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香
摘 要: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促進農業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在農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需要依照信息建設的綜合發展需求,采用有效的信息傳播標準,明確農業科技生產、交流、消費信息建設流程。依照農業生產消費、經營管理的傳播過程,制定完善的綜合農業經濟發展管理標準。重點分析農業信息化建設計算機技術操作的基礎形式,通過計算機網絡化應用,不斷完善生產技術、農產業供需三農政策知識普及工作,逐步完善信息傳遞發展,落實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制定完善的農業經濟綜合發展管理作用,依照農業信息化的綜合建設發展要求,實施策略化的分析,充分探討農業信息發展要求,制定有效的指導思路和作用管控模式,以期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參考。本文就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成因與發展對策展開探討。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存在問題;形成原因;發展對策
引言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農業信息服務和農業信息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制約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分析形成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提出解決的具體對策措施,已經成為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步伐,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
1當前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及成因
(1)農民信息意識比較淡薄。目前,我國農民整體文化素質還較低,大多數農民信息意識不足,主動學習相關信息知識理論和操作技術的能動性差,利用信息的自覺性不高,導致農業信息的利用率低。(2)農業信息化基礎建設薄弱。我國的農業數據庫信息資源建設不健全,農業數據庫資源不僅數量少、質量低,而且時效性、共享性、開放性也較差。(3)農業信息工作人員缺乏。沒有建立起一支穩定的專業化農業信息化工作隊伍,現有的信息工作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能充分適應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影響農業信息化水平和農業信息服務質量。(4)信息化、網絡化程度低。目前,我國農村農業信息傳播方式還很落后、很被動,主要是靠開會、辦班、發資料、手機APP等方式傳播農業信息。以計算機網絡為主體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與農業生產經營決策的運用,還沒有達到“實戰”狀態?,F在農村推廣計算機網絡還面臨很多困難,網絡“進村入戶”難以推進。
2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2.1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需求建設力度
按照農業生產建設的需求管理水平,依照農業信息化宣傳發展管理進程,不斷完善農業信息化建設管理模式。依照計算機網絡應用,提升農業信息化的綜合載體管控,加強農業信息化重要途徑分析。按照各個部門的宣傳工作要求,實施農民下鄉活動,落實產業結構,完善各個部門利益關系,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大眾媒體,加強農業信息化的綜合發展,以有效的形式拓展農產業生產,積極發展管控作用。
2.2建立統一的信息標準體系
為了保障市場信息的準確性和標準化,使用統一的分類標準,對農業信息進行標準化管理。第一,對信息資源從收集到運用的各個階段,制定統一的管理標準。第二,對信息分級、信息應用環境等方面應制定統一的具體標準,應充分考慮農戶的需求,增加適用性,避免農業信息資源浪費,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第三,在信息技術方面,實行標準化管理。在網絡建設、數據傳輸和共享等環節所涉及的各項指標術語也應進行統一的規范,保證信息資源建設各個環節暢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第四,在農業信息軟件開發中,實現標準化管理,有利于節省資源和各個環節的銜接。第五,在信息平臺、數據庫、應用系統等信息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都應制定科學的制度標準。
2.3建設農業生產過程管理系統
(1)種子智能化拌種處理系統。小麥、玉米拌種是預防病蟲害的有效措施。種子智能化拌種處理系統能夠根據預設值,對藥、種、水進行自動配比,定時攪拌,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拌種后病蟲害的預防效果。(2)養分自動配肥系統。在農田作業區進行土壤養分質量分數測定,通過空間差值算法獲取作業區氮、磷、鉀的施肥處方圖,確定每個地塊氮、磷、鉀施肥比例,使用智能精量配肥機進行肥料配比,從而實現按需施肥,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3)植保無人機施藥系統。植保無人機施藥作業依托信息化技術裝備,將其高效整合,形成自動化作業技術體系,主要包括地面作業指揮控制模塊、變量噴灑控制模塊、低空植保作業飛行、噴灑作業評估和遠程作業實時管理,通過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進行遠程作業管理,實現植保無人機施藥作業的流程化作業和智能化管理。(4)小麥聯合計產收獲系統。谷物產量監測系統采用光電漫反射型谷物體積傳感原理和分段式谷物產量計量模型,收獲作業過程中產量計量穩定可靠、安裝簡便、易于標定,為農田作物產量分布信息獲取和精準農業管理提供了新的測量方法。(5)病蟲害監測自動報警顯示系統。針對大田病蟲害的預測預警,系統采用光譜技術實時獲取植株圖像,在人眼識別病害前幾天內完成診斷;通過遠程圖像采集與算法處理,實現遠程病蟲害識別、診斷;通過手持式病斑測量儀,進行病害作物高清圖像采集和實時診斷,有利于病害的快速發現、診斷和防治。
2.4加強農業信息化綜合資源的建設管控
依照我國現階段的農業信息綜合技術水平,對信息綜合管理標準進行分析,明確農業信息化資源建設標準。依照信息改變的現狀,重視農業信息傳統模式的提升,及時調整農業信息資源建設發展,以高校的農業信息資源功能拓展形式,加強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實現綜合信息經濟的支撐和提升。
2.5加強各個層次農業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1)注重培養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我國各高校應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結構,通過專業的設計和調整,培養出既精通信息技術,又懂農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優惠政策,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增加農業信息化專門人才。各個地方政府應重視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通過提供優厚待遇和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等各種手段,留住和吸引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積極投身到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隊伍中來,激勵農業信息化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大顯身手。(2)有步驟、分階段地開展培訓,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組織各種類型的農民信息化知識培訓班,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等多種形式,增強農民的現代信息意識,提高農民應用計算機、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技術等獲取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
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業信息化發展建設過程中,需要依照農業信息化的綜合發展要素內容,實施有效的綜合信息化發展過程分析,及時對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改正,完善農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依照建設發展要求,提升農業產業經濟的管控水平,確保農業信息化發展過程符合整體發展要求,符合我國目前的農業發展國情,可以實現有效的農業產業經濟拓展,落實操作模式和操作標注,與世界接軌,促進農業信息化的綜合經濟發展建設。
參考文獻:
[1]李翔.樂都區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8,38(17):158-159.
[2]劉慧杰,馬朝暉.論農業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8(3):69.
[3]陶錚.加快寧夏農業信息化建設用高科技支持農業經濟發展[J].寧夏科技,2015(1):46-47.
[4]鞏香蓮.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鄉村科技,2018(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