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芷涵
【摘要】小學低年級有效的輪唱教學,不僅能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演唱技能,而且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協調、合作能力。教學中可以采取聆聽感受法、游戲導入法、由淺入深法、課間互動法、 聲部模仿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要關注音樂基礎,注意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潛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音樂;輪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輪唱是合唱的一種表現形式,屬于多聲部音樂,是指由兩個、三個或四個聲部演唱同一個旋律,但又不是同時開始的齊唱,一般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節出現,形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又互相對比、交叉的效果。小學低年級輪唱教學是低年級感受合唱的開始,是中高年級合唱教學的奠基工程,因而抓好小學低年級輪唱教學是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自己的做法,談談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輪唱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明確教學目標 感知輪唱藝術形式
(一)感受輪唱魅力 培養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這一理念立足于我國數千年優秀的音樂文化傳統,與我國教育方針中的美育相對應。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活動能力與注意力正處于發展狀態。正如葉朗論述的小學生審美心理的發展特點。7—9歲的兒童處在“寫實階段的高峰”,他們對任何藝術作品都以像和不像的刻板標準來評價。所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審美態度應該說是處于寫實階段,他們評價音樂作風的標準是音樂作品所刻畫的藝術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形象是否相像。輪唱歌曲中的不同聲部代表著不同的音樂特點和音樂形象,通過學唱,學生可以更為直觀地認識不同的音樂形象,更加自然地接受不同聲部的音樂旋律,以盡快達到或滿足與實際形象相符的心理要求。因此,從審美心理的發展特點出發,有效的輪唱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加強音樂審美感受。
(二)體驗輪唱奧秘,提高音樂綜合能力
除了感受到多聲部音樂的表現力,學生的音準、節拍,以及聲音的控制力、聽辨能力對于小學低年級音樂輪唱課堂來說也尤為重要。學生在掌握音樂技能的同時,學會了用心聆聽不同聲部的聲音,體驗輪唱的奧秘,從而提高音樂綜合能力。
(三)參與輪唱活動,增強音樂合作意識
由于輪唱各聲部既演唱同一個旋律,又形成互相對比、交叉的效果,就如滾動的車輪,在同一個旋律下分部唱,輪到哪部就哪部唱,結尾都要統一到一部才能結束,這就要求學生在輪唱中既要懂得分工又要懂得合作。相對合唱而言,輪唱是最簡單、最基礎的“分工合作”,學生在訓練中可以鍛煉合作的意識,加強與他人的配合,使美妙的歌聲更和諧,更富有表現力。因此,有效的輪唱教學能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與同伴們的協調、合作能力。
二、多元教學策略 豐富輪唱教學課堂
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輪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努力實現多元適宜教學的最優化,豐富學生的音樂感受力。以小學二年級音樂課本下冊中的《兩只老虎》為例(文中除特別標明外均以此課為例),是以輪唱歌曲的要求出現的,最初給人的感覺難度似乎太低了,但是對于二年級初次接觸到的輪唱歌曲的學生來說,還是有相當的難度的。為了讓學生輕松地學會并掌握,教師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多元教學方法。
(一)聆聽感受法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在教學之前,運用聆聽這種音樂教學的基本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聆聽,讓學生感受輪唱所帶來的獨特美感。比如可以讓孩子們聆聽合唱團表演的輪唱,像《保衛黃河》。《保衛黃河》二、三部分采用輪唱,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勢不可擋。孩子們聽了情緒激動,有的孩子邊聽邊跟著音樂打節拍,還有些孩子能夠很準確地劃出第二聲部輪唱的拍子。又如讓孩子們聆聽人音版第五冊第七課《美麗的黃昏》,這首歌曲是繼《兩只老虎》之后出現的又一首輪唱歌曲,這首歌在輪唱部分有比較嚴格的三度疊置的和聲效果,較之前的《兩只老虎》難度加大,教師可以先讓孩子們聽聽高年級的同學是如何進行輪唱的,先體會感受多聲部旋律,為進一步學唱做好鋪墊。
(二)游戲導入法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愛玩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運用游戲導入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在森林中遇到兩只老虎要過獨木橋的情境,讓學生模仿兩只老虎的叫聲,一前一后的過橋,引入輪唱的旋律。還讓學生模仿老虎在山谷中吼叫,運用回聲的原理讓學生體驗輪唱的奧秘。
(三)由淺入深法
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去感受和進行輪唱。可以先讓學生齊唱歌曲《兩只老虎》,在齊唱基礎上讓他們聽輪唱形式的《兩只老虎》,并引導他們思考“與我們唱的有什么不同?你聽到幾個聲音在演唱?”等問題,讓他們在仔細聆聽后,回答出是兩個聲音在不同地演唱,一個先唱,一個后唱。演唱時可以先由老師和全班學生合作演唱,讓學生能聽出并慢慢地領會這種唱法,再由老師和一名學生合作演唱,讓其他學生聆聽,最后把學生分成兩個聲部,讓學生自己體會輪唱的聲部特點。一開始學生可能會有大聲喊唱的情況,這是為了不被另一個聲部控制,這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輕聲演唱,用心傾聽,慢慢感受兩個聲部的存在。還可以現場指導兩個學生單獨輪唱,來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會唱,這樣一步步由淺入深,使學生在練習中逐步掌握輪唱的技巧。
(四)聲部模仿法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模仿作品中不同的音樂形象而唱出不同的聲部,如創設第一只老虎代表第一聲部,第二只老虎代表第二聲部,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強他們的形象感受力。
(五)課間互動法
進入輪唱復習階段,可以布置課間互動活動,讓學生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各分兩聲部,互相練習輪唱歌曲,在游戲中提高輪唱的學習效果。
三、關注課堂細節,挖掘輪唱創造思維
(一)關注音準
音準問題是演唱形式中最重要也是較難把握的問題之一。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音準、咬字等都會有一定的局限,不同的孩子對音準的感覺也會有差別。教學中,要加強氣息的訓練和“單旋律”訓練,以避免聲部間出現旋律互跑的問題。對于音準不是很好的個別學生,教師可以運用手勢提示,盡量讓他們達到標準。
(二)關注節拍
節拍整齊是十分重要的,既要突出強拍,又要注意兩聲部的音量均衡。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在正確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還要傾聽另外一個聲部,切記為了蓋過另一個聲部而大聲喊唱,搶拍,超敢速度。教師要有準確的動作提示,唱得不好的地方,暫停,再重新開始,反復練習。
(三)關注音色
教學中,要提醒學生輪唱并不是機械地重復前一聲部的演唱,而是要使歌曲表現更加豐富,所以在演唱的時候要注意使用輕柔的音色,好聽的聲音,對比鮮明的力度等等。要教會學生把握自己的聲部,保持各聲部的獨立和清晰。
(四)注意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
在學生們已經熟悉輪唱的這種演唱方式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讓學生們回憶、思考過去學過的哪首歌曲或者歌曲的哪個部分可以進行輪唱,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創編并演唱,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也能逐步提高。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輪唱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運用行之有效的多元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當然,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音樂素養的低年段學生進行輪唱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