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明



摘 要:在經濟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企業的內部控制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并不長,大多數企業在內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企業持續經營。本文從管理會計角度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分析闡述內部控制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的措施和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管理會計;內部控制;實施與完善
一、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社會一體化,市場競爭化壓力的加劇,良好的內部控制推動企業管理成功。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并不長,大多數企業在內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大量問題,企業內控制度缺乏科學性,致使會計信息混亂,企業很難在市場中立足。因此,急需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自身水平,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建設。本文采取多種研究方法,使用COSO模型,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研究,分析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
1.國外研究動態
國外歷史悠久的管理會計,解析了管理會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John.Wiley&Son(2004)提出董事需要把握內部控制情況,完善獨立審計師管理制度、風險控制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對企業管理者以及普通員工行為形成有效約束。Ean(2009)探討了在《薩班斯法案》制約下內部控制缺陷對公司運營風險及成本的影響,分析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和投資者面臨的決策。Anka(2011)認為企業應該建立符合自身內部控制體系的企業管理方案,不能全盤照搬COSO報告,提出內部控制評估是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核心。Maijoor(2012)指出內控研究應當包括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的研究。Albert(2013)將COSO發布的新內部控制框架與舊架做了比較,認為新框架細化內部控制框架的結構內容,提出了5項基本要素和17項新的內部控制標準,適用范圍從上市企業擴大到所有組織。
2.國內研究動態
國內學者從管理會計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內部控制的完善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潘李萍(2015)從管理會計的視角,探討企業內部控制的制度設計存在的漏洞以及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分析管理會計和內部控制在目標、職能和技術方法層面的緊密聯系。孫銘鴻(2016)指出管理會計項目與內部控制制度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加強內控系統的控制與建設管理。陳瑤(2016)認為構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分析基本概念,提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建議,為企業完善內部控制管理提供指導。胡廣云(2017)指出加強企業管理會計角度的企業內控制度實施與完善各個方面,分析企業內控制度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意見,指導完善企業內控制度。王陽(2018)闡述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一系列問題,期望制定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狀況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騰飛。
國內外的學者對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的實施與完善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分析,由現狀到問題及措施,全方面思考,提出相關完善的建議。但國外現有的關于管理會計下內部控制的實施與完善的研究相對來說較國內豐富,研究的內容相對細致,觀念成熟,理念和應用廣泛,大多數國外制造企業已經實施管理會計下內部控制制度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相對國內來說引進較晚,理論不成熟,也暴露相關問題,實際案例的研究過少,大多是理論的研究。因此,本文研究內部控制的問題,從表面到內涵,分析完善的措施,推動研究工作的進行。
三、企業管理會計下內部控制的現狀調查
1.問卷調查設計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分析的方法,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督五個方面,設計20個問題進行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受訪者根據自己對企業內部控制的了解按照1分到5分的標準,代表不滿意到滿意。回收問卷90份,有效問卷為88份。
2.問卷調查統計
(1)控制環境分析
