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
立德樹人寓意深遠,就是指教育要堅持以德育為先、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正面和合適的教育引導人、感化人、改變人、塑造和發展人。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中,明確了高校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為各高校的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當前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各種文化、各種意識形態相互交流與碰撞。“00”后的學習環境越來越復雜化,導致有部分大學生迷失自我,隨波逐流,思想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出現了扭曲,給高校的思政工作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因此,在高校構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顯得尤為重要。
學校黨委始終堅持為中國共產黨育人、為國育人的初心使命,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狠抓思政教育教學質量,把思政教育工作貫穿全過程,努力寫好思政教育的“奮進之筆”,堅持“育人”和育才相結合,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青少年是人生的”拔節育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高校雖然是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但思政課堂的教學仍然是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我們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關鍵要依賴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大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和獲得感。具體來看,我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思政課程育人的工作:
1.把思政教育工作與黨政工作結合起來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校黨委書記及其他領導承擔“形勢與政策”的教學工作,黨委書記不少于4節一學期,其他校領導不少于2節一學期。在新生入學之際,校黨委書記積極參與“青春告白祖國”系列活動,參與國旗下的講話和《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的文藝晚會。由于全校領導的參與,晚會現場氣氛熱烈,激發大學生把愛國與愛校結合起來,立足專業與服務社會結合起來。此外,經過一周的緊急訓練,師生共同參與的大合唱《幸福中國一起走》榮獲高新區合唱比賽三等獎。
學校不斷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思政教學改革。自2018年9月思政部成立以來,引進碩士學歷的教師8人,思政教師隊伍得到優化,目前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13人,助教9人。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學校極力提升思政教師的政治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素養,經常組織全體思政教師集體備課,并把年輕教師送出去學習。把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引導教師黨員同志認真讀原文、學原文、悟原理。強化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的研讀,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及習近平同志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等。夯實思政教師的理論功底,強化了他們的理想信念,極大地提高了思政教師的綜合素養。
學校全體思政教師都積極參與信息化教學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18年,曹長青在超星公司舉辦的教學改革大賽中榮獲“優秀教師”稱號,周芳等四位教師榮獲“移動教學先鋒”稱號。在課程內容方面也實現了專題化教學、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的結合,并將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整納入課程教學體系中,也把江西的紅色文化教育、省情教育、社會熱點問題積極引入教學體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開放教育等,強化了思政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以及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努力把思政課程打造成學校大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我校依托超星學習通學習平臺,借助“互聯網+”的優勢,讓思政課潛移默化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并認同。
2.形成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相行、聯合育人的協同效應
思政課的終極目標是“立德樹人”,培養擔當實現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是一門綜合課程,要實現這一終極目標,就要在傳統的思政課基礎上,挖掘和發揮其他各種課程所蘊含的政治引領、價值引領、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功能,推進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相行、聯合育人的協同效應。自去年至今,我校一共立項“課程思政”14門。充分挖掘其他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如誠信教育、學風教育、學術道德等都被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9月,我校開展了反腐作品設計大賽,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方式參與。藝術設計類的學生多數是采用了繪畫的方式、計算機網絡的學生多數采用拍攝微電影的形式。鼓勵學生以各種創意方式進行創作,讓學生了解腐敗的危害,以及形成人人反腐的自覺性。
3.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資源,實現“雙輪”驅動
我校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政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資源,開展實踐教學,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實踐教育活動為依托,實現“雙輪”驅動,開創思政教育新篇章。
為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加強學生的政治修養。我校重點打造了理論宣講平臺——新時代實踐中心。學院黨委組建了“講師團”,主要成員有29黨支部書記、中層干部、思政教師、學生骨干等成員,定期開講,每一堂課都緊扣時代熱點問題,輻射校園各文化載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等。其次成立了學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性中心”和“道德講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性中心”每月定期開講,由學院的黨團干部主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內容。與青年大學生對話、交流、思想的碰撞,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道德講堂”以“思維德育”建設為目標,引導學生學經典、品讀經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學校開展課堂內外和校園內外的實踐教學。我校組建了50個學生社團,社團經常會舉辦演講比賽、主持人大賽、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文體活動。其次開設了特色勞育課,學生通過勞育課,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去美化校園環境。我校將勞育課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考核內容。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另外暑假社會實踐是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創新開展“三化”社會實踐育人模式。“三化”是指專業化,各二級學院根據專業特色、以專業知識開展對口領域的服務;“專題化”是指立足服務地方,選擇不同的社會熱點作為專題教學內容;”專班化“是指每個分隊以團支部為班級為單位,并配備專任的思政教師做指導開展社會實踐。
我校暑期社會實踐的”三化“模式的創新,打造了一支專業精準、主題鮮明、團隊素質過硬的社會志愿者團隊。多個社會實踐團隊獲得全國及全省的社會實踐“優秀團隊”。今年暑假我們學校成立了六個實踐隊,校團委的教育關愛服務團、機電工程學院的彩虹人生實踐團、輕紡服裝學院的歷史成就觀察團、經濟管理學院的美麗中國時間團、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科技支農幫扶團、建筑藝術分院的文化藝術服務團。其中建筑藝術分院的文化藝術服務團根據贛縣廣福村的實際,配合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圍繞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美麗鄉村等內容進行創作,美化廣福村墻體,為村民送上新時代新思想新文化。我們的學生們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十分開心。建筑藝術分院的文化藝術服務團被評為全省的社會實踐“優秀實踐隊”。
如今,我校“三全育人”成績斐然。學校幾年來不斷涌現“身邊的好人”,從教師到學生、從校內到校外。有拾金不昧的好教師吳航標、江西好人榜“媽媽般的宿管阿姨劉惠萍、有勇救老人落水的郭白云、挺身救助生命垂危大叔的祝紋飛和王少偉等。我校多次被評為江西省思政教育評估”優秀單位“。
今年是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關鍵年,也是加快學校教育現代化的攻堅年,我校全體思政教育工作者將不忘初心擔使命,勇做教育的先行者,不斷創新立德樹人的新模式,為爭創”雙一流“的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