工與本企業的資產實現更為直接、更為緊密的結合,職工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則應當強化而不是削弱。此外,建立新時代企業制度,從其最終目標看,與尊重和保障職工的主人翁地位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建立新時代企業制度,是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撐。而勞動者作為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必須首先作為被解放的對象。只有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被充分解放和發揮出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才能獲得最強大、最持久的原動力。要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首要的是切實尊重廣大職工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并保障其權利的落實。不管公有制具體實現形式發生什么變化,只要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和主體地位不變,職工作為國家和企業主人的地位就不會改變。
(二)建立新時代企業制度為實現職工在企業中的主體地位創造了條件
在計劃體制下,對于企業職工來說,他們并不能實現與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職工在企業中的主體地位實際上被虛化了,所以極大地影響了職工群眾主人翁意識的形成和發揮。新時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主要是要解決好國家與企業、企業與職工這兩個方面的關系。所謂確立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其本質的意義和要求,就是要保證勞動者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對企業進行改革的過程,也就是推進職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和權利不斷落實的過程。
(三)建立企業自我約束機制必須強化民主管理
企業進行民主管理,也是企業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需要。盡管國有企業在長期的改革實踐中,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與做法,但是來自勞資雙方、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不規范等諸多方面,企業自我約束存在了一定的問題。長期以來,企業民主管理工作作為加強企業監督的一種有效的管理形式,在維護職工權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強化企業民主管理,對于新時代企業改革、落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思想、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化企業約束機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及維護隊伍和諧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要遵循和堅持四個原則
隨著新時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民主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要求我們不僅要勇于探索、善于求新,而且要求我們遵循和堅持一些基本原則,使民主管理工作向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邁進。
(一)必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的原則
在中國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不管經濟體制如何改革,但職工是國家的主人這一點不會變。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都是國有企業,不管經營機制如何轉變,職工在企業的主人翁地位不會變,也不可能改變。在中國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只有緊緊地依靠工人階級,深入企業的民主管理,職工群眾在企業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切實保障,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二)必須始終堅持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原則
我國《憲法》第17條明確規定,“國營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它形式,實行民主管理”?!镀髽I法》和《勞動法》也規定,企業要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實行民主管理,并且詳細規定了職工的民主管理權利和職工代表大會的職權。這些規定為企業全面建立和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時,企業的民主管理實踐也證明,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已為社會和職工所接受,并且在推動企業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必須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民主管理的原則
民主管理工作是工會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具體體現,其主要目的是通過組織職工參與企業發展規劃、改革方案、重大決策和生產經營方案的制定,提高決策和管理的科學性、可行性,使企業通過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來提高經濟效益,這與企業其它各項管理工作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開展企業民主管理不能游離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之外。在制定企業發展目標時,要廣開言路,動員職工獻計獻策,行使好審議建議權,幫助領導作出正確決策;在實施階段,要發動職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措施,并隨時解決實施過程中的難題,確保即定目標的完成。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民主管理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原則
(四)必須始終堅持以民主管理為工會工作重點的原則
工會的最基本職能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而搞好維護必須有相應的制度和措施加以保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工會組織職工參加企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如果說維護是工會工作的宗旨,那么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就是實現的基本手段和渠道。以民主管理為工會工作的重點,既是工會發揮代表作用、加大維護力度、協調勞動關系的需要,也是工會適應市場經濟形勢、走好工會維護道路的途徑。
四、認真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做好民主管理的創新工作
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多年來在加強企業民主管理,維護職工主人翁地位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并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近年來推行的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商專項合同、廠務公開等制度也使企業民主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和深入。但不可回避的事實是,企業的民主管理形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企業發展的要求。這就要求工會干部樹立創新意識,只有求新才有活力,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以新的形式、新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二)要做好民主管理的深入工作
當前,企業的民主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有的企業只注重管理者的民主,不注重班組職工的民主;有的只注重一時一事的民主,不注重經常性的民主;有的只注重職工生活福利方面的民主,不注重生產經營方面的民主等等。因此,工會組織在企業深化改革過程下,對企業民主管理應做到“三個延伸”,即由領導向職工延伸,由局部向全面延伸,由隨意性向經常性延伸,確保企業民主管理縱深化、全面化、經?;?。
(三)要做好民主管理的強化工作
經濟體制的改革使企業民主管理工作得到充分發揮,也對強化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工會組織要堅持用好“三權”,即守著決定權,用好否決權,擴大知情權。對于關系職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項,一定要由職代會決定,對于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一定要經職代會審議,對于企業生產經營、黨風廉政建設、業務招待費、干部任免等重大事項,一定要通過廠務公開等形式讓職工知情。此外,還要發揮職工代表組長會、職代會專門工作委員會、廠務公開的作用,開展日常性的民主管理活動,保證民主管理的經常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