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坤 劉琰琰
【摘要】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很多城市越來越注重中老年身心健康,針對老年音樂教育,開設了很多各式各樣的老年大學。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本文從中老年接受教育必要性、音樂教育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優于其他教育、中老年音樂教育教學實踐三個方面對中老年音樂教育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以供中老年音樂教育研究者們參考。
【關鍵詞】中老年;音樂教育;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中老年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隨社會不斷地發展,中老年問題也出現越來越多。如老年人強制年輕人讓座、對青年的不尊敬,素質低下以及阿爾茲海默癥大量的出現等。更加說明中老年仍有必要接受一些教育。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藝術大學、社區對音樂教育重視起來,市場逐步對音樂類專業教師需求不斷增長。作為一名音樂類學生,通過在學校老師帶領和參與對老干處退休教職工的愛心課堂活動中,筆者了解到中老年的一些不良習慣,上課聚眾閑聊、不尊重老師、要求苛刻是最為普遍的現象,他們對音樂教育學習又有一定的追求與渴望。
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對于中老年學習音樂知識的渴望和需求,正可以以音樂教育學習來引導他們,通過為社區及老年藝術大學提供比較專業的演唱指導,普及音樂理論知識,同時開展有效的社區音樂合唱比賽等有益活動。讓他們學會合作的重要性。以開展流動課堂、互教讓他們也體驗和感受老師教學的不容易,懂得尊重。
“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是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目標,廣場舞、社區學校、中老年大學出現也正反映了社會在重視中老年教育。不僅是滿足于中老年對音樂知識的渴望,更重要的是提高中老年精神文化修養,提高全民素質。也表明了音樂教育是中老年精神文化的內在需要,他們通過對音樂學習產生的疑問、提出問題、音樂教學、音樂欣賞學到更多知識,作品創作背景、包含的民族文化、政治背景等內容。通過對不同民族音樂的欣賞,對民族文化歷史也讓老年人了解民間地域文化特色,鍛煉他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使得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音樂。在學習音樂旅途中動不斷開拓視野,增長知識,寓教于樂。也有益于他們能以一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面對生活。[1]
二、音樂教育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優于其他教育
“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每一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不可推脫的責任,加強教育對社會和諧發展、中老年身心健康很有必要。音樂教育對中老年身心健康發展優于其他教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中老年人通過對音樂的欣賞,滿足審美的要求
通過音樂的情感處理和表達、演唱技巧、音樂創作背景及歷史獲得音樂的審美享受,對審美產生不同的認識。有利于他們不斷去發現美、創造美,在生活中保持心情愉悅、健康向上心態。
(二)中老年人汲取音樂知識,達到啟智效果
通過學習音樂知識,歌曲創作歷史、背景、文化對音樂的不同理解發散中老年人創造性思維,也可以達到實現自我需求,鍛煉記憶力和注意力。
(三)音樂對人的性情具有陶冶作用
不同地音樂給人帶來的情感是不同的,安靜、優雅地音樂能平復波動的情緒,而激昂的音樂總是讓人振奮。通過對中老年人音樂教育可以改善他們的個性特點和情緒調整掌控能力。
以上三個方面說明音樂教育對中老年身心發展優于其他教育,不僅是能調整老年人心情健康問題,同時也滿足了他們自我實現需求,拓寬了視野,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去了解社會、理解社會,認識社會。[2]
三、中老年音樂教育教學實踐
養老是一個綜合體系和復雜工程,需要多樣化:投入多樣化,要素多樣化,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各高校為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課程的方向均為培養未來的音樂教師,如: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學教法、奧爾夫音樂教育法、聲樂教學法、中小學生課件制作等課程,保證了音樂類學生在校能接受音樂教育教學訓練,同時也具備了較強專業知識及傳授知識的能力,能夠有效地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要求和提高教學效率。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參與社區教學服務活動、組織老年文藝活動越來越多,對音樂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自己的方法,通過互聯網學生根據與老年人交流,了解他們對音樂學習需求,制定合適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安排教學內容。[3]
針對中老年音樂教學思考,以退休教職工為對象開展調研“愛心課堂”音樂教育活動。為退休教職工教學演唱合唱曲目《我和我的祖國》,起初,他們缺乏自信,不敢高聲歌唱、缺乏基礎理論知識,漸漸地通過建立起用互聯網微信建群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中,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從基礎訓練,漸漸變得自信,從不敢唱、不會唱、到整齊大聲歌唱。從中也讓筆者看到了他們對音樂的那份熱愛,以及對音樂知識的渴望。社區老年音樂愛好團體在參加社區活動和音樂賽事時同樣需要具備音樂專業藝術指導與專業技能比較好就業人員,通過對中老年音樂愛好者進行了解、社區、中老年大學為中老年音樂愛好者為提供合唱團藝術指導,活動策劃、音樂編排、基礎樂理、聲樂演唱方法及技巧等方面的有償培訓。不僅能更好地滿足中老年音樂愛好者對音樂知識的需求,還解決了音樂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問題。
結合所學音樂知識,對老干處干部音樂教學教法上利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教法理念,它是一種以體態旋律教學為主體,利用肢體動作增強節奏節奏感。對于老干處干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簡單地節拍利用身體律動性更輕松掌握節奏,同時奧爾夫音樂教學又具有獨特性以及即興性。退休的老干部紛紛表示奧爾夫音樂教學參與對他們的教學中讓他們更能充分享受音樂、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基于中老年人音樂教育,在學校學院安排下對中老年人進行合唱編排及教學讓筆者了解到中老年人音樂教育活動比較豐富,在國家、社會、政府的支持下提供了更多的演出平臺,前不久與前來學校編排合唱和舞臺表演的退休老干部交談中,發現他們經常會有一些義演或者是以文化志愿者身份角色演出,在演出過程中他們相互幫助,實現合作共贏,正是在這些活動中他們收獲了朋友、收獲了知識,所以更加積極主動自發去組織活動,豐富老年生活,既有益身心健康,又服務了社會。
四、總結
中老年音樂教育不僅能更好地為中老年人音樂教學服務,為提高老年人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品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同時也緩解了音樂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問題。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目前正面臨的問題,利用高校音樂教育資源、以音樂教育來解決中老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教育,提升了老人音樂素質和水平,使更多老人得到全社會關心、關愛,各種老年展演活動,提升中老年精神文化修養,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數。
參考文獻
[1]抒澤池,石凡.老年音樂教育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可行性研究[J].人民學音樂,2011(9).
[2]葉培結,錢潔,萬弋琳.老年音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推進途徑探索[J].蚌埠學院學報,2014(2).
[3]沈金榮.社區教育的發展與展望[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宋范坤(1998—),男,湖南長沙人,湖北文理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2016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中老年音樂教育;劉琰琰(1992—),女,湖北襄陽人,湖北文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