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巧
【摘要】良好的音樂欣賞課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教育改革越來越重視。在此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音樂欣賞課程的授課方式,并通過相應的措施對教學手段進行改善進,這樣才能促使音樂欣賞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將律動應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大大地降低了教師的授課難度,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另外,這種律動教學還能將抽象的音樂教學變得更加直觀,這樣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其有利,以此促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欣賞的教學活動中。對此,本文做了深入分析,結合實際需要介紹了高中音樂律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律動教學法;音樂欣賞;應用分析;高中
【中圖分類號】G624.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高中音樂欣賞課中的律動教學,實際上就是應用肢體語言來感受音樂的教育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語言減少,律動較少,課堂教學會變得枯燥無趣,隨即也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將律動教學法合理地應用到音樂欣賞課中,能有效地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展現出來,進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此,教師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結合實際需要,積極適時地應用律動教學,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律動”教學的概念
“律動”教學最初源于20世紀初期的歐洲,最先提出“律動”教學理論的是著名的音樂家達爾克羅茲。 這種教學方式相較于其他方式來說存在一定差異,提倡用耳朵聆聽、用身體感受,根據自己聆聽到以及感受到的音樂內容,利用肢體動作表達出來。 同樣,將這種概念融入課堂教學中也就誕生了“律動”教學。 這種教學模式涉及到的內容多種多樣,其中包括了體態律動、歌舞表演、音樂游戲等,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能為打造高效、務實、靈動的課堂奠定基礎。
二、在高中音樂課堂中應用“律動”教學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相關數據和調查顯示,喜歡音樂的學生有很多,但是喜歡上音樂課欣賞經典音樂作品的學生卻很少。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教學中必須要注重素質教育的落實,堅持“以人為本”,倡導在音樂教學中實施“律動”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表現機會,以此強化學生對作品旋律及樂曲色彩的記憶。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對于音樂課的喜愛,使課堂更具活力與魅力。
(二)激發學生的表演天賦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說、唱,學生聽、模仿為主,這樣的教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天性,看似沒有什么,但卻在無意識當中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間接造成學生精神世界的“貧瘠”。“律動”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改善這個問題,通過“動”與“靜”的配合,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表現舞臺。其中,滲透的趣味性元素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其創造力和表演天賦。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拋開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結合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表演,把音樂內化為己用,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高效學習,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課堂環境。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人類是用心靈感受音樂的,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一直處于象牙塔中,尚未受到社會的影響,因此對于音樂的感知也比較直接和靈敏,身體處于律動狀態時的理解力、感受力也是最強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音高、節奏感等的感知訓練,并要通過相應的手段引導學生運用各種肢體語言將作品的音樂性表達出來,進而強化學習體驗,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極其重要。
三、高中音樂律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利用音樂律動教學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記憶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門對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音樂欣賞課中積極應用律動教學法,以此增強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和記憶。剛開始“律動”教學時可以由教師進行示范引導,根據作品的音高、速度、力度、旋律走向等,設計各種簡單易學又美觀的動作,鼓勵學生模仿學習,或者是直接帶著學生在教室里走起來、舞起來,頭部、手腳、腰部等都可以隨著音樂擺動,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隨意發揮,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去表達音樂。通過視、聽、動的結合實現音樂作品的高效記憶,不僅減輕學習壓力,調動學習熱情,也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音樂知識。
(二)利用音樂律動教學幫助學生感悟音樂要素
音樂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應用律動教學法,通過這種方式使抽象的音樂知識和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和具體,有效促使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積極感知和理解。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的聲音辨別能力,從而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音樂要素,從根本上提高音樂技能。
例如:在帶領學生欣賞《辛德勒的名單》時,可以將主題音樂進行“律動”教學,讓學生根據音樂的速度在教室里保持走動的狀態,隨著每一個樂句的結束,讓學生站在原地,感受小提琴演奏的每樂句的綿長,再運用彩帶縱向上下揮動來感受主題音樂中音高的“大跳”變化,聯想到猶太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曲折的人生路,用彩帶從上往下半圓的舞動,結合小調,感受主題音樂中音高階梯式下行給人以悲傷的情感色彩。還有的作品,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聽到不同的樂器演奏聲音時,嘗試著對演奏樂器的動作進行想象,并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和音調的高低起伏做出相應的動作,然后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用音樂要素理解作品,使學生沉浸在美妙的樂曲聲中,這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利用音樂律動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
傳統的音樂教學只重視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和技巧的傳授,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僅限于培養學生音樂知識和技巧,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音樂綜合素養,從而為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靈活應用好律動教學。比如在經典歌曲的教授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欣賞歌曲時,跟隨著音樂旋律以及節奏的變化感受音樂,一邊聆聽歌曲,一邊做出律動動作,在強化學生思維的同時培養良好的音樂想象力。此外,在律動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教學重點,讓學生在享受、玩耍中進行主動思考,進而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的美。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律動的應用,鼓勵學生根據歌曲的情感和內容表現自行創造動作,并保證一定的節奏感和旋律感,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歌曲,以此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發散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用律動教學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還能讓學生在音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對此,教師應該重視起來,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需要靈活地應用律動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不同的音樂作品,使其在想象和創造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內涵。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讓音樂欣賞教學變得更加新奇有趣,同時也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對于創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來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林嵐.音樂課堂律動教學的運用與時間[J].音樂天地,2008(12):13-14.
[2]潘雋.音樂律動教學在中職音樂欣賞課中的應用[J]. 教育現代化,2017(9):228-229,248.
[3]蔣敏.律動在欣賞教學運用中的幾點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2):30-32.
[4]丁貴賢.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藝術, 2017(1):39.