合理的組織結構可促使企業的整體效益達到最大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構成現代企業制度的中重要的組織結構,將各個管理層的權利、責任和利益形成分權與制衡,互相監督。企業戰略方面,大多數員工未清晰地認識企業的發展戰略,不關心企業的未來前景,在乎自己眼前的利益,間接地看出企業缺乏長期目標,未經過專業團隊的長期規劃,企業現在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企業制定戰略要將企業整體利益與員工個人利益結合,全面看待問題。
權責不明確是大多企業的通病,管理會計的實施不僅僅是靠單個人或某個部門,需要多個部門緊密協作,分工合作。生產部門完成產品;人力資源部門規劃員工的工資績效考核;最后財務部門由信息到成本計劃再到成本控制,最后成本考核。管理會計核算內部成本,以成本核算為基礎,采用適合企業發展的成本核算方法,明確各個部門職責,分工合作。實際工作中,企業的員工、部門的權責抽象化,并未明確,導致每個部門只是做自己認為的本職工作,分不清部門權責界限,長此下去影響企業持續發展。企業控制環境問卷評分情況如表1所示。
(2)風險評估分析
企業發展過程中會有風險的存在,高收益高風險的發生也合理,企業面臨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從管理會計角度及時預測風險,科學評估風險。從評分看大多數人缺乏判斷風險的能力和行之有效的預防風險的辦法,相當多的人抵抗風險能力薄弱,風險評估的培訓指導不專業。總體而言,重視員工應對風險能力的培養,在突發緊急狀況時,能臨危不懼,做到井然有序,使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提高企業整體風險應對水平。企業風險評估問卷評分情況如表2所示。
(3)控制活動分析
問卷調查分析控制活動的良好操作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管理會計主要職能是編制全面預算。預算作為企業正常生產活動的總體規劃和約束,認可度不高,審核機制的合理性有待改進,管理層不按標準執行,審批不負責任,員工執行力差,未按照預算計劃指導企業的支出活動,不專業的財務預算帶來實際與計劃相差過大,引發資源浪費。不相容職權問題明顯,一人多崗位,甚至是不相容崗位,無視財務相關的規定,帶來監守自盜的行為。企業控制活動問卷評分情況如表3所示。
(4)信息與溝通分析
信息與溝通影響企業的各個方面,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影響企業管理,及時準確給管理層提交信息,管理層能在有效的時間和理論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評分反映企業在信息保護和工作相關問題反饋較樂觀,內部信息保護很好,關注的響應和信息溝通到位,得到認可肯定。隨著現如今信息化的大范圍應用,會計信息的有效控制以及信息溝通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溝通系統的安全、可靠、全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待進一步的完善。企業信息與溝通問卷評分情況如表4所示。
(5)監督活動分析
從評分看,監督環節評分不錯,日常的生產監督到位,內部審計機制仍存在問題,大多數企業是形式主義,具體的制度未應用到企業管理。高風險決策監督的問題評分低,反映了企業的重要決策,只是少數大股東的決議,未達到民主,影響小股東的利益,不利于小股東。激勵約束機制評分居中,有待完善。由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激勵與約束構成管理會計活動三方面,一般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由管理中主觀因素決定。由此可知,管理者的激勵未落實到位,削減員工工作積極性,自我約束能力差,最終影響企業工作效率。企業在內部控制中缺乏科學的考核制度,無法發揮內控制度作用,增加企業實現突破的難度。另一方面管理者忽視事后控制,未能意識到激勵與約束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業監督方面問卷評分情況如表5所示。
3.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問卷調查結果得出存在以下的問題:
(1)權力與責任不明確
眾多企業中,權利和責任不明確的情況日趨嚴重,對于工作可做可不做,可負責可推責。組織結構不合理,部門權責界限不清,合作性差,面對問題,各部門相互推卸責任,甚至不相容的崗位由一人擔任,帶來腐敗的發生,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持續性出現,導致企業的倒閉。
(2)企業內控制度不完整
受資金有限和人手緊張的制約,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沒有成為一種科學合理的管理規則,即缺少完整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企業的管理還處于原始階段,意味著完善的科學的管理體制和發展目標,未深入企業內部管理中。很多企業都并沒有意識到健全內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價值,即使建立了內控制度也是表面形式,不利于企業的長久性發展。
(3)企業法人制度不完善
受傳統企業管理模式和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導致管理和會計項目的實施不明確,管理制度雜亂,管理系統運行受阻。甚至有的企業法人利用自己的職權,傷害其他股東的利益,未形成有一套有效制度約束企業法人代表的行為。另外,企業內部沒有設立財務會計審計系統,缺乏合理的監管部門和組織,內部的審計機構也形同虛設,不能對企業的董事會負責。
(4)信息與溝通不規范
日常核算與分析企業管理活動,及時準確地提交信息幫助管理層做出正確的決策,企業中各個部門及各個崗位之間信息傳遞隨意,缺乏溝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傳遞的不規范影響各個方面或各個部門的決策。另外傳播途徑單一,信息溝通的安全性問題引發會計信息溝通的可靠準確傳遞,傳播效率低。
(5)風險控制不到位
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企業風險隨時發生,企業難以及時準確地預測判斷分析,缺乏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員工風險意識薄弱,面對突發風險,分析控制風險能力有待加強,風險控制未到位,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增加企業的成本。
四、基于管理會計角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1.完善企業控制環境
