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觀
【摘要】在大學音樂教育中,因傳統的教學理論、方法較為落后,致使實際教學效果不佳,難以實現教學的最終目標,特別是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在逐年增長。事實上,我國的音樂教學要早于其他國家,但因受到多種因素制約,教育改革還不夠完善,致使近年來各年級音樂教學并未得到良好的銜接,尤其高校音樂的音樂知識銜接狀況不理想。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將體驗式音樂欣賞教學應用于大學音樂教學當中,有效的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對體驗式音樂欣賞教學在大學音樂中的應用展開研究。
【關鍵詞】體驗式音樂欣賞教學;大學音樂;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若是一個班級的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會很容易失去學習音樂的熱情,也因此影響了高校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提高大學音樂教學水平,一定要運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縱觀國內外多種音樂教學方法的特點,體驗式音樂欣賞教學的方式教音樂教育有著不錯的促進作用。對于高校音樂教學尤為重要,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對音樂的認識,促使他們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將體驗式音樂欣賞教學模式運用在大學音樂教學當中。
一、創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多數音樂教師意識到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是非常必要的。他們在教學上取得了一點成績,卻因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一些教師繼續采用老舊的音樂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基于知識灌輸模式。在大學音樂教學中,有必要加強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和表現,還可以促進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音樂,樹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從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不斷提高大學音樂教學的效果[1]。
陳舊的教學理念、單一的教學方式等如果沒能及時改機,不僅會影響音樂教學的有效改革,造成教學不夠理想,還會導致教學的時效性下降,也無法提升學生理解和欣賞音樂的能力。長此以往,定會減少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習倦怠,對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毫無幫助[2]。所以說,怎樣使用體驗式音樂欣賞教學模式展開音樂教學,這是現階段音樂教師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在欣賞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第一組曲“晨景”》這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次聽取的模式,以提高學生對音的認知與體驗。與此同時,利用多次聽取,可以讓學生和音樂作品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縮小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聽音樂的時候,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曲目中展開單音、多音的分辨練習,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音樂旋律的記憶力。眾所周知,一旦音樂和感知融合在一起,學生的音樂感就能真正的增強。學生聽到的音樂越多,音樂的印象就會越深,這樣一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就會不斷提高。通過大量的聽音訓練,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認識到曲目創作的藝術概念,充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在充分的情感共鳴之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培爾·金特第一組曲“晨景”》是一部經典的音樂作品,運用上述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這部音樂作品的磅礴大氣,燃起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經過聽音訓練,學生的身心沉浸其中,情緒感受在熱情與熱血之間不斷轉換。因此,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記憶力,全面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一般來說,大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次的聽音訓練,能夠起到很大的教學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體驗,不能夠簡單、反復地聽音樂,防止因此降低聽音樂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取得了很大提升。多媒體在大學教育中被廣泛應用,這有利于大學各方面的教學創新。在音樂學習中,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對音樂感興趣。為了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與學生建立密切的關系,縮短他們之間的距離,從而使音樂課更加生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表達和評價音樂的能力也可以轉化為他們對音樂學習的內在熱情。
教師在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這一內容教學當中,需要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音樂,帶領學生了解多瑙河的有關的信息與景觀,并在音樂欣賞環節中,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探究熱情。在這首樂曲中,第一圓舞曲中的多瑙河的波瀾十分的柔和,給人恬淡的起伏感。不僅如此,還展示了人們在自然中翩然起舞的美好情景;第二圓舞曲則展現了阿爾卑斯山下大量舞者穿著鵝絨舞裙跳舞的場景,給人輕松愉快的意境,比第一圓舞曲顯得更有生命力;第三圓舞曲顯得更加活潑,沖動感較小,舞蹈旋轉的畫面給學生們帶來了親切之感,音樂變得更加富有流動性;第四圓舞曲逐漸變得安靜下來,而無憂無慮的舞者在舞蹈中所散發的熱情使觀眾體驗到更加自由的感覺。第五圓舞曲的音樂顯得越發舒緩,就好像潺潺流動的溪水一樣,舞者的內心也在這里得到了放松,這部分其實是第四圓舞曲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學生在音樂欣賞當中可以真正體會到五段不同的圓舞曲,不僅如此,還可以欣賞樂器的音色變換。對音樂進行欣賞,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由此反映了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利用多媒體構建出合適的音樂情景,帶領學生把握音樂的特點與樂趣,為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巧妙的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音樂情感體驗
部分學生缺乏音樂表達能力和欣賞音樂的能力,缺乏學習的自信,也因此這些學生的音樂學習而顯得十分被動。不過富有表現欲望、思維活躍的學生仍然占據多數,這些學生更愿意合作。教師在音樂教學當中,應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師生互動,構建出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如此,還要明確教學目標。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要合理展開內容設計,并緊緊抓住教學核心,讓教學實現良好銜接,這樣能夠促使活動和教學充分結合,以便學生深入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
國外在確定中產階級的時候,并不只是根據對象所具備的財富,需要依據更重要的標準,即每周最少聽一場音樂會或歌劇,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中是否穿著正裝,這也表明了是否對音樂家尊重。音樂教師的重要職責是巧妙地安排各種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讓他們能夠在各個環節中懂得如何欣賞音樂。
教師需要全面了解感受和欣賞的關系,還需深入研究聆聽與講解的關系,聆聽與實踐之間的關系等。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重點是考慮這些問題存在的聯系,如何明確了這些聯系,教學活動也將步入新的階段。某高校的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并不站在講臺上,而是與學生坐在一起,并且這位教師也是首先聆聽音樂的人,這樣的教學態度也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努力,這也讓教師的教學壓力大減,音樂課堂中,教師在認真聆聽音樂,這對學生也會帶來無形的影響,所以班上的學生都開始重視音樂。除此之外,教師應盡可能多地使用肢體語言以及豐富表情,引導學生深入地感受音樂的魅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音樂教學當中,不少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顯得相對低,一般是由于教學的方式單一枯燥,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得到開發,從而對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對于大學生來說,音樂學習本應該很有趣,因為但過去的教學方法帶來的長久影響,致使現階段的高校音樂課程不能達到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并不符合目前的教學狀況。教師一定要改進大學的音樂教學方法,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讓他們深刻正確地理解音樂,從而促使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敏.體驗式教學在音樂欣賞課中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10):134.
[2]趙靜.淺談體驗式音樂欣賞教學在大學音樂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3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