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洲


【摘要】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何使政府會計制度在高校有效落地、順利實施,是每一位高校會計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嘗試從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邏輯關系的視角,來探討高校在實施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如何建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具體依存關系。
【關鍵詞】 ?高校;政府會計制度;邏輯關系
【中圖分類號】 ?F8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21-0056-03
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與報表>的通知》明確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此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重點是以“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模式,通過雙基礎、雙要素、雙分錄等措施,來建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重構了政府會計規則和模式,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同時也標志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本文嘗試從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邏輯關系的視角,來探討高校在實施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如何建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具體依存關系。
一、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關聯關系
(一)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構建了“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建立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模式。通過平行記賬使財務會計的5個要素(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與預算會計的3個要素(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在一套會計核算系統中,實現經濟業務按照財務會計要素和預算會計要素同時進行的雙功能會計處理。
(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反映和監督的目標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同,進而采取的核算基礎也不同
財務會計主要反映和監督政府會計主體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現金流量等,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對政府會計主體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或者事項進行會計核算;預算會計主要反映和監督預算收支執行情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對政府會計主體預算執行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進行會計核算。
(三)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都對經濟業務進行核算,但核算的范圍不同
財務會計針對每一筆經濟業務或經濟事項進行全面核算,而預算會計只針對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進行核算。財務會計是全口徑地反映經濟業務或經濟事項,預算會計是小口徑地反映部分經濟業務或經濟事項。
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平衡關系
(一)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平衡
1.收入的平衡關系。收入+預收+應交增值稅(銷項)=預算收入+應收。
2.支出的平衡關系。資產(資本化支出)+費用(費用化支出)+預付=預算支出+應付/應繳(含應繳增值稅進項等)。
3.資金的平衡關系。(1)資金結存——貨幣資金=貨幣資金+其他應收-其他應付-受托代理-資產處置凈收入-應交財政款。(2)資金結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3)資金結存——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
(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具體對應關系
1.財務會計下的“貨幣資金”與預算會計下的“資金結存”具有對應關系:(1)財務會計下的“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與預算會計下的“資金結存——貨幣資金”具有對應關系。(2)財務會計下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與預算會計下的“資金結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需要保持一致。(3)財務會計下的“財政應返還額度”與預算會計下的“資金結存——財政應返還額度”需要保持一致。
2.財務會計下的“短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券投資”“投資收益”與預算會計下的“投資支出”“投資預算收益”具有對應關系。
3.財務會計下的“收入”與預算會計下的“預算收入”具有對應關系:(1)財務會計下的“財政撥款收入”與預算會計下的“財政撥款預算收入”需要保持一致。(2)財務會計下的“事業收入——教育事業收入”與預算會計下的“事業預算收入——教育事業預算收入”需要保持一致。(3)財務會計下的“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捐贈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與預算會計下的“事業預算收入——科研事業預算收入”“上級補助預算收入”“附屬單位上繳預算收入”“經營預算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預算收入”“其他預算收入”具有對應關系。
4.財務會計中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與預算會計中的“債務預算收入”“債務還本支出”具有對應關系。
三、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觸發關系
隨著會計核算模式與記賬規則的變化,政府會計制度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和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如何實現平行記賬,兩套賬核算的復雜性以及增大的工作量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要通過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提高與完善,借助會計核算軟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符合高校自身實際情況的會計核算體系來實現,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有效銜接,保證會計核算數據的準確性。
高校會計核算系統包括會計科目、經濟科目代碼、項目代碼、收支代碼以及資金來源代碼等多維度、多樣化的信息。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必須通過這些信息進行關聯,并以財務會計為基礎,通過一定的觸發規則,找到關鍵的觸發點,設置完成會計核算系統的內置智能引擎,來自動生成預算會計分錄。觸發規則的設置清楚明晰,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平衡關系才能實現。同時內置兩種憑證間的勾稽關系,自動保證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之間的內在平衡,從而保證兩套會計核算體系的嚴格平衡。這五類輔助代碼的具體實現思路為:
(一)會計科目
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會計科目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的規定設置和使用,兼顧對外報告信息、對內加強管理以及未來成本核算的需要,盡可能地便于掌握和使用。財務會計一級會計科目的設置,要考慮觸發預算會計,這是觸發預算會計的關鍵點。需要考慮財務會計資產負債類會計科目中,哪些要納入單位預算管理,是否可確認為單位收入,這也是觸發預算會計的關鍵規則。
(二)經濟科目代碼
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支出經濟科目體系龐大,只設置到類,下一級用經濟科目代碼單獨列出來,不再設置支出或費用的二、三級明細科目。這樣設置的好處是減少了設置支出經濟科目的層級。在查詢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支出經濟科目時,只需用經濟科目代碼就可以快速完成。通過單獨設置輔助信息,以財務會計的支出經濟科目為基礎,用經濟科目代碼來自動觸發預算會計費用的經濟科目(如表1、表2所示)。
(三)項目代碼
項目代碼設置是會計核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會計核算精細化、科學化提供了條件。設置項目代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會計核算中既按政府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提供必要的會計信息,又能減少不必要的會計科目數量與層次。借助于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設置項目信息,獲得項目的所屬部門、主管部門、經費性質、資金來源等信息,同時可以按照項目進行獨立的內部核算或成本歸集。
(四)收支代碼
財務會計的收入類科目與預算會計的預算收入類科目通過收支代碼來進行關聯,形成兩套科目收入的對照關系(如表3所示)。財務會計的費用類科目與預算會計的預算支出類科目同樣通過收支代碼來進行對照關聯,形成兩套科目費用支出的對照關系(如表4所示)。以財務會計的收入類、費用類科目為基礎,用收支代碼來自動觸發預算會計的預算收入類、預算支出類會計科目。
(五)資金來源代碼
資金來源代碼設置也是會計核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功能分類科目、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財政支出和非財政支出等信息的反映,主要通過設置資金來源代碼來實現。用資金來源代碼這類輔助信息來自動觸發預算會計的預算結余類結余、結轉科目,同時減少功能分類科目以及基本、項目、財政、非財政的層級,為財政資金會計核算的精細化、科學化提供條件。X
【主要參考文獻】
[ 1 ] 財政部.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S].財會[2017]25號.
[ 2 ] 財政部.關于高等學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銜接規定[S].財會[2018]19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