建立權責清晰、明確的分工架構體系。其一,部門及崗位職責定位準確。認真梳理職責,安排各個崗位,明確員工自己的本職工作。其二,多個部門合作的工作,明確參加的部門及各自的工作,對各自的工作安排實行信息化的管理。最后,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樹立責任意識。改善內部組織機構,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力,聘用專業人士,明確法人治理機構的人員需要,健全公平合理的法人治理。
2.強化風險管理的應用
建立風險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組成風險委員會,加入部分基層員工,了解基層員工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分析企業的實際情況,研判和預測未來發生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減少風險損失。建立風險識別機制,注重企業面臨的宏觀經濟產業政策、投資融資環境、當前的企業競爭以及企業的信用狀況。請專業的風險管理機構識別不同風險,評估風險級別,指導具體業務操作。建立財務風險評估體制,評估風險的大小,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經營狀況,分析企業的具體風險,做出風險決策,減少個體經驗的主觀判斷,強化全員風險意識。
3.規范各項控制活動
分離不相容職務。管理會計參與日常的經營管理,組成各部門日常經營的各個崗位,不相容崗位影響管理會計下內部控制日?;顒拥倪M行,分離不相容的崗位落實到企業有關部門,規范控制崗位,保證財產的安全,防止腐敗的發生。
加強企業的預算管理,認真對待企業各個類型的支出,細化各個部門的指標,防止財產浪費。按照為企業省錢的原則,保護產品質量,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尋求有效的平衡點,為企業編制全面有效的預算。
4.有效控制會計信息
建立信息內部溝通機制。根據各部門、各單位信息的重要程度,采取適當的方法傳遞或共享信息,權限控制會計信息系統的輸入、輸出的安全性,杜絕越權和隨意修改。運用各種溝通渠道使員工充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加強企業管理層與員工溝通。完善信息收集機制,建立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平臺,及時發布企業的工作信息,調動員工對自己崗位經營狀況給予意見,有效匯總分析。嚴格規范會計信息,認真記錄與核實信息,對每個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仔細審核,確保信息的真實性。
5.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考核標準,改變原有傳統的管理思維,人情化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轉變,貫徹執行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技術人才的公平選拔,建立起淘汰機制和薪酬激勵機制,例如采用競聘、外派、下崗培訓等多種競爭和淘汰機制,促使優秀人才的流入。
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監督機構必不可少。強化內部審計的重視度和獨立性,認識到內部監督和評價對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作用。首先根據企業實際運營情況,按照規章制度,全方位審查監督企業運營,建立全套的內部審計機構。然后,審查范圍涵蓋企業經濟各個范圍,全方位看待企業的管理活動內部控制。最后,簽約會計師事務所,獨立參與企業內部審計業務,保持一定的客觀,促使管理會計下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Steven J Root. Internal Control to Enhance Corporate Governance[D].John Wiley&Son,2004.
[2]Ean,Bedard. Internal control[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3).105-110.
[3]Anka Jokipii.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a CO mingency theory based analysi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14(2):44-46.
[4]Maijoor.S.The Internal Control Expl 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2012(4): 101-109.
[5]Albert L.Nag.Financi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rvice provide s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report[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3,23(6).35-45.
[6]潘李萍.從管理會計角度談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完善[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5):20+74.
[7]孫銘鴻.從管理會計應用談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完善[J].新經濟,2016(14):106-107.
[8]陳瑤.從管理會計角度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科學,2016,7(09):130-131.
[9]胡廣云.基于企業管理會計角度的企業內控制度實施與完善[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10):131-132.
[10]王陽.淺談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論,2018(2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