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文化自信;學齡前兒童;傳統文化;圖書館;閱讀推廣
摘 要: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工作,是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使命。圖書館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閱讀推廣服務,有利于培養兒童的早期閱讀習慣,讓傳統文化在小讀者心中扎根。文章介紹了公共圖書館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現狀及必要性,構建了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提出了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服務的相關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1-0004-03
自倉頡造字以來,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各種載體與形式得以保存并流傳,成為寶貴的文化財富。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體現,也是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實現中國夢的動力。反觀當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日益多元化,有些人崇洋媚外,甚至對傳統文化嗤之以鼻。面對傳統文化日漸式微的局面,公共圖書館作為區域文化服務中心,有必要做好傳統文化推廣工作,激發公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強化公眾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作為公共圖書館特殊的服務對象,學齡前兒童在早期閱讀方面有著自己的規律與特點[1]。公共圖書館應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探索面向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
1 文化自信視域下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的必要性
1.1 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圖書館是人類文化成果與歷史記憶的載體,在存儲、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資源,體現文化認同、民族認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與魂,要重視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升文化自信。2017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充分發揮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公共圖書館應重視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工作,以優質的服務提高小讀者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他們深刻感知人類社會記憶的精華,這不僅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必要措施,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1.2 圖書館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可以讓不同年齡的讀者享受到均等化的服務,是除家庭、早教中心之外培養兒童早期閱讀習慣的場所。學齡前兒童尚未接受義務教育,他們的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在閱讀行為方面有自己的特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培養和強化兒童的早期閱讀習慣,激發少年兒童的創造力是公共圖書館的使命。我國公共圖書館相關法規也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設置兒童閱覽專區[2],主動承擔早期閱讀教育工作,強化學齡前兒童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工作,是公共圖書館主動承擔社會教育責任,彌補家庭和學校教育不足的必要手段。
1.3 促進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展
研究表明,若17歲時人的智力發展水平達到100%,則4歲左右就可以達到50%,這就表明早期教育對于兒童的智力發育至關重要。公共圖書館以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開展多樣化的早期閱讀活動,有助于啟發兒童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學齡前兒童處于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大腦發育較快,神經元以驚人的速度建立連接,認知水平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早期閱讀對于嬰幼兒的語言、思維等具有促進作用,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見圖1)。在優秀傳統文化閱讀過程中,各類信息會刺激兒童的神經中樞,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將進一步促進他們的智力發育、思維轉化和認知的形成。
2 我國公共圖書館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服務的現狀分析
公共圖書館是學齡前兒童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延伸。然而,我國很多圖書館在面向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服務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2.1 缺乏分級閱讀引導機制
學齡前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限,只有經過父母或館員的引導和講解,才能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這就需要公共圖書館根據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與需求,采用科學的溝通、引導和教育方式,以有針對性的閱讀服務幫助他們獲取知識[3]。但相關研究表明,很多圖書館缺乏分級閱讀引導機制,缺乏針對6歲以下低幼兒童的服務項目,或者不了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特點,導致學齡前兒童難以獲得有效的閱讀引導。
2.2 服務方式與內容單一
當前閱讀資源迅速增多,信息傳播渠道日益多元化,移動閱讀以便捷、友好、互動的特點迅速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成為學齡前兒童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早期閱讀服務方面,公共圖書館不僅要了解學齡前兒童的需求特點,也要提高館員的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4]。然而,當前很多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方式單一,雖然設立了親子閱覽室,但多以提供紙質圖書為主,缺乏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電子閱覽設備,難以滿足孩子們的移動閱讀需求。
2.3 閱讀推廣宣傳力度不足
