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芳
摘 要: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國家經濟的發展與提高,因此必須將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放在改革的重要位置。只有認識到農業經濟的重要性并付諸行動,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通過分析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特點和存在問題,為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對策分析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8-0062-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新形勢下,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有所改變,我國農產品在走向國際市場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結合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并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特點
1.1 ?農業經濟快速增長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我國的生產力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工具越來越先進,農作物的培育和種植方法也在不斷進步,我國的農業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2010年相比,2011年我國農作物種植總面積增加了160萬hm2,糧食產量增長約2 500萬t,農產品進出口總量與往年相比也有很大的增長。從以上的數據來看,近幾年我國農產品行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農業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1]。
1.2 ?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得到改進
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比較傳統,農業技術與西方國家和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落后,并且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利用率低。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我國的農業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農業技術的利用效率也有了一定提高。隨著國家制度的完善,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式有了巨大轉變,農業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2]。
1.3 ?農業科研、教育和宣傳力度增大
很多人對農業有著很深的誤解,他們認為從事農業的人都是文化程度低的窮人,因此對于農業生產存在一定的偏見。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改變了對這一行業的看法。我國實施了一批農業研究項目,加強對農業人才的培訓和選拔,為農村帶來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同時,我國還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知識和農業生產技術的宣傳力度,改變人們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和觀念,提高農民的生產能力,并激發農民對農業生產的信心。這些都大大推動了我國農業的興起和進步,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2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發展技術落后
我國的農業發展方式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傳統,而且農業基礎設施配備不足,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也相對低下。雖然我國地大物博,土地資源十分豐富,但是由于以上原因,我國的農產品生產總量并不高。農業經濟科研經費投入不足,農業技術人才缺乏,很多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只會通過傳統的方式進行耕作,不懂得如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產量,這些都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4]。
2.2 ?農民數量減少,且自身素質較低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不愿意從事農業生產,青壯年都選擇去大城市打工,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年齡偏高的老人或者勞動能力較低的人以及殘疾人士,這是導致我國農業勞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大多還是沿襲傳統的生產和耕作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農產品產量也不盡人意[5]。
2.3 ?自然資源和環境破壞嚴重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都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不可忽視的是,自然環境正在被破壞。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劇,水資源遭到嚴重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很多不可再生資源正在逐漸減少,導致我國農業經濟損失嚴重,直接威脅著我國的農業發展,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3 ?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
3.1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延長生產鏈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農產品生產銷售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傳統售賣模式利潤較低,已經逐漸被市場淘汰,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國家鼓勵農業生產實現專業化和區域化。政府應及時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指導,解決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同時,國家還要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改進農產品加工技術并適當延長農業生產鏈,使農業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6]。
3.2 ?提高農業技術含量,加大農業科研創新力度
我國農產品產量不足、利潤低,歸根到底是因為農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因此,必須意識到我國農業發展中的弊端并及時改正。
首先,國家要加大對國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帶動落后地區的農業發展。其次,國家要加大對農業的科技和資金投入,學習其他國家優秀的農業發展方式,引進優秀的農業人才,積極培育農作物新品種,并不斷改進污水處理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7]。
3.3 ?發展綠色農業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重視程度的逐漸加深,必須摒棄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觀念,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建立新型的資源節約型農業經濟。大力提倡節能節水,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加大對廢水污水的處理力度,推動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生產無公害、無污染的有機蔬菜,滿足市場需求;發展綠色農業經濟,實現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4 ?結束語
農業經濟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家要想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添磚添瓦,就必須重視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足。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麗偉.我國發展創意農業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1(7):12-13.
[2]郝鵬飛,劉冬蕾.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及建議[J].經濟導刊,2011(7):44-45.
[3]劉玲俏.農業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城市經濟,2011(30):102.
[4]張桂榮.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經貿,2015(18):69.
[5]李明威.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5):288-289.
[6]龔慶文.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農業,2019(2):133,140.
[7]劉鳳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9(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