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家庭作業有助于鞏固和完善課內知識,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減負大背景下,家庭作業的布置再次成為“焦點”,本文針對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議,以做到科學、合理地布置語文家庭作業。
關鍵詞: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對策
1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
1)作業形式單一,多以書面作業為主。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掌握正確的書寫為主要標準,且在考試中占重要地位。教師在布置作業中多以抄寫為主,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反的效果。批量化的抄寫、僵化的練習,雖有助于鞏固基礎知識,但在學生們的眼中是最不喜歡、最討厭的作業,尤其是在語文作業中的抄寫。一年級由于主動性較差,剛接觸語文尤其是對其中生字的學習還很不熟悉,安排抄寫能幫助它們更好地掌握;但六年級的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較為成熟,在學習的主動性和自我控制方面有較大發展,對生字已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再以硬性抄寫為要求,便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單一機械的作業形式不僅使學生對產生厭倦感,同時還淡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將學生處于被動位置,不利于自主能力的培養及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的發展。
2)作業內容“一刀切”,缺乏層次性。多數教師采取統一布置的方式,全班學生都是一樣的作業,對教師來說省時省力,卻無法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對其進行課后指導,更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這決定了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不同的,需要教師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促進全班學生的學習。一樣的作業,對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不僅增加了作業量,而且打擊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不僅沒能幫助他們掌握當天所學內容,還降低了學習興趣,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教師總是布置類似的作業,學生會因遇到同樣難度和內容的作業,草草了事,失去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不利于培養其探究能力,更不利于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3)懲罰性作業“橫行”。懲罰性作業指教師以作業為手段來“幫助”學生,只為達到“震懾”學生而布置的作業。教師將作業作為懲罰手段,不管學生犯了什么錯誤,都通過作業的方式來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這不僅沒有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一定程度上卻增加犯錯誤的幾率。懲罰性作業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擠占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也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懲罰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知錯就改。當把作業和懲罰“綁架”在一起時,作業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即便是老師布置一些分層作業,但也是按獎懲制度來實行,如課堂紀律表現良好獲得少抄幾遍字詞的待遇等。教師普遍認為懲罰性作業不僅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還會使學生印象深刻以減少犯錯誤的幾率。但實際上懲罰性作業的存在不僅沒有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且增強了學生犯錯誤的動機。
2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布置的對策
2.1 學校層面
1)建立協調監督機制,加強管理。作為整個教育系統中最基礎的教育,小學往往受到過度重視,教師們拼命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加作業以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各科教師相互競爭,似乎只要哪一科目布置的作業最多成績便最好。學校領導和教務處應該避免出現此類現象,加強監督和管理,避免給學生造成“堆積如山”的作業。組織各科教師開展如何更好地布置家庭作業討論活動,相互交流心得和體會,制定作業布置的合理方案,從量上對家庭作業進行限制。加強對各科教師的監督,防止教師間出現作業布置的惡行競爭,在減輕作業負擔的同時,提升教學成績。
2)大膽創新作業內容。學校管理者應指導教師按照學生個性差異和班級實際對作業布置進行改革,針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創新作業布置內容。通過召開年級研討會,對不同學生發展狀況,制定合理、新穎的作業內容,促進對知識的掌握。培養中低年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學生參與為主,與父母分角色朗讀課文、自己制作生字卡片、自己改編童話等作業,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激發興趣以提高學習能力。高年級學生以發展和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為主,可自主發表對一篇文章或人物的看法,結合身邊人物事件寫一篇文章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發揮想象力,提高解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根據本年級學生發展情況,結合語文新課改的要求,積極大膽創新作業內容,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科帶來的魅力。
2.2 教師層面
1)倡導因材施教理念,注意布置作業的層次性。教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但可以在布置作業的方式和內容上有差別,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布置難度較高的作業,在掌握基礎知識后進行自我提高,培養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等層次的學生要注意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品嘗成功的喜悅,在布置能力范圍內作業的同時,可以適當增加難度,提高對知識的探索能力,從而提升學習動力;成績較差的學生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多種方法結合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各方面檢測掌握程度。通過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使所有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作業,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更合理的學習指導。
2)創新作業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僅在課堂同時也在課外,家庭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布置作業時,要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提高對知識的獲取能力。以書面作業為主,作業內容和形式單一,很難培養學生的興趣,反而會使其產生厭惡情緒,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創新作業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實踐性、創新性作業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從全方位鞏固教學內容,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如學習《游子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給父母聽;也可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或畫出來;還可通過為父母洗腳的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該詩表達的情感。
3)各科教師通力合作,協調控制作業量。為減輕學生負擔,各科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相互合作,協調控制作業總量。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綜合性作業,在鞏固所學知識基礎上提高各門學科的學習效果,而不是一味地競爭作業量。合理控制作業量,不僅能減輕學習負擔,還能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等提升語文素養。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父母相處,和同學交流,感受大自然的風采,不僅可以增加學生感受生活和觀察生活的機會,還可以為日常寫作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
2.3 學生層面
1)端正態度,做學習的主人。首先,要明確做作業的目的是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并為后繼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只有端正對作業的態度,才能靜下心來完成作業,真正做學習的主動者。再者,只有端正完成作業的態度,才能做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學生們改變以往把完成作業看作是完成任務的認知,把作業看作完善提升自我的動力,才能產生語文學習興趣,努力提升語文素養。
2)參與作業布置,提高學習主動性。為提高學生在作業布置上的參與感,可讓學生對家庭作業發表看法,如作業量是否過多,形式是否多樣,教師對自己作業的批改時的評語滿不滿意等。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組成調查小組進行調查并統計,反饋給各科老師,使班干部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促進作業布置的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楊蒙.減負背景下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創新性布置[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2]張海芹.淺談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的布置[J].教育實踐,2013.
[3]石秀萍.淺談新課標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的布置[J].新課程學習,2010.
作者簡介
彭洪萍(1994-),女,研究生,山東臨沂,云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