公共圖書館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工作,其目的不僅在于培養學齡前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在于提高他們的信息獲取與利用能力,幫助他們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5]。公共圖書館應做好對外宣傳工作,提高廣大家長對圖書館服務的認識。然而,《中國兒童早期閱讀現狀與對策研究報告》顯示,很多家長并不認可早期閱讀活動,他們對兒童在不同年齡段的閱讀能力發展認識不足,且執著于各種興趣班和培訓班,再加上圖書館的對外宣傳力度不足,致使很多家長對圖書館服務項目并不了解,除基礎借閱服務外,很少帶孩子接觸其他閱讀活動,這直接影響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成效。
3 公共圖書館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構建
將學齡前兒童作為服務對象,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髓、激發學齡前兒童閱讀興趣的必要手段。筆者針對現階段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從機構、人員、服務等要素入手,構建了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見圖2)。
3.1 機構建設
作為閱讀推廣服務的主體,公共圖書館有必要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閱讀需求制訂科學的規劃,確定優秀傳統文化推廣的階段性目標,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推廣活動,切實保障服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內部管理方面,公共圖書館需要做好館藏建設工作,制訂可行的優秀文化資源采購方案,明確閱讀推廣的流程與服務標準,保障館內設施設備、服務內容等符合規范。同時,公共圖書館還應要求館員根據不同階段的服務情況,及時補充繪本、故事書、益智玩具等資源,更好地滿足低齡兒童的需求[6]。在對外合作方面,公共圖書館需要強化與政府、家庭、學校和出版社的合作,多方拓展資金與信息來源,為閱讀推廣工作提供支持。
3.2 人員建設
公共圖書館有必要為學齡前兒童設立專門的服務部門,并安排專業人士為他們提供閱讀指導。很多低齡兒童無法獨立開展閱讀活動,需要家長或館員的指導,這就對館員的專業能力、服務素養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圖書館員不僅要深刻理解閱讀推廣規劃,熟悉早期閱讀指導的相關方法與技巧,也需要具備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組織與推廣能力。例如:圖書館員要分析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制訂合理可行的閱讀推廣策劃方案,為他們提供優質可靠的閱讀資源,讓學齡前兒童在愉悅的環境中感知傳統文化、愛上傳統文化。
3.3 服務建設
公共圖書館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目的在于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只有突出趣味性和科學性,才能吸引小讀者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新知識。在服務主題設計方面,圖書館員可以加入海洋、花朵等元素,讓低齡兒童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學習能力。
4 文化自信視域下公共圖書館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推廣的策略
將傳統文化引入閱讀推廣活動中,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學齡前閱讀推廣服務方式,有助于培養小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4.1 營造良好的分級閱讀服務環境
良好的閱讀服務環境是吸引家長和學齡前兒童的關鍵。在內部環境營造方面,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讀者的心理行為特點設置不同的功能分區,如:對1歲以下的兒童可以設置聽故事服務區,讓他們在良好的聽覺體驗中感知外部世界;對2—3歲的兒童可以設置繪本閱讀區,指導他們閱讀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小故事,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其閱讀能力;對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設置游戲專區,指導他們獨立閱讀。公共圖書館對不同功能區的設備、裝飾等都要進行合理設計,盡量選擇大小適宜、避免兒童磕碰的桌椅,體現對學齡前兒童的人文關懷。
4.2 鼓勵親子閱讀以提升服務效果
家長對早期閱讀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學齡前兒童閱讀興趣的培養。由于很多家長并不重視早期閱讀,不了解孩子的閱讀需求,無法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公共圖書館有義務進行宣傳推廣,鼓勵家長參與到親子閱讀活動中,指導他們選擇適宜的傳統文化閱讀資源,發揮家長在兒童早期閱讀中的作用。此外,圖書館員可以定期安排專家為家長講解親子閱讀的技巧,及時解答家長的困惑,并適時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建議和指導。
4.3 打造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品牌
為學齡前兒童提供優質服務,讓傳統文化閱讀推廣規模化、品牌化,將極大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公共圖書館一方面可以利用“全民讀書日”、兒童節等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學齡前閱讀活動,如故事會、知識展覽、才藝表演等,讓學齡前兒童在閱讀和游戲中學到知識,在團體協作中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另一方面可以與早教中心、幼兒園合作,共同舉辦“親子共讀一本書”“寶寶講故事”等活動,精心設計活動細節,不斷拓展服務范圍。例如:廣州圖書館以“親子讀書會”作為傳統文化推廣平臺,自2009年以來共舉辦親子讀書會200多場,旨在讓家長與孩子在繪本閱讀中增進交流,讓學齡前兒童在故事中體驗喜怒哀樂,提高其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
5 結語
公共圖書館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閱讀推廣工作,以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服務方式幫助他們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進而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艷冬.連接式學習視角的青少年創客空間及教育研究[J].晉江學刊,2016(2):54-57.
[2]張蔚然.“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探討[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8(1):65-68.
[3]覃翠.多元智能閱讀與多元合作相結合的少兒閱讀推廣模式探討:以廣西少年兒童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為例[J].圖書情報導刊,2016(3):58-60.
[4]羅鏗.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12):10-14.
[5]張巖.從經典閱讀到返本開新的文化建設:以深圳圖書館“南書房”經典閱讀空間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6(1):61-66.
[6]楊沉.消解與建構:基于文化視角的微閱讀考察[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11):102-105,109.
[7]王丹,范并思.圖書館閱讀推廣基礎理論流派及其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4):23-29.
(編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19-10-10
作者簡介:吳海春(1982— ),瓊臺師范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