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重要內容,有著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神奇魅力。民族音樂不管是在我國文化還是世界文化上的地位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民族音樂文化并將其傳承下去,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吸收文化精髓,繼往開來推動民族音樂走向更高領域。為此,筆者結合實踐研究,就民族音樂文化保護與發展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民族音樂文化有著豐富的歷史、鑒賞底蘊。但近些年來,民族音樂文化逐漸被人們忽視,分析民族音樂文化的原因是為了加大重視民族音樂文化重視,尤其是音樂文化保護和發展,推動民族音樂文化與時俱進。
一、民族音樂文化的特點
民族音樂以單旋律展現為主,對和聲的應用較少。民族音樂是人民群眾在長時間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折射了人們生活,旋律更加和諧。旋律可以展現歌曲內容,決定了民族音樂呈線型發展。
(一)民族性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民族風情成就了民族音樂。據統計,我國民族歌曲約30萬首,民族樂曲類型約400余種,由于不同民族風格迥異決定了多元化民族特征。民族音樂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風格特征、多元化特征,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
(二)聯系性
民族音樂與傳統文化相互融合、互為聯系。我國詩詞聲調抑揚頓挫,平仄中生成音樂的旋律之美,詩詞配上音樂融合。比如《水調歌頭》中,長短句和音樂節奏美融合。在民族音樂展現方式上歌曲更加重視旋律展現性。在書法藝術中,當作者揮舞筆的同時伴有音樂的節奏和炫動,繪畫中以形寫神、形神兼容,凸顯音樂的律動,更加體現了民族音樂和傳統文化的這一特點[1]。
二、民族音樂文化保護的重要作用
(一)非遺保護,實現民族振興
基于傳統文化下衍生民族音樂,不僅成為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非遺保護實現文化復興的根本。現如今,民族音樂文化如古琴藝術、昆曲等遺產被收錄。民族音樂也是文化內容的全面體現,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民族文化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永遠留存下來,只有認可民族文化才能實現傳承。相對于民族文化來說,民族音樂傳承的本質是保護,保護好民族文化才能實現民族振興。
(二)保護民族音樂文化獨有性
民族音樂也是各民族交流傳播的橋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屬于自己的民族音樂,各民族音樂之間風格迥異。民族音樂的發展推動了民族文化進步,促進各民族之間和各國家的交流。現代化發展中,音樂文化交流頻繁,為民族音樂提供了更多發展契機。所以,必須要全面掌握民族音樂、掌握音樂文化的獨特性,維護民族音樂獨有性,推動民族音樂走向世界。
(三)音樂創造多元化發展
民族音樂占據重要地位,呈現發展性、持續性特點?,F代化發展中,民族音樂發展趨勢越來越模糊。在社會發展某個階段,民族音樂象征了時代發展,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特定社會階段人們的意識形態?;诳臻g上發展分析,雖然民族音樂不及流行音樂,但在時間發展中民族音樂的生命力更加強盛。民族音樂有民族性、差異性特點,民間音樂還具有特有性,通過民族音樂映射出正確的價值理念[2]。
三、民族音樂發展現狀
(一)受西方音樂影響大
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一些西方音樂文化開始流入我國并走向流行,致使我國音樂文化生成了一個新的格局。音樂體系中,流行音樂地位穩固,但西方音樂卻對民族音樂產生較大沖擊。于是,在音樂界領域還產生了激烈的辯論,很多專家認為因為唱法單一很多觀眾感到民族音樂西方化逐漸顯著,給人乏味之感。
(二)民族音樂受到破壞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人們生活模式、思想意識發生了變化,使得民族音樂受到破壞,民族音樂美感的陸續消退從而退出歷史舞臺,市場發展空間狹小。加上流行音樂媒體的影響使得民族音樂播放不斷減少。但至今為止,民族音樂依然有一部分聽眾,多數人則處于懷舊心理以及對主旋律被不斷演繹產生疲倦,這也是造成民族音樂蕭條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一些新鮮、多樣的音樂形式不斷涌現也對民族音樂形成沖擊。目前,很多高校對民族音樂缺少重視,即使開設相關課程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流行音樂仍然占據有利地位[3]。
四、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及發展
(一)學校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發揮社會功能
學校是民族文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有助于推動主流文化發展,具有較強的社會功能。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提高綜合素養、增強民族向心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學校通過人才培養能夠讓國家走向復興,有助于文化傳播。我國是一個國土面積大、民族較多國家,在民族擁有的音樂文化參差不齊。為此,各院校需加大對民族音樂的內涵挖掘,豐富音樂教育內容,實現教育和文化的協調發展。文化傳承和發展中,學校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文化交流創造便捷。隨著各民族各文化的融合,重視民族音樂教育才能保證民族音樂得以傳承和發展,更好的延續民族文化。因此,學校由重視學生民族音樂教育,弘揚民族文化實現與時俱進。
(二)傳承民族音樂特色
隨著學科體系的完善和思路的轉變,推動了民族音樂發展與人才培養,弘揚民族音樂。制定民族音樂發展規律,以多元化形式研究民族音樂,經過學術界溝通讓更多人理解民族音樂。當然,民族音樂發展時也會遇到各種問題如:學科、政府等。為促進民族音樂進步怎樣協調這些問題成為重要研究內容。保護民族文化特色、發展多元化文化、堅持民族文化特色才是根本之道[4]。
(三)保持民族音樂活躍性
創新是民族音樂延續的根本,想要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被人們喜愛,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并傳承。為此,創新內容與形式滿足人們價值觀念,彰顯時代特色。形式層的創新,讓民族音樂順應流行化發展方向,探索新節奏與音樂。不同的民族經過歲月的洗禮生成了屬于自己特有的音樂方式、獨特的樂器和其他民族的舞蹈如藏族鍋莊舞、傣族孔雀舞等。民族音樂在節奏、形式上存在較大差異,為民族音樂創新提供發展契機。
(四)加大民族音樂幫助
各地區政府部門要重視民族音樂發展,為民族音樂創造契機。特別是政府,創建有益于生態音樂發展制度,如設置音樂保護區,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保證民間文化特有性。舉辦民族音樂藝術活動推動民族音樂走向富強,為藝術家營造和諧的環境,使其更加有動力研究更多優秀的作品[5]。
五、結語
綜合分析,民族音樂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民族音樂學習時將民族音樂作為傳統文化一部分,象征著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內涵。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音樂欣賞和追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所以,要傳承民族音樂發展、保護音樂文化遺產、豐富音樂文化內容。營造和諧的民族音樂環境,推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為民族發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錦云.民族音樂文化在新時代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和發展[J/OL].學周刊,2019(24):176.
[2]郭聯俊.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路徑分析[J/OL].黃河之聲,2019(10):19.
[3]郎群.當代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路徑探究[J].才智,2019(18):219.
[4]劉佳.淺談中國民族音樂的特征和發展[J].北極光, 2019(6):20-23.
[5]黃小花.以鍋莊舞的發展反觀大眾體育運動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再保護[J].音樂探索,2018(1):71-74.
作者簡介:陳園(1980—),女,現為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二胡演奏、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線課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